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4-04 08:50:00报料热线:81850000

  资料图

  编者按:

  关键核心技术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强国之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环境重大变化的格局下,宁波要按照中央的指示要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扎实推动制造业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

  罗丽

  近年来,在“制造强市”政策推动下,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显著,产业转型升级进展明显,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但是,我市制造业仍存在关键核心技术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经济安全的重点工作之一。

  立足服务国家和我市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攻关和应用推广,切实推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攻关与产业化,努力拉长优势产业链,为“246”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重点在于打造“五个一”:

  一是“一个群体”即制造业单项冠军群体

  目前我市有28家国家级、162家市级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对于这些企业,一方面,注重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对单项冠军企业指导服务,落实促进制造业单项冠军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国际品牌,扩大领先优势,全面巩固和提升全球市场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树立标杆,强化重点培养和示范。加强企业发展模式和有益经验的总结推广,在企业自身做大、做强、做专的同时,引导更多企业学习工匠精神和持续创新理念,推动更多单项冠军企业走向世界。

  二是“一系列产业链”即“四基”产业链培育

  在全面理清全市“四基”产业链基础优势、发展趋势、重点方向和实施路径的基础上,依托关键核心技术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聚焦伺服电机、减速器、石墨烯、高分子膜材料、模具、集成电路等领域,加快构建“研发—零部件(原材料)生产—整机制造”上下游协同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四基”产业链。围绕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联合科技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重点关键产品攻关与产业化推进落实计划,组织实施新型磁性材料与器件、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碳材料等一批“四基”领域重大科技专项。依托我市高端装备产业的比较优势,促进整机(部件)制造企业与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协同制造,提升零部件企业与高端装备的配套应用能力,提升重大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对接国家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项目专项清单,制定我市能实现进口替代(特别是替代美国)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专项清单,加强政策扶持。

  三是“一批平台”即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平台

  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引领作用,加快组建磁性材料及应用创新中心、新材料设计制造创新中心、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等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力推动石墨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石墨烯创新中心,推动实现细分领域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实施百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万华宁波高性能材料研究院、中科院微电子所宁波北仑微电子应用研究院等,加强关键技术产品攻关与产业化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支撑。支持重点培育的产业链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成立技术创新联盟,通过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抓好产学研深度合作,联合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开展关键产品、核心技术的攻关,力争每年解决一批我市制造业发展急需突破的“卡脖子”问题。

  四是“一套机制”即关键核心技术的推广应用机制

  关键核心技术既需要科技创新,也需要应用推广。目前我市通过引入保险机制、推动国企对接等工作,支持鼓励了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下步,要从整体上设计一套鼓励自主技术和产品应用的机制,引导全社会各行各业建立起支持创新、维护安全的发展意识。联合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专利知识宣传、培训和服务,推动全市重点关键产品攻关成果形成专利。积极落实国家和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全市智能装备首台(套)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切实支持重点关键产品攻关成果的推广应用。

  五是“一个体系”即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按照自主可控的理念,提升关键技术控制力,把科技优势的“势能”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提升产业集群带动力,把握产业集群发展新趋势,积极打造“246”产业集群,发展一批万亿级、五千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每个产业集群中打造若干条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细分产业链。提升产业链条整合力,布局创新链,打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培植更多全产业链控制力强的领军型企业,提高产业自给率和核心竞争力;鼓励大企业集团和龙头骨干企业在产业集群内建设细分行业专业化园区,引进培育一批专业化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平台,打造一批细分行业发展平台;聚焦工控系统、操作系统,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打造形成以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系统和世界级基地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作者单位: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

  准确把握政策着力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苏慧琨

  关键核心技术是企业通过特有的技术要素和技能或各种要素和技能的独特的组合来创造具有自身特性的技术,以产生稀缺的、不可模仿的技术资源,它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环境重大变化下,准确把握国家对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要求和政策着力点,对扎实推动经济不断朝着更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重大。

  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意义

  一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要迈向中高端,根本上靠的是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实力,为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

  二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传统产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焕发生机活力,就要通过加强关键技术和先进工艺的高端化改造及相关流程、产品、模式创新,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制造业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提升,必须扭住核心技术攻关这个“牛鼻子”,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三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点工作之一。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握科技发展主动权,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我市提出“六争攻坚,三年攀高”,正是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做深做实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准确把握国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政策着力点

