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宁波最近两年 孩子被卡在半空中面临坠落的事件特别多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7-23 06:53:04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海跃龙派出所请来专业人员,通过直播模式给两万多名孩子同时上安全课。 (周国亮王晓峰摄)

  从7月10日起,淳安女童失联并最终证实已经遇害一事,在我市掀起轩然大波,未成年人暑期安全这一老话题再次引起热议。

  每年暑假,交通事故、溺水、走失、坠落等未成年人意外伤害事故屡有发生。最近两年的情况又比较特殊,从记者接收到的信息来看,交通事故、走失这两类警情与往年相比无明显变化,溺水事件有所减少,反而是孩子被卡在半空中面临坠落的事件特别多,应当引起家长高度警惕。

  摇摇欲坠的孩子牵动众人的心

  7月6日晚上7时左右,余姚白云小区发生惊魂一幕:一名女童站在四楼的一处防盗窗上!有知情人士称,孩子住在五楼,自己搬了把板凳从阳台爬出去,然后就站到了楼下人家的防盗窗上,上不去也下不来,站在那里急得直哭。

  她的举动也吓坏了楼下的邻居,大家一边安抚她,一边报警求助。幸运的是,有人联系到了女童的家长,家长第一时间赶到阳台边,将孩子拉了上去,总算是虚惊一场。

  本月,这样揪心的事情还有不少。7月2日上午10时左右,鄞州东莺新村有一名男孩被卡在了防盗窗上。孩子2岁左右,住在3楼,当天上午大人外出买菜,将他反锁在家中。小家伙也不安分,自个儿爬到了防盗窗上,接着就被卡住了——上半身在窗子里,下半身悬空。孩子一直在大哭,双脚多次蹬着墙壁想爬上来,但都没能成功。周边的居民发现这一险情后,立即报了警,并且从家里拿来被子,大家拉着“做”成一个防护垫。后来还是一名老辅警出马,将孩子救了出来。

  最“离谱”的是今年3月份,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连着发生了4起类似的险情。

  3月5日,在江北洪塘,有一名6岁男童的头被4楼的防盗窗卡住了。原来,那孩子不想去上学,趁着爸爸在门外等他时,将门反锁并探身钻出了窗外。

  3月8日,鄞州一户人家,大人外出,家中只有姐弟两人。男童为了捡鞋,站在小椅子上从未上锁的防盗窗处爬了出去,多亏8岁的小姐姐勇敢,拉着弟弟的手坚持了近20分钟。

  3月13日晚上,余姚泗门镇一小区内,一名小女孩独自站在4楼的窗户边大声哭喊。接警后,消防员架设了拉梯,爬窗进入屋内并打开了门……

  3月17日中午,鄞州区明楼派出所接到报警,宁徐新村有一个女童头部被卡在4楼防盗窗上,身体悬空。有一位老人正半趴在窗户上,紧紧抓着孩子的肩膀向楼下呼救。最终,民警用斧头破门而入,成功救下被卡女童。

  事实上,以前这类孩子被卡防盗窗或者爬到窗外的警情也有所听闻,但次数没有这么频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类事件突然增多。

  去年7月5日零时许,余姚消防大队接到报警,阳明街道一小区内出现险情,一名4岁男童被卡在防盗窗上,进退不得。幸好,有路人回家经过,发现了被困的孩子,立即爬上窗沿托住男童,持续了整整40分钟。

  8天后,同样的事情又出现了。慈溪金南小区内一名5岁男童头部被防盗窗卡住,双脚悬空动弹不得。危急时刻,一名中年男子挺身而出,用双手牢牢托住男孩,赢得了宝贵的营救时间。

  去年9月1日,在高新区皇冠花园二期,有一个4岁小男孩从窗户爬了出来,背靠着墙,距离地面有9层楼高。这名男孩也是幸运的,最后被保安救下了。

  以上案例都有惊无险,但血的教训也发生在我们身边。去年7月31日下午,鄞州区金桥水岸花园,一名5岁男孩从25楼坠落,不幸离世,留给亲人无限哀痛。

  海曙古林施家村,河埠头设置了防溺水围栏。(王晓峰摄)

