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英才榜”背后的故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9-23 14:19:45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拉高标杆扬长补短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

  姚力军和他的工作团队。

  阮殿波团队集体研究产品开发。

  王一鸣(左二)与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技术问题。

  丁国强在进行设备维护。

  吴慧明(右)在勘察工程现场。

  记者黄合通讯员勇祖轩

  今天的宁波,求贤若渴,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需要人才,为宁波的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今天的宁波,惜才如金,欢迎一切追逐梦想的人才,选择宁波,创业宁波,与宁波共成长。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擘画宁波发展蓝图,吹响了上下同欲、砥砺前行的集结号。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四明大地活跃在各条战线的人才——在他们的故事里,你可以看到一个群体的奋斗足迹,看到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创业创新,梦想在这里点燃

  他是阳光自信、朝气蓬勃的“80后”,也是放弃博士学位、返乡创业的海归男。如今,王一鸣已成为并网逆变技术先驱、业界青年企业家翘楚。

  十三载“追风逐日”要能源,身为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一鸣带领锦浪新能源从零迈入数亿,研发逆变器夺得“N”个世界第一。

  “我们永远把创新放在第一位,要继续乘风破‘浪’、繁华似‘锦’!”就这样,王一鸣在宁波这块创业热土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向着自己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他是留学海外的理工男,上海张江的背包客。张彦,这位“70后”的创业者在甬城创办了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白手起家完成了自己人生轨迹的重塑。

  甬城首位国家重点计划人才、宁波首个主板上市国千企业家……他把小小一张膜做成了一个新兴产业,产值剑指10亿大关,一举成为液晶显示光学膜领域的领头羊,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军者的华丽转身。

  “宁波,就是人才的family!”张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界生动诠释了脚下这片热土的温度和厚度。下一步,他立志要将激智科技打造成全球最大、最赢利和最受尊敬的功能性薄膜公司。

  创业创新,从来就不是坦途。但在宁波这座商贾文化盛行、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海内外人才都可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最大程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创业创新从梦想变成现实。

  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的励行根团队,十年不渝专攻核密封技术,上万次推倒重来,只为一朝破壁,磨得一“件”。最终,他们成功冲破强国垄断的“核密封件禁区”,创造了世界最低的泄漏率和最高的安全水平,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大奖。中国核密封事业,在他们的奋进开拓中傲然挺起强大脊梁。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姚力军团队,将“中国芯”与“宁波造”完美融合,从最初的创业“七剑客”到如今的国千“聚才团”,从当初深陷“死亡之谷”到如今“涅槃”主板上市,一步步建立起国内唯一的半导体溅射靶材生产基地,一举打破国外垄断,为“中国制造”增添光荣!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阮殿波团队,始终坚持以储能改变生活、以绿色装备世界,创新打造的环保“动力芯”,上可“飞天入海击苍穹”,下可“纵横南北牵铁牛”,成功实现全方位拓展、多领域应用,首创10秒闪充超级电容,荣膺中国专利金奖。

  宁波星箭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的严国元团队,始终秉承实业兴邦、军工报国的理念,从“长征”火箭、“神舟”飞船到“嫦娥”探月卫星、“天宫”空间实验室,都留下了宁波的元素,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和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创业创新,必须扎根在现实需求上,立足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只有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只有投身于日新月异的变革,方能勇立潮头,走在前列。

  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宁从痛点入手,建成国内首个基于“北斗+互联网+渔业”的一站式渔业综合服务平台“海上鲜”,海上WIFI通信终端覆盖超过2.5万余艘渔船,平台累计交易额超90亿元,行业排名全国第一,进入中国准独角兽50强。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王立平,带领团队紧盯海洋、航空航天、核电等高技术领域的需求,一心研发耐磨、防腐新材料“保护衣”:“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将坚持做到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夯实基础,敢于创新,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大国工匠,大师在这里成就

  他用30年时间,从一个连高中都没毕业的毛头小子,成长为机械工程师。宁波首批“港城工匠”、宁波市凹凸重工有限公司部长助理朱良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无比坚定地告诉世人:凭技术吃饭,也能成“大家”。

