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 沈莉萍 通讯员 王超 池瑞辉 叶荷雅)4月1日,宁波海曙区石碶街道冯家小学第十届读书节开幕式上,来了一位“特殊嘉宾”,冯家村92岁的老人冯刚。他将个人珍藏的2万册书籍捐献给冯家小学图书室,其中有些“绝版”的工具书、文学书籍都已微微泛黄。老人细致地为它们一一标注书目类别,在学校教师的帮助下有序地摆放上书架。

在学校刚刚布置一新的“冯刚图书室”,捐赠的2万册藏书将20平方米的教室塞得满满当当。这些有年头的书籍泛着浓郁的书香,学生们一走进图书室就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冯刚先生笑盈盈地随手取书给他们仔细讲解。
书架上的每本书籍都有书目编号、书名印章,这书籍整理的“功夫”跟冯老儿时的经历密不可分。“我上小学的时候,整个学校的书只能放下四个柜子,因我爱读书,老师便让我当了图书管理员。”冯刚先生回忆,自此他便跟读书、藏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冯先生出身书香门第,是著名女作家苏青(原名冯和议)的堂弟,“堂姐苏青的《结婚十年》我很早就读过,对于书中描述的冯家村,我的祖籍地,一直十分向往。”
92岁高龄的冯老,心里一直念着故乡祖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家乡学校捐书。“书本就是要分享的,我把书籍捐出来是想让更多人尤其是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冯刚先生说,他的书籍主要收购于书店、私人旧书店以及废品收购站,至今已有藏书8万余册,如今留在老人家中的书籍还有上万本,“我曾在溪口镇办了第一个村级图书馆,后又捐给鄞州图书馆2万多册,这次给家乡小学捐书,我把留在家中的书籍全部捐出。”

如此热衷于藏书读书,与冯老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他曾将书本带上讲台甚至战场,1952年,他与11位同学以24军炮兵观察员的身份参加抗美援朝。“还记得那时二十出头时上战场,我们炮兵观察兵要寻找一个高点观察,我当时趴在一个山头双眼观察四周时,身边还放着一本《普通一兵》。”冯刚老人至今仍能熟练讲述这本前苏联作品的每个故事情节。
1955年从朝鲜志愿军退役回国的冯刚先生,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分配到当时的鄞县云龙乡校成为一名教师。从事教师岗位后,他更加痴迷书籍,不仅自己读书,还办文学社带领学生一起读书。
冯家小学校长马霖霞得知冯刚老人捐书意愿后,特意组织学校教师赶赴老人现居住的奉化家中探望。“一进老人家门,老师们都惊呆了。” 马霖霞说,老人居住的两层商品房,有240平方米,除了洗手间、厨房外,就是一张床跟满屋的书架。
冯先生平日生活清简,穿着最多的还是当年抗美援朝时期的军装,家里用的也是当时军队里发的搪瓷杯,他的退休金几乎全部用于买书,其余攒下来的钱还在宁波各地的学校开办36个文学社,帮教并资助贫困学生500余名。

读书节开幕式尾声,冯家小学向冯刚先生赠送了一幅学生制作的《松下问童子》的灰雕作品,以此表达对92岁高龄仍旧坚持每日阅读的冯刚先生钦佩之情。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