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记宁波市沪嘉甬铁路筹建办副主任钱荣:打造交通"一号工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7-30 06:48: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

  打开沪嘉甬铁路前期规划设计图,不同颜色标记着不同的节点和线路,不同符号标注着该节点涉及的现实难题。每一次的打开、研究、合上,都在薄薄的图稿上留下了看得见的痕迹。

  这张设计图的主人,是市公路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市沪嘉甬铁路筹建办副主任钱荣。浸润交通系统15年,钱荣在自己的不惑之年接下了这个巨大挑战——参与筹建宁波交通系统“一号工程”沪嘉甬铁路。

  意义重大,使命在肩

  “沪嘉甬铁路是‘大湾区’‘大通道’建设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我市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必须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实施。”钱荣说。

  曾经,宁波和上海隔着宽阔的杭州湾,遥遥相望。交通网点末梢的位置,制约了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框架,限制了人流物流互联互通的效率。

  2008年正式开通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一下子将宁波拉入了上海“2小时交通圈”,带动了一片荒芜的杭州湾新区因桥而兴、超速发展,也用事实证明了交通建设对地区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

  “交通建设,对于城市发展有着正向引领的价值。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曾是宁波发展制约瓶颈的交通问题,已经明显得到缓解;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度超前规划,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争取主动。”钱荣说。

  顺着他的手指方向,我们在图稿上看到一条沿海大通道从南向北,途经宁波、嘉兴、苏州、上海等地,形成一条贯穿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快速输送带,成为我国沿海地带交通综合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初步测算,建成后的沪嘉甬铁路将使宁波融入上海“1小时交通圈”,进一步强化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南翼的城市地位,为宁波未来经济的发展赢得空间和后劲。

  主动作为,抢抓进度

  “既然意义重大,就必须让这个‘一号工程’尽快上马!”从就任沪嘉甬铁路筹建办副主任一职开始,这个目标就一直在钱荣的心头萦绕。

  去年伊始,他和团队就一心扑在这个项目上,每一个节点的确定,每一个路线的规划,都反反复复地探讨、斟酌,仔仔细细地研究、统筹。

  为了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并争取“十三五”开工建设的依据,钱荣频繁往返于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嘉兴、宁波之间,反复与省铁办、国家铁路总公司及相关研究机构沟通争取,促成铁总将该项目列入国家铁路发展前期研究计划,提前三个月完成项目立项预可研论证。

  “去年10月底,我们连续3天筹备资料到凌晨1时多,第二天一早又赶头班飞机到北京汇报沟通,当天再坐最晚的飞机赶回宁波,真的就是‘连轴转’,为了加快项目进度拼尽全力。”钱荣说。

  一条上百公里长的铁路,途经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控制节点,跨越多个地区,中间涉及不同管理部门要求的技术参数标准不一,涉及的相关利益群体诉求不一,前期对接的复杂程度和困难可想而知。

  对此,钱荣会同设计单位多次走访对接交通、住建、海港委等省级部门,宁波、嘉兴两市的发改、交通、水利、气象等市级职能部门及沿线县(市、区)政府,为项目各类专题研究梳理了翔实依据和目标要求。

  迎难而上,破难攻坚

  5月28日上午8时许,沪嘉甬铁路杭州湾大桥勘察1号孔顺利完成设备平台安装、定位,开始钻孔作业,项目海上勘察工作全面启动。此情此景,钱荣内心感慨万千。

  跨海建设高速铁路,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要知道,杭州湾区域海况复杂,潮差达8.9米,流速达每秒4米,流向乱、波浪高、冲刷深、软弱地层厚,海床冲淤变化剧烈——要想保持安全高速通行,就必须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此,该项目团队提前启动34项涉海类专题研究,为稳定海上桥梁线位做好充分的准备。无论是高温酷暑,还是日晒雨淋,钱荣常常带领团队披星戴月,天蒙蒙亮从宁波出发,到一线开展杭州湾水文、波浪、泥沙、海洋生物、渔业资源及鸟类生境、海床演变、钱塘江大潮影响、桥区气象及风参数、船舶通航环境、与秦山核电相容性及桥区港口码头生产等观测调查研究,等回到宁波往往已是22时以后。

  “这是一项‘超级工程’。放眼全球,这么远的跨海,这么长的距离,这么复杂的海洋情况,这么快的设计时速,类似的项目屈指可数。我感觉,这既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也是一项光荣的使命。”钱荣说。

  钱荣表示,作为一名交通人,自己的“初心”就是希望通过修桥铺路,为老百姓的便捷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务,打造党和人民信得过的“百年工程”。