  四类安全事故为暑期安全敲响警钟

  “按照往年情况来看,孩子走失的警情是最多的,但都找回来了;其次是涉及交通安全的;再就是孩子溺水警情;之后才是坠落问题。要论严重程度,溺水肯定是第一位的,每年这样的悲剧不少。但最近两年情况比较特殊,溺水事故相对较少,孩子面临坠落危险的警情则比较多。”有民警告诉记者,每年的暑假“小候鸟”来甬与父母团聚,这个时间段是孩子安全事故的高发期。

  走失、坠落、交通事故、溺水,是孩子们在暑假期间最常发生的安全事故。通过对此类事件进行梳理,记者发现其中存在不少共同点,希望家长能引以为鉴。

  首先要说的是“新焦点”——孩子坠落事件。出事的孩子年龄多在3岁至6岁,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了独立行动的能力,但他们对于安全的概念又非常模糊,所以很自然地会上演成年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危险“剧情”。同时,在今年发生的孩子坠落“警报”中,“主角”多为小男孩。当然了,千万不要以为女孩文静就相对安全,有媒体就曾统计过,这个与性别没有必然的联系。

  另外,这些事故常发生在监护人“缺位”之时。纵观上述案例,多为家中大人短时间外出买菜或办事所致;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爸妈正

  在家中整理东西,小家伙趁着大人不注意,踩着窗台爬了出去……

  再说孩子走失问题,仅以鄞州邱隘派出所为例,最近一段时间连续接到三起这样的警情。其中有两起是因为父母忙于打麻将,而没有发现孩子走失了,分别发生在7月1日凌晨1时左右、7月2日晚上8时过后。另外一起发生在7月2日上午10时左右,妈妈外出买东西,将8岁女儿独自留在家里,回家后发现孩子不见了,原来是孩子误入地下车库后迷路,走不出来了。

  “孩子走失这类警情现在日益增多,家长监管缺位是主因。”民警说,梳理这个暑假的报警记录,发现有一些共同点:大多数走失的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监管有很大的关系;走失的孩子中五六岁的居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走路,却没有独自回家的能力;孩子走失的地点多在广场、公园、小区周边等人群集聚的地方。

  孩子溺水也是老话题。7月7日晚上10时多,慈溪西三码头附近的海涂上,3名初中生结伴徒步到此抓螃蟹。因涨潮缘故,海涂上明沟暗流密布,极为危险,就连老渔民都有可能中招。非常幸运的是,路过此处的龙武渔业合作社职工施国安发现了海涂上的这3名学生,追了近1公里路,才把3个孩子从已涨潮、有深沟沼泽的“险地”上拉了回来……

  市公安局的一份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市溺水亡人意外事件多发,已成为意外死亡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去年1月以来的统计显示,我市未成年人溺水死亡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其中暑假期间约占一半;村镇河道、水库和村镇池塘是发生未成年人溺水死亡事件最多的水域,溺亡的学龄前儿童中,有90%溺死在这些水域。

  而回顾往年的案例,可以发现溺水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突然抽筋无力自救的,有水草缠住葬身水底的,有深陷泥沙不可自拔的,甚至还有浅溪游玩失足滑倒的。

  事实上,孩子溺水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每年暑假前各方总会发布各种提醒、告知书等,但总有家长没有引起重视,以为这样的事件离自己很遥远,等到悲剧发生却悔之已晚。

  最后说说孩子的交通安全问题。最近,我市境内高速上连发3起“坑娃”的事故:7月2日,一辆轿车突然做起“蛇形运动”,然后追尾一辆货车,车内载有两名未成年人;7月3日,一辆轿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减速并违规变道,引发交通事故,原因是车内儿童尿急并且想吐;7月9日,爷爷疲劳驾驶,导致载着孙子的轿车撞上了路边的护栏。这3起事故的发生,与家长本身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有关。

  孩子们走进警营,参观警械并且学习安全防范知识。(王晓峰摄)

  家长多上心社会各界多用心

  除了家长监管到位,在这个变化万千、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做到未雨绸缪,也是很有必要的。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告诉孩子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比如,孩子走失时,有些孩子很聪明,会告诉好心人或者民警关于家长的联系方式,很快就能回家;但有的家长平时喜欢拿“警察叔叔把你抓走”这类话吓唬小孩,关键时刻就会“抓瞎”。