  把握国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政策着力点,要深刻理解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意义。必须立足当前我国的战略发展需要,着眼长远,以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以产业协同创新加速技术突破,以人才驱动创新发展,以平台支撑科技要素流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把握国家关于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的要求。工信部已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重大装备等三大产业作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点方向,开展了信息技术、重大装备、新材料、大飞机与“两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工业互联网等5个领域、770项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部署;其他部委也已在生物、能源、军工国防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要求我们以国家确定的重点领域为方向,围绕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聚焦高端目标和关键节点,有效促进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引导产业迈向高端水平,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二是把握国家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体培育的要求。企业是制造业竞争力的基础,国家提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还要培育一批长期专注于制造业特定细分领域、能够引领该领域发展并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从2016年始,已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行动,目前已遴选三批共390家单项冠军企业。这些企业平均研发强度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5倍,部分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这就要求我们以制造业单项冠军为主体,积极引导企业注重细分产品市场的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促进企业做优做强,巩固和提升其全球地位,让更多的单项冠军企业带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把握国家关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要求。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等战略规划,提出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组建创新联盟,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工信部提出,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要突出产业化和可持续化,补上从实验室产品到生产线产品之间涉及的工艺、专用材料、专用设备、标准和检测能力等短板和弱项。这就要求我们打造一批面向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平台在关键技术攻关的引领作用,推动实现细分领域关键技术与产品的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

  四是把握国家关于制造业创新生态构建的要求。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健全产业与科技协同对接机制。国家提出,积极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用好首台(套)、首批次等政策工具,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在应用中不断迭代完善;要面向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设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围绕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创新产品、技术推广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需求,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制造业技术创新生态体系。

  【作者单位: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

  上海、深圳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做法与启示

  盛茜

  上海和深圳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前沿阵地,两地通过强化科技投入、建设创新载体、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不断探索,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取得较好的成效,对宁波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上海、深圳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做法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科技投入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保障,是源头创新、技术创新取得突破的重要支撑。上海、深圳建立了多元化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2017年,上海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8%;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占GDP比重达4.13%,两市研发投入强度世界一流,分别居全国各城市第三和第二位。同时,上海将市级各类财政科技专项进行优化整合,增强了科研单位经费使用自主权,提高了基础研究类项目劳务费资助比例。深圳全面撬动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投向科技创新,形成了由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担保资金和创投引导资金、产业基金等构成的全链条金融体系。

  二是发挥市场导向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不仅是科技投入的主体,也是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上海鼓励国有企业加强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以创新为导向的市管国有企业考核评价机制,允许研发投入等费用视同考核利润。探索促进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完善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可协议转让制度,选择上海化工院等国有研发机构开展试点。深圳通过不断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依靠“4个90%”的鲜明力量(即90%的研发人员、研发机构、科研投入、专利生产集中在企业),成长出一批科技龙头企业、培育出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如华为、腾讯等一批龙头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成为全球500强。2017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12万家,居全国城市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三是积极搭建创新载体,推动技术与产业双向融合。创新载体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发源地,承载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孕育生长的过程。上海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发展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培育了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等一批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带动了产学研合作、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如微工院积极突破8英寸“超越摩尔”和传感器物联网关键共性技术,已为华为、中芯国际等70多家海内外知名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深圳超常规高水准建设深圳国家基因库、国家超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围绕生物医药、云计算、航空电子、3D打印等新兴产业前沿和高端领域的关键核心环节,实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专项,推动了一批如华为、宇龙通信等国家重点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四是突破体制改革,积极营造良好环境。科技体制改革是加快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前提和基础。上海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创新人才发展、开放合作等方面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探索。为保证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上海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出台《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条例》;为打通人才流通通道,出台了海外人才引进、户籍政策优化等30条政策措施,人才引进梯度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科研人才双向流动通道基本打通。在政策体系上,深圳市制定《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共62条政策,下放科技项目管理、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高到70%以上,科研人员绩效支出占比达到50%,极大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活力。

  二、对宁波的启示

  一是把创新作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第一驱动力。近年来,宁波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但与上海、深圳等城市差距仍然很大。必须牢牢抓住创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引领发展、赢得优势。要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前瞻性和应用性基础研究领域。同时,要突出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对科技发展的引领作用。

  二是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要学习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先进做法,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选取国家急需、核心利益所在,立足宁波有基础有能力突破的领域,超前部署一批科技重大任务,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充分吸收和借鉴深圳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经验,着眼新兴产业前沿和高端,围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关键核心环节,积极实施“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专项,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产、学、研、用等各个关键环节协同发展。

  三是加快形成突破核心技术的生态体系。宁波要借鉴上海、深圳在创新载体建设、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先进做法,构建适宜突破核心技术的生态体系。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在关键技术攻关的引领作用,开放平台设施,完善运营机制,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应用,促进核心技术成果产业化。完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有效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创新采购支持机制,切实支持重点关键技术产品攻关成果的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4-04 08:50:00