  记者黄合 通讯员胡云一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记宁波市沪嘉甬铁路筹建办副主任钱荣:打造交通"一号工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7-30 06:48:00

  打开沪嘉甬铁路前期规划设计图,不同颜色标记着不同的节点和线路,不同符号标注着该节点涉及的现实难题。每一次的打开、研究、合上,都在薄薄的图稿上留下了看得见的痕迹。

  这张设计图的主人,是市公路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市沪嘉甬铁路筹建办副主任钱荣。浸润交通系统15年,钱荣在自己的不惑之年接下了这个巨大挑战——参与筹建宁波交通系统“一号工程”沪嘉甬铁路。

  意义重大,使命在肩

  “沪嘉甬铁路是‘大湾区’‘大通道’建设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我市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必须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实施。”钱荣说。

  曾经,宁波和上海隔着宽阔的杭州湾,遥遥相望。交通网点末梢的位置,制约了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框架,限制了人流物流互联互通的效率。

  2008年正式开通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一下子将宁波拉入了上海“2小时交通圈”,带动了一片荒芜的杭州湾新区因桥而兴、超速发展,也用事实证明了交通建设对地区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

  “交通建设,对于城市发展有着正向引领的价值。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曾是宁波发展制约瓶颈的交通问题,已经明显得到缓解;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度超前规划,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争取主动。”钱荣说。

  顺着他的手指方向,我们在图稿上看到一条沿海大通道从南向北,途经宁波、嘉兴、苏州、上海等地,形成一条贯穿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快速输送带,成为我国沿海地带交通综合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初步测算,建成后的沪嘉甬铁路将使宁波融入上海“1小时交通圈”,进一步强化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南翼的城市地位,为宁波未来经济的发展赢得空间和后劲。

  主动作为,抢抓进度

  “既然意义重大,就必须让这个‘一号工程’尽快上马!”从就任沪嘉甬铁路筹建办副主任一职开始,这个目标就一直在钱荣的心头萦绕。

  去年伊始,他和团队就一心扑在这个项目上,每一个节点的确定,每一个路线的规划,都反反复复地探讨、斟酌,仔仔细细地研究、统筹。

  为了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并争取“十三五”开工建设的依据,钱荣频繁往返于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嘉兴、宁波之间,反复与省铁办、国家铁路总公司及相关研究机构沟通争取,促成铁总将该项目列入国家铁路发展前期研究计划,提前三个月完成项目立项预可研论证。

  “去年10月底,我们连续3天筹备资料到凌晨1时多,第二天一早又赶头班飞机到北京汇报沟通,当天再坐最晚的飞机赶回宁波,真的就是‘连轴转’,为了加快项目进度拼尽全力。”钱荣说。

  一条上百公里长的铁路,途经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控制节点,跨越多个地区,中间涉及不同管理部门要求的技术参数标准不一,涉及的相关利益群体诉求不一,前期对接的复杂程度和困难可想而知。

  对此,钱荣会同设计单位多次走访对接交通、住建、海港委等省级部门,宁波、嘉兴两市的发改、交通、水利、气象等市级职能部门及沿线县(市、区)政府,为项目各类专题研究梳理了翔实依据和目标要求。

  迎难而上,破难攻坚

  5月28日上午8时许,沪嘉甬铁路杭州湾大桥勘察1号孔顺利完成设备平台安装、定位,开始钻孔作业,项目海上勘察工作全面启动。此情此景,钱荣内心感慨万千。

  跨海建设高速铁路,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要知道,杭州湾区域海况复杂,潮差达8.9米,流速达每秒4米,流向乱、波浪高、冲刷深、软弱地层厚,海床冲淤变化剧烈——要想保持安全高速通行,就必须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此,该项目团队提前启动34项涉海类专题研究,为稳定海上桥梁线位做好充分的准备。无论是高温酷暑,还是日晒雨淋,钱荣常常带领团队披星戴月,天蒙蒙亮从宁波出发,到一线开展杭州湾水文、波浪、泥沙、海洋生物、渔业资源及鸟类生境、海床演变、钱塘江大潮影响、桥区气象及风参数、船舶通航环境、与秦山核电相容性及桥区港口码头生产等观测调查研究,等回到宁波往往已是22时以后。

  “这是一项‘超级工程’。放眼全球,这么远的跨海,这么长的距离,这么复杂的海洋情况,这么快的设计时速,类似的项目屈指可数。我感觉,这既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也是一项光荣的使命。”钱荣说。

  钱荣表示,作为一名交通人,自己的“初心”就是希望通过修桥铺路,为老百姓的便捷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务,打造党和人民信得过的“百年工程”。

  记者黄合 通讯员胡云一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