  此外,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用科技手段“武装”孩子也很有必要。儿童智能手表如今已走入千家万户,而且技术也趋于成熟,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日常监管。

  要让孩子更安全,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助力。我市开展的各种关爱“小候鸟”行动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6月21日,200名栎木小学学生来到市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基地——育乐湾,学习体验自护知识和技能,这是由团市委、市未保办、市少工委、宁波文化广场共同主办的2019年宁波市青少年安全自护实践体验营。

  7月初,海曙古林派出所开始在辖区各村河埠头围建不锈钢框架的防护网。古林镇河道密布、河网发达,每年夏天都会发生溺水事故。而河埠头有了防护网,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落水了,都能靠抓住身边的这根“救命稻草”完成自救。

  7月8日,北仑区大碶街道横杨社区“四海之家”阳光假日学校开课。从当天起,为期25天的“暑期假日学校”行动在大碶街道展开,这一行动已经持续了整整10年。

  高速交警宁波支队五大队每年暑假期间开展交通安全进社区活动,目标群体就是“小候鸟”。他们通过视频案例,来教育孩子什么是“视觉盲区”,什么是“低头族”,什么是“大型车辆的内轮差”……

  尽管活动数不胜数且丰富多彩,但这些活动针对的主体是孩子,而对于家长的教育始终缺乏。同时,这类活动覆盖的范围有限,最易出事的城乡接合部以及农村区域往往成为“盲点”。孩子这么多,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才能让更多人受教?宁海跃龙派出所全省首创的“民警直播”机制或可成为解题钥匙。

  6月19日,跃龙派出所的“校园110云课堂”再次上线,有着“知心叔叔”之称的民警叶振宇又当起“主播”,通过线上模式向学生授课,以“吐槽”及“弹幕”的方式加强与受众的交流。与前一次上线只有1所学校、8个班、300余名学生同时参与不同,这次扩展到了20所学校、469个班级、2.1万多名中小学生。而且,这次民警还请来了宁海县飞狼救援队和红十字会,给孩子们讲解防溺水及急救相关知识……

  这个模式的好处在于,只要有网络,就能将散落在各地的孩子“聚集”到一起,突破了地域以及人数等方面的限制,有效扩大孩子的受教面。同时,它也能高效地利用社会各界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解决有些民间“暑期托儿所”或者“假日学校”师资力量不足、请不到专业人士传授安全知识的问题。此外,讲课内容能录成视频,上传至专门的公共平台,供家长观看学习。

  因此,可以考虑将这一模式改良、推广,即利用我市现有的新媒体资源,建设一个统一的安全教育平台,发挥社会基层组织的动员和引导力量,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从平台上了解警示案例,汲取安全知识,解决受众面狭窄的问题。

  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水心胜 张楠

  评说

  为孩子系好暑期安全带

  暑期安全是一个老话题,但仍然需要年年讲。

  在长达两个月的假期里,孩子们脱离了学校的监管,自主时间大大增加,因安全意识薄弱导致的各种意外也随之增加。这段时间,如果家长监护不到位,孩子可能面临走失、坠落、交通事故、溺水等各种危险。为孩子系好暑期安全带,是为人父母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根据2017年年底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我国每年有5.4万名以上的儿童死于意外。从死因分析,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跌倒(坠落)占前三位。其中,七八月份的伤害发生相对较多,家中是伤害发生最多的场所。

  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未成年人发生意外事故,大多源于监护人的疏忽、失责。事实上,放假之前很多学校已经开展了暑期安全教育,学生也把暑期安全倡议书带回家让家长签字,我市的教育主管部门还专门开通了网上安全教育平台。但是,家长是否真正参加了安全教育平台在线学习?是否逐字逐句看了那份安全倡议书?恐怕能够给出肯定答复的家长并不多。

  从记者收集的警情来看,去年以来,我市孩子被卡在半空中面临坠落的事件特别多,甚至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连着发生4起类似的险情。这些事件的背后,暴露出家长对孩子监管的缺失。将孩子置身于安全隐患中,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其产生的不利后果,同样需要家长承担。

  除了家长要重视安全教育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外,未成年人自身也要始终绷紧暑期安全这根弦,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王芳)

