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安置房样貌
甬江沿岸
宁镇路
植物园
秦山村风貌
建设更具竞争力的港口强区,打造更有幸福感的品质之城。
近年来,镇海放大“交通、产业、空间”三大要素叠加效应,按照“土地集约、空间集聚、功能集成、产业集群”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魅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美丽镇海、活力镇海、品质镇海、幸福镇海,甬江北岸的这片热土,正日益成为创业者乐园、美丽新家园、都市后花园。
城乡融合功能布局更合理
甬江北岸筑新城,“海天雄镇”展新颜。
从古城深巷里的青砖黛瓦到繁华都市中的流光溢彩,近年来,镇海主动接轨宁波市区域战略发展,全面拉开城区框架,城区面积持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以城乡规划为引领、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核心、城市治理为保障,镇海通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市化功能空间,提升城市居住品质。
同时,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上同步发力用功,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恢宏大气的休闲公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错落有致的居民小区……2001年,镇海在骆驼片区辟出一张“白纸”,如今,总面积46平方公里的镇海新城已磅礴崛起,把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和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送到市民身边。
集商贸商务、教育科研、行政文化、现代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镇海新城,承载着古老雄镇的发展希冀,又肩负着“宁波主城区北部中心”“宁波市高教科研基地”“镇海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等城市功能。
新城崛起,老城提质。多年来,招宝山街道秉承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统筹推进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历史遗址等特色文脉基因的更新保护,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再现镇海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让招宝山城区展现新形象。
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产业的高速成长。截至去年年底,镇海建筑业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58.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7.6万平方米,人均城镇住房建筑面积49.8平方米。
多管齐下人居环境更优美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
多年来,镇海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把城市建在森林中,织就了镇海全境绿色风景线。在246平方公里的镇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人工森林。西大河公园、世纪大道沿河景观、绿轴体育公园等一批林带绿地生态景观综合体脱颖而出。尤其是宁波植物园,作为我市面积较大的“绿色客厅”,总占地面积322公顷,堪比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它与海天林带、港城林带等生态防护带一起,在宁波北面筑起三道“绿色屏障”。
崛起的镇海新城,新城南面以绿轴体育公园为核心牵起的文化、运动景观带,中有植物园这块“绿宝石”,新城北区由西大河公园、箭港湖、市民广场等连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走廊,加上文化艺术中心、综合性医院、宁波帮博物馆等各类公建配套设施。镇海新城魅力无限,一举成为宁波生态宜居高地。
镇海还投入28亿元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业园区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居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沿街店铺雨污分流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八大工程全面完成,在全市率先建成污水零直排区。去年,镇海区地表水主要污染物氨氮和总磷浓度分别较2014年“五水共治”前下降62.0%和51.4%,全区市控以上断面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
镇海区5个镇街道全部完成小城镇环境整治考核目标,其中3个镇街道被评为省级样板,1个被评为市级样板,在宁波市内率先实现小城镇考核100%达标。
镇海区住房和建设交通局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借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以雨污混流问题较为突出的老旧小区为突破口,开展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水岸丽园是镇海首个海绵城市改造项目。小区里,高大的乔木与地面绿植搭配得错落有致,卵石小路别有趣味。2017年,澥浦镇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实现雨水“渗、蓄、滞、净、用、排”,对小区初期雨水进行回收利用及净化排放,从而实现对水岸丽园小区污染物从点源污染到面源污染的全面控制。经过海绵化改造,水岸丽园小区能应对30年一遇内涝风险。
生活在镇海,幸福来“敲门”。如今,镇海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1%,实现100%建成区城市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
全面发力交通路网更完善
经济发展,路网先行!
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经济发展、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创造良好基础条件。
1995年,宁镇公路交工验收,镇海拉近了与宁波市中心的距离;2015年,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开通,镇海进一步融入宁波的城市怀抱。绕城高速、世纪大道、镇海大道、九龙大道……随着“一环一射一复”高速公路、“九横七纵”主要干线及“一铁六轨”组成的综合交通路网体系基本成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已形成,镇海已成为宁波—长三角南翼“一环六射”交通枢纽节点。
截至去年年底,镇海区道路里程707公里(含农村道路及专用通道),其中公路334公里。
2号线成为连接镇海与宁波中心城区的“金腰带”。2号线一期开通3年多来,行车间隔由七八分钟逐步缩短至最小行车间隔5分53秒。地铁出行高效准时,越来越多的镇海人选择轨道交通出行。
如今,宁镇路改造一期、招宝山大桥连接线竣工通车,三官堂大桥、北外环快速路、杭甬复线威海互通连接线一期工程(原宁镇路改造二期工程)、轨道交通2号线、轨道交通3号线、轨道交通5号线等工程有序推进,路网体系更加完善,交通出行更加便捷。
去年,镇海区投入7000万元完成九龙湖村至秦山村约12公里道路的改造提升,原来的水泥路变成沥青路。同时,结合沿线环境特点美化了路域环境,打造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约6万人次游客到该村旅游,同比翻番。
一条条通往农村的公路,如同一条条血管,为乡村振兴输送着养分。当下,镇海区“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发力,助力村镇布局优化、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目前,镇海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280公里。
今年,镇海区区级农村公路(道路)改造提升工作已全面启动,县道宁镇路改造二期、杭甬复线澥浦互通连接线、县道新长邱线拓宽改造等工程相继开工。“到2021年年底,新改建农村公路(道路)60公里以上。”镇海区住房和建设交通局总工程师王洲伟介绍。
持续推进人居条件更优越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镇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近年来,镇海区住房和建设交通局牵头制定棚改计划涉及14个项目,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危旧房改造48.5万平方米;完成城中村改造48万平方米,开工安置房套数约8000套,预计逾2.4万户家庭将实现“新居梦”。
此外,镇海还坚持“绿色棚改,生态优先”理念,采用集约用地方式建设,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完善新建安置小区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力争实现“和谐棚改”。
2012年至今,镇海区新开工安置房项目30个,建成后提供住宅约30000套;2014年至今,镇海区共交付安置房项目22个,受益居民约18000户。镇海区住房和建设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所有项目在前期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居民就业、就医、上学、出行等需求,合理安排选址,尽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的地段。
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是广大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迫切需求。镇海区住房和建设交通局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激发居民群众热情,调动小区相关单位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实现决策共谋、资金共筹、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去年7月27日,通过业主间的有效沟通及责任部门的高效推进,清泉花园小区首批加装电梯正式开工,这也是全市首例三台加装电梯同步开工建设。去年8月3日,镇海出台《关于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实施意见(试行)》,按照“政府引导、业主决策、市场运作、财政补助”的原则,引导老旧住宅小区加装电梯,发展座椅式、站立式等楼道电梯或爬楼机,满足广大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便利出行的愿望。
记者何峰 通讯员沈珂驰 供图镇海区住房和建设交通局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