  他从普通皮带工岗位走来,至今依然坚守生产一线,专攻炼铁烧结作业重点难点,解决安全、环保、设备、生产、成本等瓶颈问题,全国劳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宁钢炼铁厂烧结作业区高级技师邵宏斌证明了一个道理:“小材”也可以大用。

  他从一名普通电器维修工干起,坚守码头设备维护管理岗位18年。作为全市首席工人,宁波大榭招商国际码头有限公司保船抢修主管丁国强通过自己的一双巧手,为公司节约资金2000余万元,践行了“奉献在社会”的承诺。

  宁波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也是一座开放的城市。作为一个制造大市,她见证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从车间从一线干起,一步步在自己的岗位上练就成“大国工匠”;她也用自己的兼容并蓄,佐证了“人人各尽其才”这个道理的颠簸不破。

  在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耀华身上,有着令人欣羡的荣誉。但他的起步,同样只是宁波港上一名普通维修工人。

  “一身油、一身汗”,胡耀华凭借自己的努力,练就了一双“匠手”,修理、绘图、制模样样精通,让听不懂“中国话”的洋机器变服帖;他带领技术专家走进百家企业、破解百大难题,被国内外权威专家亲切地称为“码头上的发明家”。

  对于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傅祥方来说,从一名电池专业职高生到全国技术能手,从单兵作战到领办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一路走来的个中辛苦只有自己最懂。

  他是电池设备的“110”,疑难杂症在他手中总能轻松化解;他是工匠人才的“孵化器”,成功培养79名一线设备技术骨干;他是创新成果的“收割机”,完成251项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项目。甘于平凡,却创造不凡——这是傅祥方的真实写照。

  从事水文地质工程30多年,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潘永坚的故事总是书写在跋山涉水认真勘察的路上。

  从舟山海岛到春晓气田,从上三线高速公路到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宁波地铁2、3、4号线,浙江LNG接收站及港口工程等重大项目都留下了潘永坚的身影,他承担完成了近百项工程勘察项目,累计创造经济价值上亿元,也收获了“大国工匠”等荣誉。

  爱岗敬业,是他们共同的优秀品质;代代传承,是他们始终坚持的信条。肯坐冷板凳,肯下硬功夫,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是汗水和泪水的浇筑。

  20年来,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动力设备科科长万亚勇坚守电工维修一线岗位,追求技术创新,先后取得技术创新成果10余项,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900多万元,培养熟练电气安装工人500余人次,成功创建宁波市万亚勇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第二故乡找到了人生价值。

  都说干焊工很少能坚持到35岁,但58岁的宁波明欣化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陈俭峰已在这个岗位上奋战了40多年。漫长的职业生涯,他只为认真做好一件事——焊接。在他的苦心钻研下,DP180低温液体气瓶、奥氏体不锈钢预拉技术、小管径内壁自动堆焊装置等相继研发成功,1500度高温下火花飞溅带来的不仅是绚丽,还有荣誉。

  30年来,宁波恒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检测责任师宋刚兴,在石油、化工、电力行业的特种设备制造领域练就“火眼金睛”。他先后参与了上海石化、镇海炼化、天津石化、台塑台化、万华化学等特大石油化工企业的装置安装、检修改造工程,为工程质量安全保驾护航,成为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的国家级“神探”。

  独领风骚,领军在这里启航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创新抓发展!历史无数次用案例证明,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必须拿出更为开放务实的态度大兴识才爱才敬才之风,必须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宁波是一座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城市,意味着她身上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需要人才前来发挥作用补齐短板;同样也意味着她身上充满了不断向上的潜力,可以为人才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一起成长,一起超越。

  从上海华山医院来到宁波第一医院,高翔心中的梦想,就是要开创宁波神经外科发展的新时代。一袭白衣,一把手术刀,不负生命相托,向高难度、大风险挑战。八年里,他率领团队创造了宁波神经外科领域无数个“第一”,完成颅脑肿瘤手术3000余例,保持着“零死亡”纪录,为宁波的患者们带来了在家门口就能治愈痛苦的希望。

