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公民同招”、升学考试…宁波市教育局答记者问 干货满满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9-16 15:53:00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成良田 实习生 张秋吉

  今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宁波市教育局介绍70年来宁波教育工作亮点成就,并答记者问。

  现场,5家媒体抛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市教育局4位局长、副局长一一回应,干货满满。

  浙江之声:高水平大学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我市正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能否介绍下目前的进展?接下来还会有怎样的举措?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胡赤弟: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按照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我省实施高教强省战略的部署,拉高标杆、扬长补短,奋力推动我市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施“四名引进”,汇聚优质资源。2018年以来,我市相继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签约共建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与浙江大学签约共建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在宁波设立研究院或研究生院。目前,校区和研究院(研究生院)建设正稳步推进,建成后,我市高校研究生教育将跃上新台阶。

  三是坚持高标准,推动特色发展。宁波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排名居中国软科大学第55位,宁波工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稳步推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成为省重点(优质)建设高职院校。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服务能力。实施高校学科专业能力提升计划,推进57个市级重点学科、86个重点专业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7个行业特色学院、8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11个市级试点特色学院和24个省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

  进一步加强在甬高校学科专业能力建设,布局一批“未来学科”和“战略性新兴专业”;深化与国内外强校强院强所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以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为导向,推进课堂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质量。

  宁波经济广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这块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思路?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张力鸣:

  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总书记对教育的嘱托,也是教育的使命和追求。为此,下一步我们重点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这里要把握三点。一要构建思政课程、学科德育和实践育人“三位一体”的新时代德育新格局,改变学校德育只是思政课的任务,改变学生教育只是班主任的事情,改变教育工作只是学校的责任。二要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当前尤其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依标准补缺配好相关专任教师,努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三要针对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德育要贴近学生生活和个性需求,通过开展社团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科技艺术节、研学旅行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让德育看得见,感受得到,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和文明习惯的内化。前些时间我局已出台了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一步我们还将印发《宁波市学校美育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刚性约束,切实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和身体健康素质。

  二是进一步构建绿色和谐的教育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多样化、重成长和适用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促进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变育分为育人,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变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去年年初,市教育局已印发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建立了全市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下一步我们还将评价工作向小学阶段延伸并不断深化,搭建学生个性发展平台,鼓励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创造经验,让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更有成效。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生态,严格执行国家招生规定,明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将实行“公民同招”,加大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整治力度,使教育更加公平、科学、理性。要发挥招生考试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正面引导作用,建立高中段学校多元录取机制、特长生升学和学校特色项目建设互动机制,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优质示范高中定向招生、特长生招生挂钩,体育测试、英语听说能力测试纳入总分,2020年实行优质普高招生分配到初中的政策,分配比例不低于50%,覆盖全部初中学校,录取向农村初中倾斜。到2021年,科学学科实验测试成绩纳入升学总分,定向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名额不低于60%。

  三是进一步落实教育督导和质量监测制度。一要强化对县级政府发展教育工作的目标年度考核,促进各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要深化督学责任区挂牌督导和对学校视导工作,全面实施对学校发展性评价,指导督促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三要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包括实践能力)、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五个方面。根据监测报告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工作,督促学校整改,为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宁波交通广播:开展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是解决小学“放学早、接送难”矛盾、保障学生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目前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已在各区县(市)全面铺开,下步如何推进落实?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胡赤弟: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将其列入了今年全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三服务工作内容。市教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提高站位,狠抓落实,努力把这项工作真正打造成“家长放心、学生舒心、老师用心”的民生工程。

  今年2月,市教育局联合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和市人社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今年秋季学期全市所有有托管刚性需求学生的小学都要开展校内托管服务工作。

  下步,我们将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校内托管服务工作。一是规范审批。指导学校向学生及家长宣传托管服务的准入条件、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安全保障措施等。遵循刚需为主原则,遵循“自愿申报和统筹安排”原则,通过“家长申请、班级初审、学校核准、统筹安排”的机制确定接送有困难、托管有需求的小学生,不误导、不压制,确保规范审批、应托尽托。二是规范内容。指导各地各校加强校内托管服务内容管理,坚持以学生课后作业、阅读、体育锻炼等自主活动为主,坚决禁止学校开展“培训班”“补课班”,切实降低学生课业负担。三是规范经费。校内托管服务是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托管服务,坚持公益性、低成本。四是继续完善四点钟学校。

  宁波晚报:近段时间,市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措施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现在成效如何?能否介绍一下。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建国:

  我市通过制订政策、部门联动、加强宣传、创新监管模式和防范风险等系列举措,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培训市场秩序基本得到规范。今年以来(至8月底),全市累计出动检查432批1758人次,发现存在各类问题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746家,已按要求全部完成整改,停止办学机构199家,协调处理投诉纠纷699个。目前,经教育部门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的共1526家,其中文化学科类培训机构1206家。

  我们的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坚持疏堵结合。出台《宁波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审批与管理暂行办法》,合理设置标准,降低准入门槛。但是对培训机构的安全标准和管理要求不降反升。同时,实行校外培训机构审批信用承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二是落实监管责任。与市综治办、市民政局等单位联合执法,强化区县(市)、街道(乡镇)属地监管的主体责任。制定《宁波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规范化设置标准》《宁波市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等,建立培训机构“白名单”“黑名单”制度,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全过程管理。