  资料图

  编者按:

  关键核心技术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强国之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环境重大变化的格局下,宁波要按照中央的指示要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扎实推动制造业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

  罗丽

  近年来,在“制造强市”政策推动下,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显著,产业转型升级进展明显,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但是,我市制造业仍存在关键核心技术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经济安全的重点工作之一。

  立足服务国家和我市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攻关和应用推广,切实推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攻关与产业化,努力拉长优势产业链,为“246”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重点在于打造“五个一”:

  一是“一个群体”即制造业单项冠军群体

  目前我市有28家国家级、162家市级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对于这些企业,一方面,注重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对单项冠军企业指导服务,落实促进制造业单项冠军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国际品牌,扩大领先优势,全面巩固和提升全球市场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树立标杆,强化重点培养和示范。加强企业发展模式和有益经验的总结推广,在企业自身做大、做强、做专的同时,引导更多企业学习工匠精神和持续创新理念,推动更多单项冠军企业走向世界。

  二是“一系列产业链”即“四基”产业链培育

  在全面理清全市“四基”产业链基础优势、发展趋势、重点方向和实施路径的基础上,依托关键核心技术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聚焦伺服电机、减速器、石墨烯、高分子膜材料、模具、集成电路等领域,加快构建“研发—零部件(原材料)生产—整机制造”上下游协同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四基”产业链。围绕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联合科技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重点关键产品攻关与产业化推进落实计划,组织实施新型磁性材料与器件、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碳材料等一批“四基”领域重大科技专项。依托我市高端装备产业的比较优势,促进整机(部件)制造企业与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协同制造,提升零部件企业与高端装备的配套应用能力,提升重大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对接国家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项目专项清单,制定我市能实现进口替代(特别是替代美国)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专项清单,加强政策扶持。

  三是“一批平台”即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平台

  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引领作用,加快组建磁性材料及应用创新中心、新材料设计制造创新中心、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等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力推动石墨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石墨烯创新中心,推动实现细分领域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实施百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万华宁波高性能材料研究院、中科院微电子所宁波北仑微电子应用研究院等,加强关键技术产品攻关与产业化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支撑。支持重点培育的产业链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成立技术创新联盟,通过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抓好产学研深度合作,联合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开展关键产品、核心技术的攻关,力争每年解决一批我市制造业发展急需突破的“卡脖子”问题。

  四是“一套机制”即关键核心技术的推广应用机制

  关键核心技术既需要科技创新,也需要应用推广。目前我市通过引入保险机制、推动国企对接等工作,支持鼓励了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下步,要从整体上设计一套鼓励自主技术和产品应用的机制,引导全社会各行各业建立起支持创新、维护安全的发展意识。联合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专利知识宣传、培训和服务,推动全市重点关键产品攻关成果形成专利。积极落实国家和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全市智能装备首台(套)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切实支持重点关键产品攻关成果的推广应用。

  五是“一个体系”即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按照自主可控的理念,提升关键技术控制力,把科技优势的“势能”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提升产业集群带动力,把握产业集群发展新趋势,积极打造“246”产业集群,发展一批万亿级、五千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每个产业集群中打造若干条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细分产业链。提升产业链条整合力,布局创新链,打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培植更多全产业链控制力强的领军型企业,提高产业自给率和核心竞争力;鼓励大企业集团和龙头骨干企业在产业集群内建设细分行业专业化园区,引进培育一批专业化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平台,打造一批细分行业发展平台;聚焦工控系统、操作系统,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打造形成以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系统和世界级基地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作者单位: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

  准确把握政策着力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苏慧琨

  关键核心技术是企业通过特有的技术要素和技能或各种要素和技能的独特的组合来创造具有自身特性的技术,以产生稀缺的、不可模仿的技术资源,它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环境重大变化下,准确把握国家对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要求和政策着力点,对扎实推动经济不断朝着更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重大。

  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意义

  一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要迈向中高端,根本上靠的是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实力,为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

  二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传统产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焕发生机活力,就要通过加强关键技术和先进工艺的高端化改造及相关流程、产品、模式创新,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制造业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提升,必须扭住核心技术攻关这个“牛鼻子”,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三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点工作之一。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握科技发展主动权,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我市提出“六争攻坚,三年攀高”,正是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做深做实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准确把握国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政策着力点