  三十六载躬耕岁月,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马荣荣团队俯首甘为孺子牛,让宁波这个七千年的稻作故乡,奇迹重燃。在他们手中,诞生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籼粳杂交稻和51个水稻新品种,以1071.51公斤亩产创造“浙江农业之最”;让“甬优”系列产品覆盖大江南北十余省,水稻年推广面积达693.6万亩,稻米流脂飘向千家万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镇海中学党委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张咏梅,是老师们的好大姐,是学生们的好妈妈,她始终坚持“以情待人,留住人;知人善任,用好人;服务激励,培养人;团队合作,发展人”的理念,制定一系列人才服务政策,几十名中青年教师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近百人被评为特级教师、市区名师、学科带头人等。

  象山旭文海藻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文荣,2008年毅然放弃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提前回国创业。经多年努力,逐步破解浒苔资源化利用和大型经济海藻的研发生产难题,实现全年可控的浒苔设施化养殖,获得3项国家专利。作为国内最大的浒苔生产企业,抢占国内75%、日本1/3以上市场份额。

  在各自的行业,他们精耕细作,带领自己的团队或企业披荆斩棘,一步步从无到有走向辉煌;在不同的领域,他们精益求精,为宁波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广大市民的幸福指数而不懈奋斗。

  “自强在志心,创业践于行”。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炳德用短短15年,筑起了一个生物医疗王国,公司拥有“诊断试剂+检验仪器+医学检验服务”综合性研发、产销平台,业务覆盖全国70%以上三甲医院,自产生化试剂市场排名全国第一,拥有海内外多个研发基地,360人的专职研发团队,承担6个省部级科研项目,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巨人。

  深耕传统制造业,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平范被誉为中国电脑针织横机第一人。依托自主创新,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全面实现了新型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的国产化,产销量全球第一;主持起草完成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3项,出版技术专著2部,其中“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多年来,浙江开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慧明始终以钢铁般的意志穿梭于岩土一线,年均300多个项目都留下她忙碌的身影。她将“论文写在工程上”,成长为国内岩土工程领域内中青代的杰出代表。她是环保工程的创新者,构建的立体化排水固结系统,实现了污泥泥浆“从豆腐花变成豆腐,再变成香干”的过程,属于国内外首创。

  ……

  眼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可以说,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作为宁波来说,早已做好准备,搭好平台,热切希望四海英才携手在“六争攻坚”的火热现场,完成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追梦之路,邀您同行!

  图片由市委组织部提供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英才榜”背后的故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9-09-23 14:19:45

  姚力军和他的工作团队。

  阮殿波团队集体研究产品开发。

  王一鸣(左二)与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技术问题。

  丁国强在进行设备维护。

  吴慧明(右)在勘察工程现场。

  记者黄合通讯员勇祖轩

  今天的宁波,求贤若渴,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需要人才,为宁波的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今天的宁波,惜才如金,欢迎一切追逐梦想的人才,选择宁波,创业宁波,与宁波共成长。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擘画宁波发展蓝图,吹响了上下同欲、砥砺前行的集结号。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四明大地活跃在各条战线的人才——在他们的故事里,你可以看到一个群体的奋斗足迹,看到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创业创新,梦想在这里点燃

  他是阳光自信、朝气蓬勃的“80后”,也是放弃博士学位、返乡创业的海归男。如今,王一鸣已成为并网逆变技术先驱、业界青年企业家翘楚。

  十三载“追风逐日”要能源,身为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一鸣带领锦浪新能源从零迈入数亿,研发逆变器夺得“N”个世界第一。

  “我们永远把创新放在第一位,要继续乘风破‘浪’、繁华似‘锦’!”就这样,王一鸣在宁波这块创业热土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向着自己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他是留学海外的理工男,上海张江的背包客。张彦,这位“70后”的创业者在甬城创办了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白手起家完成了自己人生轨迹的重塑。

  甬城首位国家重点计划人才、宁波首个主板上市国千企业家……他把小小一张膜做成了一个新兴产业,产值剑指10亿大关,一举成为液晶显示光学膜领域的领头羊,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军者的华丽转身。

  “宁波,就是人才的family!”张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界生动诠释了脚下这片热土的温度和厚度。下一步,他立志要将激智科技打造成全球最大、最赢利和最受尊敬的功能性薄膜公司。

  创业创新,从来就不是坦途。但在宁波这座商贾文化盛行、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海内外人才都可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最大程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创业创新从梦想变成现实。