  三是健全信用体系。健全校外培训机构基本信息公开,实施信用管理,对校外培训机构信用管理实行记分制(该作法全国首创)。完善诚信办学星级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引导培训机构依法、规范、诚信办学。

  四是强化风险防范。联合市银保监局在全国首创“保障+服务”模式的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防控综合保险。目前全市共有808家校外培训机构投保。

  五是成立行业协会。2018年9月,市教育局推动成立宁波市教育培训行业促进会。通过成立行业组织,建立行业标准和第三方监管机制,促进行业自律,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宁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融合进一步加深,尤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合作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问宁波职业教育该如何服务“一带一路”?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建国:

  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我理解有三个层面,一是综合的战略范畴;二是分享经验,加快自身发展;三是呼应中国经济“走出去”。基于这些考虑,作为贯彻落实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实验区的重要举措,2018年市教育局出台了“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模式和标准的重要实践平台,14个重点项目作为主要抓手,是落实的具体环节,涵盖专业建设、人文交流、平台创新、产教融合、国际化师资打造等诸多领域。层次丰富,价值导向多元,既体现了与国际先进管理规范和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教学体系,又深入涉及了校企合作、产学协同的职业教育培养特色;既立足聚焦社会价值的人文交流,又推动师资、青年的技术交流;既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又兼顾职后培训的融通,是我市下一步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行动指南和路线图,是站在当前着眼未来,以大视野、大格局实现职业教育非线性、超常规发展的新思考、新举措,也是干在实处、打造宁波合作样板的新步伐。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市教育局与德国工商大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开启了与欧洲职业教育全面合作的大门;

  建立了中德(宁波)AHK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协同宁波骨干企业试点开展双元制教学;

  连续举办了3届职业教育国际开放论坛,合作纽带效应不断扩大;

  连续举办了“一带一路”国家烹饪邀请赛、技能邀请赛、3D数字游戏邀请赛等,实现了职教学子的同台竞技;

  持续建设了中英时尚设计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宁波TAFE学院被认为澳大利亚在国内最为成功的教育合作项目,中非(贝宁)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成为浙江省高职首个海外办学项目。

  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是契合‘一带一路’战略需求,谋求自身发展,以世界眼光来谋划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国际化促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价值双赢,我们将以细致、务实的作风精心谋划好合作布局,真正推动落实一批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互联互通项目,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公民同招”、升学考试…宁波市教育局答记者问 干货满满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9-16 15:53: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成良田 实习生 张秋吉

  今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宁波市教育局介绍70年来宁波教育工作亮点成就,并答记者问。

  现场,5家媒体抛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市教育局4位局长、副局长一一回应,干货满满。

  浙江之声:高水平大学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我市正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能否介绍下目前的进展?接下来还会有怎样的举措?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胡赤弟: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按照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我省实施高教强省战略的部署,拉高标杆、扬长补短,奋力推动我市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施“四名引进”,汇聚优质资源。2018年以来,我市相继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签约共建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与浙江大学签约共建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在宁波设立研究院或研究生院。目前,校区和研究院(研究生院)建设正稳步推进,建成后,我市高校研究生教育将跃上新台阶。

  三是坚持高标准,推动特色发展。宁波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排名居中国软科大学第55位,宁波工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稳步推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成为省重点(优质)建设高职院校。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服务能力。实施高校学科专业能力提升计划,推进57个市级重点学科、86个重点专业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7个行业特色学院、8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11个市级试点特色学院和24个省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

  进一步加强在甬高校学科专业能力建设,布局一批“未来学科”和“战略性新兴专业”;深化与国内外强校强院强所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以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为导向,推进课堂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质量。

  宁波经济广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这块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思路?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张力鸣:

  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总书记对教育的嘱托,也是教育的使命和追求。为此,下一步我们重点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这里要把握三点。一要构建思政课程、学科德育和实践育人“三位一体”的新时代德育新格局,改变学校德育只是思政课的任务,改变学生教育只是班主任的事情,改变教育工作只是学校的责任。二要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当前尤其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依标准补缺配好相关专任教师,努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三要针对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德育要贴近学生生活和个性需求,通过开展社团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科技艺术节、研学旅行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让德育看得见,感受得到,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和文明习惯的内化。前些时间我局已出台了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一步我们还将印发《宁波市学校美育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刚性约束,切实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和身体健康素质。

  二是进一步构建绿色和谐的教育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多样化、重成长和适用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促进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变育分为育人,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变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去年年初,市教育局已印发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建立了全市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下一步我们还将评价工作向小学阶段延伸并不断深化,搭建学生个性发展平台,鼓励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创造经验,让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更有成效。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生态,严格执行国家招生规定,明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将实行“公民同招”,加大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整治力度,使教育更加公平、科学、理性。要发挥招生考试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正面引导作用,建立高中段学校多元录取机制、特长生升学和学校特色项目建设互动机制,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优质示范高中定向招生、特长生招生挂钩,体育测试、英语听说能力测试纳入总分,2020年实行优质普高招生分配到初中的政策,分配比例不低于50%,覆盖全部初中学校,录取向农村初中倾斜。到2021年,科学学科实验测试成绩纳入升学总分,定向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名额不低于60%。

