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墓前那一束花草是逝者生前亲手种下的 这样的祭奠更情深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4-05 07:36: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2019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60多岁的男子为亡妻扫墓,带来了很多给岳父扫墓的照片,说是为了让亡妻放心;英年早逝的男子墓前有很多手写书信,那是同学、亲人对他的追思;逝者生前曾用心养护的花草,家人特意拿来在墓前祭奠……

  清明扫墓,亲友向逝者寄托哀思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更加重视精神、情感层面的寄托。

  “父亲那边,你就不要再惦记了”

  带着给岳父扫墓的照片祭奠亡妻

  前段时间,在同泰嘉陵壁葬场所“静慈人文苑”,一位60多岁的男子前来祭奠亡妻。他细心地拿出自带的桌布,铺在石桌上,然后供上香烛和水果。他说,之所以自带桌布,是怕弄脏石桌,给工作人员添麻烦,也希望给后面来扫墓的人留下整洁的祭扫环境。

  祭奠的时候,这位男子还拿出很多照片,一字排开,并且悄声私语。墓园工作人员事后了解到,这位男子在祭奠亡妻之前,先去宝幢给已故的岳父扫墓,这些照片就是给岳父扫墓时拍的,他特意去冲印出来,然后带到妻子墓前。

  同泰嘉陵的壁葬是2017年春天推出的。据工作人员回忆,这位男子从去年春天开始来给妻子扫墓。男子说,他妻子在世时,每年清明都记挂着为父亲扫墓,如今妻子不在了,他将给岳父扫墓的照片带过来,就是想让妻子放心,“父亲那边我已经去过了,一切都很好,你就不要再惦记了。”

  “把家里的春天带给他”

  墓前放着逝者生前种的花草

  清明节前,方先生的墓前照例供放着一束很特别的鲜花,不同于花店里出售的那种花束,里面是迎春花等常见的花草。墓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方先生是2011年葬在此处的,每年清明时节,他墓前的鲜花都很特别。

  方先生的姐姐说,方先生当时走得比较突然,他生前喜欢打理院子,种下了很多花花草草,“虽然他走了,当年种下的花草却是一年比一年繁茂,我带过来给他看看,把家里的春天带给他,让他不孤单。”

  “下辈子继续做朋友”

  新墓前摆放了好几封手写的信

  在一处鲜花簇拥的新墓前,摆放了好几封信,大多是手写的。上面的悼词情真意切,让人动容。

  墓主因病英年早逝,年仅35岁,他的亲人、同学、朋友纷纷写信追忆缅怀。同学林先生在信里说:“命运没有带给你多长时间施展才华,让朝气蓬勃的你早早离开人世……同学们都希望你在天堂里不再受病痛的困扰,你的家人我们都会尽各自的能力去关心。愿你一路走好,我们永远的同学!永远的好朋友!”

  有位同学虽然不能亲自前来祭扫,但也写了封信让人带到了墓前。他在信中回忆了很多与逝者一起学习、生活的美好过往,并表达了对其离世的哀伤:“没想到最近会突然听到你离世的消息,心里非常沉重,没想到之前一别竟是永别。希望你在天国不再遭受生前的病痛,下辈子继续和你做朋友、做兄弟!”

  “这是怎样刻骨铭心的深情”

  每月都亲手书写诗词,放在妻子墓碑前

  几天前的早晨,黎叔又来园区看望他的亡妻了。一支清香,一束鲜花,一幅昨夜书写的诗词,一台播放着越剧《红楼梦》的收音机。他凝视着墓碑,眼角有些湿润。

  黎叔的毛笔字很漂亮,每次带来的诗词内容都不同,都是他精心为爱妻所写的。墓园工作人员不舍得他烧掉,现在积存起来已经是厚厚的一沓了。“黎叔和妻子阴阳两隔,他坚持每个月和传统节日都来祭扫,这是怎样刻骨铭心的深情!”工作人员感慨地说。

  ●链接

  墓园倡导多种形式的文明祭扫

  近几年,墓园也在倡导多种形式的祭扫方式,尤其是文明祭扫。这些方式既环保,又满足了扫墓人寄托情感的需求。

  比如“天堂邮箱”,由祭扫的人给亡者写信,并投进天堂邮箱,墓园的工作人员会集中烧祭。还有“天堂电话亭”,即设了一个电话亭,虽然电话线没有接通,但是可以拍摄影像视频。扫墓的人可以在这个相对隐秘的空间里,将心里要对亡者讲的话尽情倾诉。“这其实就是树洞的概念,给扫墓客一个情绪宣泄的途径。”同泰嘉陵的工作人员朱女士说。

  另外,有些墓园还特别准备了鲜花、思念卡片、黄丝带、千纸鹤等,扫墓客可免费领取,用以祭扫。

  ●点评

  悼念逝者,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与心灵的净化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龚烈沸点评说,这些针对亡者生前喜好、特点进行的祭扫方式,显示出祭扫者的用心。“如果说一般的祭扫方式相当于微信群发的话,那么这种有针对性的祭扫方式相当于微信上的点对点,显得更亲切、更用心。我们的传统就是视逝者如生,把逝者当活人一样看,于是我们喜欢诗歌,就给逝者写诗;我们喜欢看文章,就给逝者写祭文。但是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外在物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都是为了表达内在的心意。外在物品都是可以替代的,甚至是可以虚拟的,更重要的是情感到、心到,是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不忘自己所来,不迷失自己所去,而不是为了悼而悼。”宁波晚报记者殷欣欣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墓前那一束花草是逝者生前亲手种下的 这样的祭奠更情深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4-05 07:36:00