  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的励行根团队,十年不渝专攻核密封技术,上万次推倒重来,只为一朝破壁,磨得一“件”。最终,他们成功冲破强国垄断的“核密封件禁区”,创造了世界最低的泄漏率和最高的安全水平,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大奖。中国核密封事业,在他们的奋进开拓中傲然挺起强大脊梁。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姚力军团队,将“中国芯”与“宁波造”完美融合,从最初的创业“七剑客”到如今的国千“聚才团”,从当初深陷“死亡之谷”到如今“涅槃”主板上市,一步步建立起国内唯一的半导体溅射靶材生产基地,一举打破国外垄断,为“中国制造”增添光荣!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阮殿波团队,始终坚持以储能改变生活、以绿色装备世界,创新打造的环保“动力芯”,上可“飞天入海击苍穹”,下可“纵横南北牵铁牛”,成功实现全方位拓展、多领域应用,首创10秒闪充超级电容,荣膺中国专利金奖。

  宁波星箭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的严国元团队,始终秉承实业兴邦、军工报国的理念,从“长征”火箭、“神舟”飞船到“嫦娥”探月卫星、“天宫”空间实验室,都留下了宁波的元素,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和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创业创新,必须扎根在现实需求上,立足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只有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只有投身于日新月异的变革,方能勇立潮头,走在前列。

  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宁从痛点入手,建成国内首个基于“北斗+互联网+渔业”的一站式渔业综合服务平台“海上鲜”,海上WIFI通信终端覆盖超过2.5万余艘渔船,平台累计交易额超90亿元,行业排名全国第一,进入中国准独角兽50强。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王立平,带领团队紧盯海洋、航空航天、核电等高技术领域的需求,一心研发耐磨、防腐新材料“保护衣”:“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将坚持做到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夯实基础,敢于创新,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大国工匠,大师在这里成就

  他用30年时间,从一个连高中都没毕业的毛头小子,成长为机械工程师。宁波首批“港城工匠”、宁波市凹凸重工有限公司部长助理朱良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无比坚定地告诉世人:凭技术吃饭,也能成“大家”。

  他从普通皮带工岗位走来,至今依然坚守生产一线,专攻炼铁烧结作业重点难点,解决安全、环保、设备、生产、成本等瓶颈问题,全国劳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宁钢炼铁厂烧结作业区高级技师邵宏斌证明了一个道理:“小材”也可以大用。

  他从一名普通电器维修工干起,坚守码头设备维护管理岗位18年。作为全市首席工人,宁波大榭招商国际码头有限公司保船抢修主管丁国强通过自己的一双巧手,为公司节约资金2000余万元,践行了“奉献在社会”的承诺。

  宁波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也是一座开放的城市。作为一个制造大市,她见证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从车间从一线干起,一步步在自己的岗位上练就成“大国工匠”;她也用自己的兼容并蓄,佐证了“人人各尽其才”这个道理的颠簸不破。

  在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耀华身上,有着令人欣羡的荣誉。但他的起步,同样只是宁波港上一名普通维修工人。

  “一身油、一身汗”,胡耀华凭借自己的努力,练就了一双“匠手”,修理、绘图、制模样样精通,让听不懂“中国话”的洋机器变服帖;他带领技术专家走进百家企业、破解百大难题,被国内外权威专家亲切地称为“码头上的发明家”。

  对于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傅祥方来说,从一名电池专业职高生到全国技术能手,从单兵作战到领办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一路走来的个中辛苦只有自己最懂。

  他是电池设备的“110”,疑难杂症在他手中总能轻松化解;他是工匠人才的“孵化器”,成功培养79名一线设备技术骨干;他是创新成果的“收割机”,完成251项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项目。甘于平凡,却创造不凡——这是傅祥方的真实写照。

  从事水文地质工程30多年,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潘永坚的故事总是书写在跋山涉水认真勘察的路上。

  从舟山海岛到春晓气田,从上三线高速公路到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宁波地铁2、3、4号线,浙江LNG接收站及港口工程等重大项目都留下了潘永坚的身影,他承担完成了近百项工程勘察项目,累计创造经济价值上亿元,也收获了“大国工匠”等荣誉。

  爱岗敬业,是他们共同的优秀品质;代代传承,是他们始终坚持的信条。肯坐冷板凳,肯下硬功夫,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是汗水和泪水的浇筑。

