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树葬"第一人"选择诗意归去 说服四个女儿送他叶落归根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4-05 07:36: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2019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章家四姐妹遵从父亲心愿,以树葬的形式送他叶落归根。

  “我知道你们孝顺,但这次一定要听我的”,这句话,来自章连根老人。他在去世前以此说服四个女儿实现他生态葬的愿望。采访中记者发现,在生命的尽头,选择诗意归去的老人,在宁波越来越多了。

  回访

  宁波树葬“第一人”说服了四个女儿

  今又清明,章家四姐妹在这个日子格外怀念父亲。去年11月,宁波首次举行树葬集体安放,92岁的章连根老人魂归故里。同泰嘉陵的工作人员证实,从报名时间来说,章老算是宁波树葬的“第一人”。

  “3月份的时候,我们姐妹就带着母亲,一起去看过父亲了。”二姐章明珠说。春光明媚,章老先生安息的桂花林在双峰山的掩映下格外葱郁,潺潺山泉水从树林旁流过。“母亲说这里真美,环境好,风景也好”,章明珠透露,母亲更坚定了要追随父亲的想法,身后要亲近自然,为地球增绿。

  据介绍,章老先生生前就留下了遗愿,丧事从简,不留骨灰,不要坟头,不立墓碑,实行生态葬。他还在世的时候,再三叮嘱四个女儿,“我知道你们孝顺,但这次一定要听我的。”

  当得知前后两届共8名树葬者的名字已经镌刻在树葬纪念墙上,今年参加第二届集体树葬仪式的家属在安葬完家人后纷纷列队向第一届的先行者送上白菊花,章明珠短暂地沉默了。她说:“很庆幸父亲这一路走得并不孤单,有那么多生前未曾谋面,但身后却有着相同志愿的朋友一起同行。”

  交锋

  老人接受生态葬,子女担心面子挂不住

  树葬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态葬法,在甬城刚开始“试水”。和章老先生一样的“先行者”以及他们的家属之所以选择这种葬法,除了文化程度较高、政策扶持等因素之外,更多的还是逝者有一份家国情怀,希望把更多的资源留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继海葬、壁葬、草坪葬、花坛葬之后,树葬成为节地生态葬的新形式。“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好啊,温馨浪漫,经济划算,还环保生态。”海曙的孙老先生在不久前参观了树葬,他觉得人走了以后埋在桂花树下,也是一种寄托,“回去我和家人商量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

  “我们平时也接到不少老人打来的电话,都是给自己预约报名树葬的。”同泰嘉陵工作人员小朱告诉记者,由于公司规定,人还没去世是不能预约参加集体树葬或海葬仪式的,他们一般会请老人回家和家人商议,等到百年之后由家人出面来办理。

  老人们能接受海葬、树葬,但子女们往往不这么想。一名陪同朋友扫墓的市民告诉记者,家里的长辈一再要求丧事从简,选择不留墓位,甚至是不留任何痕迹的生态葬,但他考虑来考虑去,还是不敢照办,“就怕亲戚指责我,说连买个墓碑的钱都不舍得。”

  趋势

  选择诗意归去的老人越来越多

  移风易俗并不容易,相较于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入土为安”“人过留名”,新兴的环保生态葬要走的路还很长。和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相比,目前宁波人对小型节地葬、壁葬、海葬等葬法的接受度要高一些。

  2018年,全市选择节地生态葬法(含骨灰存放、海葬)者共20064人。在鄞州,公益性生态公墓较为集中的东吴镇节地生态入葬率超过95%,沿海的瞻岐镇、咸祥镇节地生态入葬率也达85%。

  从2013年宁波首次举行海葬至今,小朱一直在同泰嘉陵海葬服务部工作,她亲眼见证了海葬人数从开始的一年25位,到如今的近百位。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22位逝者选择了骨灰撒海这一浪漫庄严的回归方式。

  “你想不到吧,如今海葬真的很受欢迎。因为轮船有人数限制,有时轮船满了,还会有关系户找到我们说情,想插个队,让家属能赶在那一天上船为逝者骨灰撒海。”小朱说,随着媒体的宣传和老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在宁波这个海滨城市,海葬正越来越被认可和接受。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宁波市现有经营性公墓89家,如果市区所有逝者选择传统墓葬方式,不出几年,宁波将面临无地可用。宁波市每年死亡人数约4万人,如果都选择节地生态葬,每年至少可以减少约14万平方米建墓用地。这一增一减之间,能够节约出来的是社会发展的生态效益,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宁波晚报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树葬"第一人"选择诗意归去 说服四个女儿送他叶落归根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4-05 07:36:00