  60多岁的男子为亡妻扫墓,带来了很多给岳父扫墓的照片,说是为了让亡妻放心;英年早逝的男子墓前有很多手写书信,那是同学、亲人对他的追思;逝者生前曾用心养护的花草,家人特意拿来在墓前祭奠……

  清明扫墓,亲友向逝者寄托哀思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更加重视精神、情感层面的寄托。

  “父亲那边,你就不要再惦记了”

  带着给岳父扫墓的照片祭奠亡妻

  前段时间,在同泰嘉陵壁葬场所“静慈人文苑”,一位60多岁的男子前来祭奠亡妻。他细心地拿出自带的桌布,铺在石桌上,然后供上香烛和水果。他说,之所以自带桌布,是怕弄脏石桌,给工作人员添麻烦,也希望给后面来扫墓的人留下整洁的祭扫环境。

  祭奠的时候,这位男子还拿出很多照片,一字排开,并且悄声私语。墓园工作人员事后了解到,这位男子在祭奠亡妻之前,先去宝幢给已故的岳父扫墓,这些照片就是给岳父扫墓时拍的,他特意去冲印出来,然后带到妻子墓前。

  同泰嘉陵的壁葬是2017年春天推出的。据工作人员回忆,这位男子从去年春天开始来给妻子扫墓。男子说,他妻子在世时,每年清明都记挂着为父亲扫墓,如今妻子不在了,他将给岳父扫墓的照片带过来,就是想让妻子放心,“父亲那边我已经去过了,一切都很好,你就不要再惦记了。”

  “把家里的春天带给他”

  墓前放着逝者生前种的花草

  清明节前,方先生的墓前照例供放着一束很特别的鲜花,不同于花店里出售的那种花束,里面是迎春花等常见的花草。墓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方先生是2011年葬在此处的,每年清明时节,他墓前的鲜花都很特别。

  方先生的姐姐说,方先生当时走得比较突然,他生前喜欢打理院子,种下了很多花花草草,“虽然他走了,当年种下的花草却是一年比一年繁茂,我带过来给他看看,把家里的春天带给他,让他不孤单。”

  “下辈子继续做朋友”

  新墓前摆放了好几封手写的信

  在一处鲜花簇拥的新墓前,摆放了好几封信,大多是手写的。上面的悼词情真意切,让人动容。

  墓主因病英年早逝,年仅35岁,他的亲人、同学、朋友纷纷写信追忆缅怀。同学林先生在信里说:“命运没有带给你多长时间施展才华,让朝气蓬勃的你早早离开人世……同学们都希望你在天堂里不再受病痛的困扰,你的家人我们都会尽各自的能力去关心。愿你一路走好,我们永远的同学!永远的好朋友!”

  有位同学虽然不能亲自前来祭扫,但也写了封信让人带到了墓前。他在信中回忆了很多与逝者一起学习、生活的美好过往,并表达了对其离世的哀伤:“没想到最近会突然听到你离世的消息,心里非常沉重,没想到之前一别竟是永别。希望你在天国不再遭受生前的病痛,下辈子继续和你做朋友、做兄弟!”

  “这是怎样刻骨铭心的深情”

  每月都亲手书写诗词,放在妻子墓碑前

  几天前的早晨,黎叔又来园区看望他的亡妻了。一支清香,一束鲜花,一幅昨夜书写的诗词,一台播放着越剧《红楼梦》的收音机。他凝视着墓碑,眼角有些湿润。

  黎叔的毛笔字很漂亮,每次带来的诗词内容都不同,都是他精心为爱妻所写的。墓园工作人员不舍得他烧掉,现在积存起来已经是厚厚的一沓了。“黎叔和妻子阴阳两隔,他坚持每个月和传统节日都来祭扫,这是怎样刻骨铭心的深情!”工作人员感慨地说。

  ●链接

  墓园倡导多种形式的文明祭扫

  近几年,墓园也在倡导多种形式的祭扫方式,尤其是文明祭扫。这些方式既环保,又满足了扫墓人寄托情感的需求。

  比如“天堂邮箱”,由祭扫的人给亡者写信,并投进天堂邮箱,墓园的工作人员会集中烧祭。还有“天堂电话亭”,即设了一个电话亭,虽然电话线没有接通,但是可以拍摄影像视频。扫墓的人可以在这个相对隐秘的空间里,将心里要对亡者讲的话尽情倾诉。“这其实就是树洞的概念,给扫墓客一个情绪宣泄的途径。”同泰嘉陵的工作人员朱女士说。

  另外,有些墓园还特别准备了鲜花、思念卡片、黄丝带、千纸鹤等,扫墓客可免费领取,用以祭扫。

  ●点评

  悼念逝者,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与心灵的净化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龚烈沸点评说,这些针对亡者生前喜好、特点进行的祭扫方式,显示出祭扫者的用心。“如果说一般的祭扫方式相当于微信群发的话,那么这种有针对性的祭扫方式相当于微信上的点对点,显得更亲切、更用心。我们的传统就是视逝者如生,把逝者当活人一样看,于是我们喜欢诗歌,就给逝者写诗;我们喜欢看文章,就给逝者写祭文。但是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外在物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都是为了表达内在的心意。外在物品都是可以替代的,甚至是可以虚拟的,更重要的是情感到、心到,是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不忘自己所来,不迷失自己所去,而不是为了悼而悼。”宁波晚报记者殷欣欣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