  图示

  制图张悦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最近两年 孩子被卡在半空中面临坠落的事件特别多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7-23 06:53:04

  宁海跃龙派出所请来专业人员,通过直播模式给两万多名孩子同时上安全课。 (周国亮王晓峰摄)

  从7月10日起,淳安女童失联并最终证实已经遇害一事,在我市掀起轩然大波,未成年人暑期安全这一老话题再次引起热议。

  每年暑假,交通事故、溺水、走失、坠落等未成年人意外伤害事故屡有发生。最近两年的情况又比较特殊,从记者接收到的信息来看,交通事故、走失这两类警情与往年相比无明显变化,溺水事件有所减少,反而是孩子被卡在半空中面临坠落的事件特别多,应当引起家长高度警惕。

  摇摇欲坠的孩子牵动众人的心

  7月6日晚上7时左右,余姚白云小区发生惊魂一幕:一名女童站在四楼的一处防盗窗上!有知情人士称,孩子住在五楼,自己搬了把板凳从阳台爬出去,然后就站到了楼下人家的防盗窗上,上不去也下不来,站在那里急得直哭。

  她的举动也吓坏了楼下的邻居,大家一边安抚她,一边报警求助。幸运的是,有人联系到了女童的家长,家长第一时间赶到阳台边,将孩子拉了上去,总算是虚惊一场。

  本月,这样揪心的事情还有不少。7月2日上午10时左右,鄞州东莺新村有一名男孩被卡在了防盗窗上。孩子2岁左右,住在3楼,当天上午大人外出买菜,将他反锁在家中。小家伙也不安分,自个儿爬到了防盗窗上,接着就被卡住了——上半身在窗子里,下半身悬空。孩子一直在大哭,双脚多次蹬着墙壁想爬上来,但都没能成功。周边的居民发现这一险情后,立即报了警,并且从家里拿来被子,大家拉着“做”成一个防护垫。后来还是一名老辅警出马,将孩子救了出来。

  最“离谱”的是今年3月份,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连着发生了4起类似的险情。

  3月5日,在江北洪塘,有一名6岁男童的头被4楼的防盗窗卡住了。原来,那孩子不想去上学,趁着爸爸在门外等他时,将门反锁并探身钻出了窗外。

  3月8日,鄞州一户人家,大人外出,家中只有姐弟两人。男童为了捡鞋,站在小椅子上从未上锁的防盗窗处爬了出去,多亏8岁的小姐姐勇敢,拉着弟弟的手坚持了近20分钟。

  3月13日晚上,余姚泗门镇一小区内,一名小女孩独自站在4楼的窗户边大声哭喊。接警后,消防员架设了拉梯,爬窗进入屋内并打开了门……

  3月17日中午,鄞州区明楼派出所接到报警,宁徐新村有一个女童头部被卡在4楼防盗窗上,身体悬空。有一位老人正半趴在窗户上,紧紧抓着孩子的肩膀向楼下呼救。最终,民警用斧头破门而入,成功救下被卡女童。

  事实上,以前这类孩子被卡防盗窗或者爬到窗外的警情也有所听闻,但次数没有这么频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类事件突然增多。

  去年7月5日零时许,余姚消防大队接到报警,阳明街道一小区内出现险情,一名4岁男童被卡在防盗窗上,进退不得。幸好,有路人回家经过,发现了被困的孩子,立即爬上窗沿托住男童,持续了整整40分钟。

  8天后,同样的事情又出现了。慈溪金南小区内一名5岁男童头部被防盗窗卡住,双脚悬空动弹不得。危急时刻,一名中年男子挺身而出,用双手牢牢托住男孩,赢得了宝贵的营救时间。

  去年9月1日,在高新区皇冠花园二期,有一个4岁小男孩从窗户爬了出来,背靠着墙,距离地面有9层楼高。这名男孩也是幸运的,最后被保安救下了。

  以上案例都有惊无险,但血的教训也发生在我们身边。去年7月31日下午,鄞州区金桥水岸花园,一名5岁男孩从25楼坠落,不幸离世,留给亲人无限哀痛。

  海曙古林施家村,河埠头设置了防溺水围栏。(王晓峰摄)