  章家四姐妹遵从父亲心愿,以树葬的形式送他叶落归根。

  “我知道你们孝顺,但这次一定要听我的”,这句话,来自章连根老人。他在去世前以此说服四个女儿实现他生态葬的愿望。采访中记者发现,在生命的尽头,选择诗意归去的老人,在宁波越来越多了。

  回访

  宁波树葬“第一人”说服了四个女儿

  今又清明,章家四姐妹在这个日子格外怀念父亲。去年11月,宁波首次举行树葬集体安放,92岁的章连根老人魂归故里。同泰嘉陵的工作人员证实,从报名时间来说,章老算是宁波树葬的“第一人”。

  “3月份的时候,我们姐妹就带着母亲,一起去看过父亲了。”二姐章明珠说。春光明媚,章老先生安息的桂花林在双峰山的掩映下格外葱郁,潺潺山泉水从树林旁流过。“母亲说这里真美,环境好,风景也好”,章明珠透露,母亲更坚定了要追随父亲的想法,身后要亲近自然,为地球增绿。

  据介绍,章老先生生前就留下了遗愿,丧事从简,不留骨灰,不要坟头,不立墓碑,实行生态葬。他还在世的时候,再三叮嘱四个女儿,“我知道你们孝顺,但这次一定要听我的。”

  当得知前后两届共8名树葬者的名字已经镌刻在树葬纪念墙上,今年参加第二届集体树葬仪式的家属在安葬完家人后纷纷列队向第一届的先行者送上白菊花,章明珠短暂地沉默了。她说:“很庆幸父亲这一路走得并不孤单,有那么多生前未曾谋面,但身后却有着相同志愿的朋友一起同行。”

  交锋

  老人接受生态葬,子女担心面子挂不住

  树葬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态葬法,在甬城刚开始“试水”。和章老先生一样的“先行者”以及他们的家属之所以选择这种葬法,除了文化程度较高、政策扶持等因素之外,更多的还是逝者有一份家国情怀,希望把更多的资源留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继海葬、壁葬、草坪葬、花坛葬之后,树葬成为节地生态葬的新形式。“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好啊,温馨浪漫,经济划算,还环保生态。”海曙的孙老先生在不久前参观了树葬,他觉得人走了以后埋在桂花树下,也是一种寄托,“回去我和家人商量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

  “我们平时也接到不少老人打来的电话,都是给自己预约报名树葬的。”同泰嘉陵工作人员小朱告诉记者,由于公司规定,人还没去世是不能预约参加集体树葬或海葬仪式的,他们一般会请老人回家和家人商议,等到百年之后由家人出面来办理。

  老人们能接受海葬、树葬,但子女们往往不这么想。一名陪同朋友扫墓的市民告诉记者,家里的长辈一再要求丧事从简,选择不留墓位,甚至是不留任何痕迹的生态葬,但他考虑来考虑去,还是不敢照办,“就怕亲戚指责我,说连买个墓碑的钱都不舍得。”

  趋势

  选择诗意归去的老人越来越多

  移风易俗并不容易,相较于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入土为安”“人过留名”,新兴的环保生态葬要走的路还很长。和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相比,目前宁波人对小型节地葬、壁葬、海葬等葬法的接受度要高一些。

  2018年,全市选择节地生态葬法(含骨灰存放、海葬)者共20064人。在鄞州,公益性生态公墓较为集中的东吴镇节地生态入葬率超过95%,沿海的瞻岐镇、咸祥镇节地生态入葬率也达85%。

  从2013年宁波首次举行海葬至今,小朱一直在同泰嘉陵海葬服务部工作,她亲眼见证了海葬人数从开始的一年25位,到如今的近百位。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22位逝者选择了骨灰撒海这一浪漫庄严的回归方式。

  “你想不到吧,如今海葬真的很受欢迎。因为轮船有人数限制,有时轮船满了,还会有关系户找到我们说情,想插个队,让家属能赶在那一天上船为逝者骨灰撒海。”小朱说,随着媒体的宣传和老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在宁波这个海滨城市,海葬正越来越被认可和接受。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宁波市现有经营性公墓89家,如果市区所有逝者选择传统墓葬方式,不出几年,宁波将面临无地可用。宁波市每年死亡人数约4万人,如果都选择节地生态葬,每年至少可以减少约14万平方米建墓用地。这一增一减之间,能够节约出来的是社会发展的生态效益,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宁波晚报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