  把握国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政策着力点,要深刻理解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意义。必须立足当前我国的战略发展需要,着眼长远,以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以产业协同创新加速技术突破,以人才驱动创新发展,以平台支撑科技要素流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把握国家关于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的要求。工信部已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重大装备等三大产业作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点方向,开展了信息技术、重大装备、新材料、大飞机与“两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工业互联网等5个领域、770项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部署;其他部委也已在生物、能源、军工国防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要求我们以国家确定的重点领域为方向,围绕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聚焦高端目标和关键节点,有效促进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引导产业迈向高端水平,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二是把握国家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体培育的要求。企业是制造业竞争力的基础,国家提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还要培育一批长期专注于制造业特定细分领域、能够引领该领域发展并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从2016年始,已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行动,目前已遴选三批共390家单项冠军企业。这些企业平均研发强度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5倍,部分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这就要求我们以制造业单项冠军为主体,积极引导企业注重细分产品市场的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促进企业做优做强,巩固和提升其全球地位,让更多的单项冠军企业带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把握国家关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要求。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等战略规划,提出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组建创新联盟,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工信部提出,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要突出产业化和可持续化,补上从实验室产品到生产线产品之间涉及的工艺、专用材料、专用设备、标准和检测能力等短板和弱项。这就要求我们打造一批面向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平台在关键技术攻关的引领作用,推动实现细分领域关键技术与产品的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

  四是把握国家关于制造业创新生态构建的要求。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健全产业与科技协同对接机制。国家提出,积极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用好首台(套)、首批次等政策工具,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在应用中不断迭代完善;要面向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设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围绕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创新产品、技术推广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需求,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制造业技术创新生态体系。

  【作者单位: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

  上海、深圳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做法与启示

  盛茜

  上海和深圳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前沿阵地,两地通过强化科技投入、建设创新载体、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不断探索,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取得较好的成效,对宁波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上海、深圳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做法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科技投入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保障,是源头创新、技术创新取得突破的重要支撑。上海、深圳建立了多元化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2017年,上海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8%;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占GDP比重达4.13%,两市研发投入强度世界一流,分别居全国各城市第三和第二位。同时,上海将市级各类财政科技专项进行优化整合,增强了科研单位经费使用自主权,提高了基础研究类项目劳务费资助比例。深圳全面撬动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投向科技创新,形成了由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担保资金和创投引导资金、产业基金等构成的全链条金融体系。

  二是发挥市场导向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不仅是科技投入的主体,也是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上海鼓励国有企业加强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以创新为导向的市管国有企业考核评价机制,允许研发投入等费用视同考核利润。探索促进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完善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可协议转让制度,选择上海化工院等国有研发机构开展试点。深圳通过不断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依靠“4个90%”的鲜明力量(即90%的研发人员、研发机构、科研投入、专利生产集中在企业),成长出一批科技龙头企业、培育出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如华为、腾讯等一批龙头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成为全球500强。2017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12万家,居全国城市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三是积极搭建创新载体,推动技术与产业双向融合。创新载体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发源地,承载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孕育生长的过程。上海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发展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培育了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等一批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带动了产学研合作、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如微工院积极突破8英寸“超越摩尔”和传感器物联网关键共性技术,已为华为、中芯国际等70多家海内外知名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深圳超常规高水准建设深圳国家基因库、国家超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围绕生物医药、云计算、航空电子、3D打印等新兴产业前沿和高端领域的关键核心环节,实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专项,推动了一批如华为、宇龙通信等国家重点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四是突破体制改革,积极营造良好环境。科技体制改革是加快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前提和基础。上海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创新人才发展、开放合作等方面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探索。为保证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上海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出台《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条例》;为打通人才流通通道,出台了海外人才引进、户籍政策优化等30条政策措施,人才引进梯度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科研人才双向流动通道基本打通。在政策体系上,深圳市制定《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共62条政策,下放科技项目管理、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高到70%以上,科研人员绩效支出占比达到50%,极大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活力。

  二、对宁波的启示

  一是把创新作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第一驱动力。近年来,宁波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但与上海、深圳等城市差距仍然很大。必须牢牢抓住创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引领发展、赢得优势。要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前瞻性和应用性基础研究领域。同时,要突出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对科技发展的引领作用。

  二是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要学习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先进做法,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选取国家急需、核心利益所在,立足宁波有基础有能力突破的领域,超前部署一批科技重大任务,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充分吸收和借鉴深圳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经验,着眼新兴产业前沿和高端,围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关键核心环节,积极实施“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专项,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产、学、研、用等各个关键环节协同发展。

  三是加快形成突破核心技术的生态体系。宁波要借鉴上海、深圳在创新载体建设、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先进做法,构建适宜突破核心技术的生态体系。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在关键技术攻关的引领作用,开放平台设施,完善运营机制,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应用,促进核心技术成果产业化。完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有效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创新采购支持机制,切实支持重点关键技术产品攻关成果的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市工业和智能经济研究院)】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