  三是进一步落实教育督导和质量监测制度。一要强化对县级政府发展教育工作的目标年度考核,促进各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要深化督学责任区挂牌督导和对学校视导工作,全面实施对学校发展性评价,指导督促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三要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包括实践能力)、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五个方面。根据监测报告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工作,督促学校整改,为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宁波交通广播:开展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是解决小学“放学早、接送难”矛盾、保障学生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目前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已在各区县(市)全面铺开,下步如何推进落实?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胡赤弟: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将其列入了今年全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三服务工作内容。市教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提高站位,狠抓落实,努力把这项工作真正打造成“家长放心、学生舒心、老师用心”的民生工程。

  今年2月,市教育局联合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和市人社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今年秋季学期全市所有有托管刚性需求学生的小学都要开展校内托管服务工作。

  下步,我们将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校内托管服务工作。一是规范审批。指导学校向学生及家长宣传托管服务的准入条件、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安全保障措施等。遵循刚需为主原则,遵循“自愿申报和统筹安排”原则,通过“家长申请、班级初审、学校核准、统筹安排”的机制确定接送有困难、托管有需求的小学生,不误导、不压制,确保规范审批、应托尽托。二是规范内容。指导各地各校加强校内托管服务内容管理,坚持以学生课后作业、阅读、体育锻炼等自主活动为主,坚决禁止学校开展“培训班”“补课班”,切实降低学生课业负担。三是规范经费。校内托管服务是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托管服务,坚持公益性、低成本。四是继续完善四点钟学校。

  宁波晚报:近段时间,市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措施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现在成效如何?能否介绍一下。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建国:

  我市通过制订政策、部门联动、加强宣传、创新监管模式和防范风险等系列举措,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培训市场秩序基本得到规范。今年以来(至8月底),全市累计出动检查432批1758人次,发现存在各类问题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746家,已按要求全部完成整改,停止办学机构199家,协调处理投诉纠纷699个。目前,经教育部门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的共1526家,其中文化学科类培训机构1206家。

  我们的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坚持疏堵结合。出台《宁波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审批与管理暂行办法》,合理设置标准,降低准入门槛。但是对培训机构的安全标准和管理要求不降反升。同时,实行校外培训机构审批信用承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二是落实监管责任。与市综治办、市民政局等单位联合执法,强化区县(市)、街道(乡镇)属地监管的主体责任。制定《宁波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规范化设置标准》《宁波市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等,建立培训机构“白名单”“黑名单”制度,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全过程管理。

  三是健全信用体系。健全校外培训机构基本信息公开,实施信用管理,对校外培训机构信用管理实行记分制(该作法全国首创)。完善诚信办学星级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引导培训机构依法、规范、诚信办学。

  四是强化风险防范。联合市银保监局在全国首创“保障+服务”模式的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防控综合保险。目前全市共有808家校外培训机构投保。

  五是成立行业协会。2018年9月,市教育局推动成立宁波市教育培训行业促进会。通过成立行业组织,建立行业标准和第三方监管机制,促进行业自律,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宁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融合进一步加深,尤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合作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问宁波职业教育该如何服务“一带一路”?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建国:

  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我理解有三个层面,一是综合的战略范畴;二是分享经验,加快自身发展;三是呼应中国经济“走出去”。基于这些考虑,作为贯彻落实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实验区的重要举措,2018年市教育局出台了“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模式和标准的重要实践平台,14个重点项目作为主要抓手,是落实的具体环节,涵盖专业建设、人文交流、平台创新、产教融合、国际化师资打造等诸多领域。层次丰富,价值导向多元,既体现了与国际先进管理规范和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教学体系,又深入涉及了校企合作、产学协同的职业教育培养特色;既立足聚焦社会价值的人文交流,又推动师资、青年的技术交流;既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又兼顾职后培训的融通,是我市下一步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行动指南和路线图,是站在当前着眼未来,以大视野、大格局实现职业教育非线性、超常规发展的新思考、新举措,也是干在实处、打造宁波合作样板的新步伐。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市教育局与德国工商大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开启了与欧洲职业教育全面合作的大门;

  建立了中德(宁波)AHK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协同宁波骨干企业试点开展双元制教学;

  连续举办了3届职业教育国际开放论坛,合作纽带效应不断扩大;

  连续举办了“一带一路”国家烹饪邀请赛、技能邀请赛、3D数字游戏邀请赛等,实现了职教学子的同台竞技;

  持续建设了中英时尚设计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宁波TAFE学院被认为澳大利亚在国内最为成功的教育合作项目,中非(贝宁)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成为浙江省高职首个海外办学项目。

  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是契合‘一带一路’战略需求,谋求自身发展,以世界眼光来谋划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国际化促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价值双赢,我们将以细致、务实的作风精心谋划好合作布局,真正推动落实一批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互联互通项目,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