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的一天,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沙子镇,年轻的村民王涛正忙着在田间搭钢架棚,他动作麻利,与工友配合默契,“今年才过来工作的,老板给每天150元的工资,现在去外面打工,还不如在家门口做工方便,还能照顾家里!”
王涛口中的老板,叫邵建定,宁海人,去年3月他开始在晴隆县投资水蛭养殖特色产业,如今正满一年。王涛和工友们在搭建的,是他正筹备的第二个水蛭养殖基地。
宁海服装老板的跨界之路
今年54岁的邵建定没有想过,有一天会从做了几十年的服装业跨界,跑到贵州去养蚂蟥。这种让人心惊胆战的东西,学名宽体金线蛭,是水蛭中药用价值较高的品种。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所以价格一直很高。“宁海一直有人养蚂蟥,收益很不错,我也想试试。找到了养殖专家,专家说,可以教技术,但条件只有一个,去贵州养,然后我就来了!”
跟着专家第一次来到晴隆县考察过后,邵建定很快做了决定,“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专家说非常符合水蛭生长的条件。”去年3月,他一次性投入1200万元,建设沙子镇水蛭养殖试验基地。
“我们的水蛭养殖项目总投资是780万元,其中宁波帮扶资金是600万元,占地面积150亩左右,包括了养殖大棚、喷水池,养螺蛳以及管理用房等相关设施,预计这个项目可以带动1000名以上的贫困户增收,目前这个项目大部分完成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大棚已经基本建设完成,管理房正在抓紧建设,预计到5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从改变收入到改变观念
邵建定说,对于当地村民,这一年改变的不仅仅是收入,还有思想的转变。“我刚来这边开养殖基地的时候,招当地村民,他们都问我,老板,工资能不能一天一结,因为他们怕我开不下去,可能会跑了,不给他们工资。然而,经过这一年,他们心里有底了,拿到了钱,工作的劲头也更足了。我有时候会把在宁波工作的一些先进的理念灌输给他们,像大企业的制度、管理等,他们也在慢慢学习。”
“我在这里做养殖,也希望带动他们致富。”去年,邵建定在村里养螺面积150亩,种菜面积250亩。今年,他打算让村民接手,他传授技术,村民养殖,他来收购。据了解,过去一年,沙子镇水蛭养殖试验基地通过土地流转覆盖155户,平均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1677元;通过水蛭养殖、福寿螺养殖每年约需长期用工90人,养殖时间为5月-11月,平均每人每月有3500元左右收入,可增加固定务工收入220余万元;同时,养殖福寿螺的蔬菜种植能够解决将近3000人的临时务工,可增加群众收入30万元以上。该项目已带动了28户贫困户务工,每户年均可增加收入28000元。“今年还会带动更多人,比如我们的水蛭都在大棚内养殖,除了5月-11月份,其他时间大棚都是空置的,我们打算错季养龙虾。不出意外,今年冬天龙虾就可以上市,相信会带动更多人!”
宁波晚报记者张海玉通讯员蒋攀陈康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