  20年来,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动力设备科科长万亚勇坚守电工维修一线岗位,追求技术创新,先后取得技术创新成果10余项,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900多万元,培养熟练电气安装工人500余人次,成功创建宁波市万亚勇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第二故乡找到了人生价值。

  都说干焊工很少能坚持到35岁,但58岁的宁波明欣化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陈俭峰已在这个岗位上奋战了40多年。漫长的职业生涯,他只为认真做好一件事——焊接。在他的苦心钻研下,DP180低温液体气瓶、奥氏体不锈钢预拉技术、小管径内壁自动堆焊装置等相继研发成功,1500度高温下火花飞溅带来的不仅是绚丽,还有荣誉。

  30年来,宁波恒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检测责任师宋刚兴,在石油、化工、电力行业的特种设备制造领域练就“火眼金睛”。他先后参与了上海石化、镇海炼化、天津石化、台塑台化、万华化学等特大石油化工企业的装置安装、检修改造工程,为工程质量安全保驾护航,成为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的国家级“神探”。

  独领风骚,领军在这里启航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创新抓发展!历史无数次用案例证明,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必须拿出更为开放务实的态度大兴识才爱才敬才之风,必须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宁波是一座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城市,意味着她身上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需要人才前来发挥作用补齐短板;同样也意味着她身上充满了不断向上的潜力,可以为人才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一起成长,一起超越。

  从上海华山医院来到宁波第一医院,高翔心中的梦想,就是要开创宁波神经外科发展的新时代。一袭白衣,一把手术刀,不负生命相托,向高难度、大风险挑战。八年里,他率领团队创造了宁波神经外科领域无数个“第一”,完成颅脑肿瘤手术3000余例,保持着“零死亡”纪录,为宁波的患者们带来了在家门口就能治愈痛苦的希望。

  三十六载躬耕岁月,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马荣荣团队俯首甘为孺子牛,让宁波这个七千年的稻作故乡,奇迹重燃。在他们手中,诞生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籼粳杂交稻和51个水稻新品种,以1071.51公斤亩产创造“浙江农业之最”;让“甬优”系列产品覆盖大江南北十余省,水稻年推广面积达693.6万亩,稻米流脂飘向千家万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镇海中学党委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张咏梅,是老师们的好大姐,是学生们的好妈妈,她始终坚持“以情待人,留住人;知人善任,用好人;服务激励,培养人;团队合作,发展人”的理念,制定一系列人才服务政策,几十名中青年教师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近百人被评为特级教师、市区名师、学科带头人等。

  象山旭文海藻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文荣,2008年毅然放弃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提前回国创业。经多年努力,逐步破解浒苔资源化利用和大型经济海藻的研发生产难题,实现全年可控的浒苔设施化养殖,获得3项国家专利。作为国内最大的浒苔生产企业,抢占国内75%、日本1/3以上市场份额。

  在各自的行业,他们精耕细作,带领自己的团队或企业披荆斩棘,一步步从无到有走向辉煌;在不同的领域,他们精益求精,为宁波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广大市民的幸福指数而不懈奋斗。

  “自强在志心,创业践于行”。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炳德用短短15年,筑起了一个生物医疗王国,公司拥有“诊断试剂+检验仪器+医学检验服务”综合性研发、产销平台,业务覆盖全国70%以上三甲医院,自产生化试剂市场排名全国第一,拥有海内外多个研发基地,360人的专职研发团队,承担6个省部级科研项目,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巨人。

  深耕传统制造业,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平范被誉为中国电脑针织横机第一人。依托自主创新,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全面实现了新型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的国产化,产销量全球第一;主持起草完成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3项,出版技术专著2部,其中“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多年来,浙江开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慧明始终以钢铁般的意志穿梭于岩土一线,年均300多个项目都留下她忙碌的身影。她将“论文写在工程上”,成长为国内岩土工程领域内中青代的杰出代表。她是环保工程的创新者,构建的立体化排水固结系统,实现了污泥泥浆“从豆腐花变成豆腐,再变成香干”的过程,属于国内外首创。

  ……

  眼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可以说,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作为宁波来说,早已做好准备,搭好平台,热切希望四海英才携手在“六争攻坚”的火热现场,完成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追梦之路,邀您同行!

  图片由市委组织部提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