  四类安全事故为暑期安全敲响警钟

  “按照往年情况来看,孩子走失的警情是最多的,但都找回来了;其次是涉及交通安全的;再就是孩子溺水警情;之后才是坠落问题。要论严重程度,溺水肯定是第一位的,每年这样的悲剧不少。但最近两年情况比较特殊,溺水事故相对较少,孩子面临坠落危险的警情则比较多。”有民警告诉记者,每年的暑假“小候鸟”来甬与父母团聚,这个时间段是孩子安全事故的高发期。

  走失、坠落、交通事故、溺水,是孩子们在暑假期间最常发生的安全事故。通过对此类事件进行梳理,记者发现其中存在不少共同点,希望家长能引以为鉴。

  首先要说的是“新焦点”——孩子坠落事件。出事的孩子年龄多在3岁至6岁,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了独立行动的能力,但他们对于安全的概念又非常模糊,所以很自然地会上演成年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危险“剧情”。同时,在今年发生的孩子坠落“警报”中,“主角”多为小男孩。当然了,千万不要以为女孩文静就相对安全,有媒体就曾统计过,这个与性别没有必然的联系。

  另外,这些事故常发生在监护人“缺位”之时。纵观上述案例,多为家中大人短时间外出买菜或办事所致;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爸妈正

  在家中整理东西,小家伙趁着大人不注意,踩着窗台爬了出去……

  再说孩子走失问题,仅以鄞州邱隘派出所为例,最近一段时间连续接到三起这样的警情。其中有两起是因为父母忙于打麻将,而没有发现孩子走失了,分别发生在7月1日凌晨1时左右、7月2日晚上8时过后。另外一起发生在7月2日上午10时左右,妈妈外出买东西,将8岁女儿独自留在家里,回家后发现孩子不见了,原来是孩子误入地下车库后迷路,走不出来了。

  “孩子走失这类警情现在日益增多,家长监管缺位是主因。”民警说,梳理这个暑假的报警记录,发现有一些共同点:大多数走失的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监管有很大的关系;走失的孩子中五六岁的居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走路,却没有独自回家的能力;孩子走失的地点多在广场、公园、小区周边等人群集聚的地方。

  孩子溺水也是老话题。7月7日晚上10时多,慈溪西三码头附近的海涂上,3名初中生结伴徒步到此抓螃蟹。因涨潮缘故,海涂上明沟暗流密布,极为危险,就连老渔民都有可能中招。非常幸运的是,路过此处的龙武渔业合作社职工施国安发现了海涂上的这3名学生,追了近1公里路,才把3个孩子从已涨潮、有深沟沼泽的“险地”上拉了回来……

  市公安局的一份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市溺水亡人意外事件多发,已成为意外死亡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去年1月以来的统计显示,我市未成年人溺水死亡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其中暑假期间约占一半;村镇河道、水库和村镇池塘是发生未成年人溺水死亡事件最多的水域,溺亡的学龄前儿童中,有90%溺死在这些水域。

  而回顾往年的案例,可以发现溺水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突然抽筋无力自救的,有水草缠住葬身水底的,有深陷泥沙不可自拔的,甚至还有浅溪游玩失足滑倒的。

  事实上,孩子溺水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每年暑假前各方总会发布各种提醒、告知书等,但总有家长没有引起重视,以为这样的事件离自己很遥远,等到悲剧发生却悔之已晚。

  最后说说孩子的交通安全问题。最近,我市境内高速上连发3起“坑娃”的事故:7月2日,一辆轿车突然做起“蛇形运动”,然后追尾一辆货车,车内载有两名未成年人;7月3日,一辆轿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减速并违规变道,引发交通事故,原因是车内儿童尿急并且想吐;7月9日,爷爷疲劳驾驶,导致载着孙子的轿车撞上了路边的护栏。这3起事故的发生,与家长本身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有关。

  孩子们走进警营,参观警械并且学习安全防范知识。(王晓峰摄)

  家长多上心社会各界多用心

  除了家长监管到位,在这个变化万千、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做到未雨绸缪,也是很有必要的。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告诉孩子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比如,孩子走失时,有些孩子很聪明,会告诉好心人或者民警关于家长的联系方式,很快就能回家;但有的家长平时喜欢拿“警察叔叔把你抓走”这类话吓唬小孩,关键时刻就会“抓瞎”。

