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南希和李梓馨查看垃圾桶有没有分类错误 记者王冬晓摄
昨日,宁波都市报系大型小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百路小记者垃圾分类宁波行”第二站,在地铁1号线紧邻鼓楼站的地下商业综合体——东鼓道举行。
一次性餐盒丢哪儿?串串竹签算什么垃圾?小记者们提出的刁钻问题把来甬度假的外地游客们给难住了。
“刚到宁波,就给科普了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做得好,这个城市干净文明得有道理!”安徽游客钱先生说。
翻翻垃圾桶,一起来找茬
昨天9点半,5名小记者早早来到鼓楼站A出口,看到记者过来,一个个兴奋得像小雀儿,问东问西,想赶紧投入到这场实践活动中去。
“有什么任务?”“怎么玩?”“要我们做什么?”……
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记者把他们分成两组,设计了三个游戏环节,进行PK。记者作为自由人,加入到两人小组一起完成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翻翻垃圾桶,一起来找茬”,小朋友和家长一起找找看哪些垃圾投放错误,20分钟内找得又多又准的一组获胜。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的李梓馨、集士港镇中心小学的刘南希都在读三年级,两个小姑娘见了面,聊了两句话,就手牵手成了好朋友。任务刚发出,她们像箭一样飞出去,跑到垃圾桶旁。
“这个喝光的矿泉水瓶是可回收物。”
“这个纸袋是干净的,这里还有一沓门票,铜版广告纸,也是可回收物。”
“这些投到其他垃圾桶里,是不对的。”
……
刘南希和李梓馨在第一个垃圾桶里,就找到了三处差错。“我们把它们捡起来,放到可回收物桶里吧。”
两个小姑娘拿着丢错的垃圾,一路往东,走了50多米看到三个其他垃圾桶,不见一个可回收物桶,两个人折返回来,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可回收物桶。
“呀,这个沾了果酱的纸盒,不能放在可回收物桶,要放在其他垃圾桶里。”刘南希说。
20分钟内,刘南希和李梓馨找了5个桶,发现8处分类错误,另外一组找到了三个桶,发现了5处错误。
化身“桶长”,桶边督导
第二个任务是桶边督导,小记者们化身“桶长”,指导游客垃圾分类。
当别的小记者还扭扭捏捏、正在做心理建设时,来自镇明中心小学的张桢睿已经开始“工作”了。
她守在垃圾桶旁,看到两个小哥哥正准备随手把没喝完的果汁杯扔到桶里,张桢睿一把拦住。
“这样不对,没喝完的果汁倒掉,杯子放到其他垃圾桶。”张桢睿一点不怯场,一脸认真地指出错误。
两个小哥哥也没生气,笑嘻嘻地说,“我们把果汁喝光了,再扔,行不行。”
原来这两个小哥哥在北仑读职业高中,学校也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知道是知道,习惯有时改不了。”一位小哥哥说。
和张桢睿一组的孙莲慧,一直躲在大姐姐身后,看到张桢睿勇敢地指出错误,投去了羡慕的眼神。
“别怕,你也来试试。”张桢睿在读六年级,平常在学校就很积极活跃,看到同组的小朋友有些胆怯,她不停地给大家鼓劲儿。
“阿姨,这个桶是收集可回收物的,你吃的串串竹签不能放在这个桶里。”在人潮拥挤的东鼓道地下美食广场,孙莲慧鼓足勇气刚一出声,立马被人声淹没。
正在桶边吃串串的一对母女愣住了,一脸“疑惑”。
孙莲慧回头给身后的张桢睿一个求助的眼神。张桢睿走上前大声说:“阿姨,我们是小记者,正在做垃圾分类的社会实践,这个竹签是一次性餐具,要放到其他垃圾桶里,这个桶是放可回收物的,你放错了。”
这对母女,面面相觑,正准备说些什么。张桢睿指着前方10米的黑色垃圾桶说:“你看,前面那个是其他垃圾桶,你放在那里就对了。”
记者一路跟着小记者做社会实践,发现他们对分类知识掌握得精准到位,一些问题记者都拎不清,她们对答如流。
原来,为了做好这次实践活动,本来就在学校学习过垃圾分类的小记者们提前一天做足了功课。
垃圾怎么分?你考我答
20分钟的桶边督导完成后,第三项任务是随机调查,询问被调查对象的身份后,根据不同身份设计垃圾分类小问题,考考大家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程度。
这个环节,除了考验小记者们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胆量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小姐姐张桢睿带着一群小朋友,冲在最前面,一个个问得很仔细。刘南希、李梓馨也不怯场,她们在餐饮区询问正在喝果汁的小姐姐,吃肯德基的叔叔,孙莲慧也不甘落后,在鼓楼站碰到一家四口,主动上前询问。
“叔叔,你能帮我做个调查吗?”孙莲慧说。
来自安徽的钱先生夫妇带着儿子、女儿到宁波旅游,刚下地铁准备到东鼓道,碰到和儿子一般大小的孙莲慧,他蹲下身子,这给了孙莲慧很大的勇气和信心。
“什么调查?”
“你知道奶茶杯扔在哪里吗?”
“扔到垃圾桶。”
“不对,没喝完的奶茶倒进下水道,洗干净的奶茶杯扔到可回收物桶,没洗的扔到其他垃圾桶里。”孙莲慧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钱先生竖起了大拇指,给身边的儿子、女儿说,“知道了吗?喝过的果汁奶茶,杯子可不要乱扔啊。”
“我们在地铁上看到,没人吃东西,下了地铁,好不容易找个垃圾桶发现里面没多少垃圾。”钱先生说,他知道宁波正在实施垃圾分类,但不清楚垃圾怎么分。
“刚到宁波,就给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宁波这个城市,干净文明得有道理!”钱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昨天参与活动的5名小记者中,还有一名小记者是从小学编程的“天才少女”张铱妮,她曾参与了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中心、宁波市大数据管理服务中心和宁波工程学院数据工程中心共同开发的“垃圾分类”编程项目,并获得了奖励。
一个多小时的活动很快结束了,小记者们很开心,希望有机会再参与类似的活动。
现代金报记者 王冬晓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