  此外,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用科技手段“武装”孩子也很有必要。儿童智能手表如今已走入千家万户,而且技术也趋于成熟,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日常监管。

  要让孩子更安全,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助力。我市开展的各种关爱“小候鸟”行动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6月21日,200名栎木小学学生来到市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基地——育乐湾,学习体验自护知识和技能,这是由团市委、市未保办、市少工委、宁波文化广场共同主办的2019年宁波市青少年安全自护实践体验营。

  7月初,海曙古林派出所开始在辖区各村河埠头围建不锈钢框架的防护网。古林镇河道密布、河网发达,每年夏天都会发生溺水事故。而河埠头有了防护网,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落水了,都能靠抓住身边的这根“救命稻草”完成自救。

  7月8日,北仑区大碶街道横杨社区“四海之家”阳光假日学校开课。从当天起,为期25天的“暑期假日学校”行动在大碶街道展开,这一行动已经持续了整整10年。

  高速交警宁波支队五大队每年暑假期间开展交通安全进社区活动,目标群体就是“小候鸟”。他们通过视频案例,来教育孩子什么是“视觉盲区”,什么是“低头族”,什么是“大型车辆的内轮差”……

  尽管活动数不胜数且丰富多彩,但这些活动针对的主体是孩子,而对于家长的教育始终缺乏。同时,这类活动覆盖的范围有限,最易出事的城乡接合部以及农村区域往往成为“盲点”。孩子这么多,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才能让更多人受教?宁海跃龙派出所全省首创的“民警直播”机制或可成为解题钥匙。

  6月19日,跃龙派出所的“校园110云课堂”再次上线,有着“知心叔叔”之称的民警叶振宇又当起“主播”,通过线上模式向学生授课,以“吐槽”及“弹幕”的方式加强与受众的交流。与前一次上线只有1所学校、8个班、300余名学生同时参与不同,这次扩展到了20所学校、469个班级、2.1万多名中小学生。而且,这次民警还请来了宁海县飞狼救援队和红十字会,给孩子们讲解防溺水及急救相关知识……

  这个模式的好处在于,只要有网络,就能将散落在各地的孩子“聚集”到一起,突破了地域以及人数等方面的限制,有效扩大孩子的受教面。同时,它也能高效地利用社会各界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解决有些民间“暑期托儿所”或者“假日学校”师资力量不足、请不到专业人士传授安全知识的问题。此外,讲课内容能录成视频,上传至专门的公共平台,供家长观看学习。

  因此,可以考虑将这一模式改良、推广,即利用我市现有的新媒体资源,建设一个统一的安全教育平台,发挥社会基层组织的动员和引导力量,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从平台上了解警示案例,汲取安全知识,解决受众面狭窄的问题。

  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水心胜 张楠

  评说

  为孩子系好暑期安全带

  暑期安全是一个老话题,但仍然需要年年讲。

  在长达两个月的假期里,孩子们脱离了学校的监管,自主时间大大增加,因安全意识薄弱导致的各种意外也随之增加。这段时间,如果家长监护不到位,孩子可能面临走失、坠落、交通事故、溺水等各种危险。为孩子系好暑期安全带,是为人父母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根据2017年年底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我国每年有5.4万名以上的儿童死于意外。从死因分析,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跌倒(坠落)占前三位。其中,七八月份的伤害发生相对较多,家中是伤害发生最多的场所。

  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未成年人发生意外事故,大多源于监护人的疏忽、失责。事实上,放假之前很多学校已经开展了暑期安全教育,学生也把暑期安全倡议书带回家让家长签字,我市的教育主管部门还专门开通了网上安全教育平台。但是,家长是否真正参加了安全教育平台在线学习?是否逐字逐句看了那份安全倡议书?恐怕能够给出肯定答复的家长并不多。

  从记者收集的警情来看,去年以来,我市孩子被卡在半空中面临坠落的事件特别多,甚至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连着发生4起类似的险情。这些事件的背后,暴露出家长对孩子监管的缺失。将孩子置身于安全隐患中,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其产生的不利后果,同样需要家长承担。

  除了家长要重视安全教育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外,未成年人自身也要始终绷紧暑期安全这根弦,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王芳)

  图示

  制图张悦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