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琵琶大师 “镇海女婿”刘德海逝世 曾改编《十面埋伏》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13 07:07:00报料热线:81850000

刘德海先生

  “4月11日14时25分,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国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德海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这两天,中国音乐学院的这则讣告让众多音乐爱好者心痛不已。

  “我翻开的第一本琵琶书就是刘大师编的《每日必弹琵琶练习曲》。”“你知道吗?你的音乐道路上随处可见刘大师的影子,你弹的是他改编或者创作的曲子,用的是他发明的指法。”“我第一次听《十面埋伏》就被镇住了,传统民乐还能这么气势磅礴,后来才知道作者和弹奏者是刘德海大师!”网友纷纷留言,对这位民乐界的泰斗表达追思。

  “他喜欢我们叫他‘镇海女婿’”

  刘德海1937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曾任中央乐团琵琶演奏员、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他创作的《天鹅》《老童》等琵琶名曲,采用了新颖的演奏技艺,同时,他把古曲名作《十面埋伏》打造成了新的经典而走向世界。

  刘德海是宁波女婿,他的夫人庄瑜澜是镇海籍钢琴教育家,夫妇俩曾多次来甬,为我市的音乐事业献计献策。刘德海还欣然担任了宁波琵琶学会的首席顾问。

  “听到这个噩耗,我们都很悲痛。去年我们就开始策划请刘老师2020年来宁波开演奏会,他也很高兴地允诺了。但如今成了永远的遗憾。”琵琶演奏家、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傅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夫人是镇海人,因此我们都叫他‘镇海女婿’,他很高兴我们这么称呼他。去年刘老师在杭州开独奏会时还又唱又弹又跳的,像个‘老顽童’,没想到这么快走了……”

  傅丹和刘德海相识于1976年。“当时我还在江西工作,我们一行人去北京参加调研会,遇到了非常仰慕的前辈刘德海。得知我们想拜访他,他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他当时住在中央音乐学院的筒子楼里。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新创作的曲子让我们录下来带走。”

  “后来我去北京的时候经常去看他,不管向他请教什么,他都会无私地指点。刘老师是民乐界泰斗,却亲切随和,没有一点架子,而且总给人活力四射、充满能量的感觉,大概也正因此,他才能创作出这么多优秀的曲子。”傅丹说。

  从数学系转行的音乐家

  1950年,13岁的刘德海开始学习二胡、笛子、琵琶、三弦等乐器,并加入了上海广播电台业余民乐队;1954年,师从著名琵琶演奏家林石城先生。

  1957年高考放榜后,刘德海正准备去数学系报到,但林石城先生告诉他中央音乐学院正在招生的消息,于是他又一次走进考场,并最终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

  在音乐学院,刘德海曾自述每天要练琵琶七八个小时,“琴房不够用,就在走廊里练;为了防止其他干扰,用棉花塞住耳朵练。时间不够用,晚上10点熄灯后,把布塞在弦里作‘无声’练习。有时练得太晚,干脆和衣睡在琴房里过夜。”

  1962年毕业后,刘德海留校担任民乐教师,1964年赴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70年,刘德海任中央乐团琵琶独奏演员。他的演奏技术娴熟自如,深刻细腻,富有激情。作为当代琵琶演奏的代表人物,刘德海一直致力于全面推动琵琶在当下社会的发展。

  1975年,刘德海首次演出了经他改编后的《十面埋伏》,大获成功。从此人们就把《十面埋伏》和刘德海的名字连在了一起。他把这首乐曲带到了世界各地演奏,让世界人民都认识了琵琶,也让世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在央视的一次访谈中,刘德海说自己是爬坡人、开路者。“我只是民族音乐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爬坡人,明知道它没有终点,还会就这样一直爬下去,直到我生命的尽头,哪怕再多的苦涩和寂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不仅在琵琶演奏技艺发展和创新上成为划时代的人物,也使他创作的大量琵琶作品和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文章,影响了民族器乐相关专业的发展和几代民乐人。

  宁波晚报记者陈晓旻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琵琶大师 “镇海女婿”刘德海逝世 曾改编《十面埋伏》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13 07:07:00

刘德海先生

  “4月11日14时25分,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国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德海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这两天,中国音乐学院的这则讣告让众多音乐爱好者心痛不已。

  “我翻开的第一本琵琶书就是刘大师编的《每日必弹琵琶练习曲》。”“你知道吗?你的音乐道路上随处可见刘大师的影子,你弹的是他改编或者创作的曲子,用的是他发明的指法。”“我第一次听《十面埋伏》就被镇住了,传统民乐还能这么气势磅礴,后来才知道作者和弹奏者是刘德海大师!”网友纷纷留言,对这位民乐界的泰斗表达追思。

  “他喜欢我们叫他‘镇海女婿’”

  刘德海1937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曾任中央乐团琵琶演奏员、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他创作的《天鹅》《老童》等琵琶名曲,采用了新颖的演奏技艺,同时,他把古曲名作《十面埋伏》打造成了新的经典而走向世界。

  刘德海是宁波女婿,他的夫人庄瑜澜是镇海籍钢琴教育家,夫妇俩曾多次来甬,为我市的音乐事业献计献策。刘德海还欣然担任了宁波琵琶学会的首席顾问。

  “听到这个噩耗,我们都很悲痛。去年我们就开始策划请刘老师2020年来宁波开演奏会,他也很高兴地允诺了。但如今成了永远的遗憾。”琵琶演奏家、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傅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夫人是镇海人,因此我们都叫他‘镇海女婿’,他很高兴我们这么称呼他。去年刘老师在杭州开独奏会时还又唱又弹又跳的,像个‘老顽童’,没想到这么快走了……”

  傅丹和刘德海相识于1976年。“当时我还在江西工作,我们一行人去北京参加调研会,遇到了非常仰慕的前辈刘德海。得知我们想拜访他,他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他当时住在中央音乐学院的筒子楼里。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新创作的曲子让我们录下来带走。”

  “后来我去北京的时候经常去看他,不管向他请教什么,他都会无私地指点。刘老师是民乐界泰斗,却亲切随和,没有一点架子,而且总给人活力四射、充满能量的感觉,大概也正因此,他才能创作出这么多优秀的曲子。”傅丹说。

  从数学系转行的音乐家

  1950年,13岁的刘德海开始学习二胡、笛子、琵琶、三弦等乐器,并加入了上海广播电台业余民乐队;1954年,师从著名琵琶演奏家林石城先生。

  1957年高考放榜后,刘德海正准备去数学系报到,但林石城先生告诉他中央音乐学院正在招生的消息,于是他又一次走进考场,并最终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

  在音乐学院,刘德海曾自述每天要练琵琶七八个小时,“琴房不够用,就在走廊里练;为了防止其他干扰,用棉花塞住耳朵练。时间不够用,晚上10点熄灯后,把布塞在弦里作‘无声’练习。有时练得太晚,干脆和衣睡在琴房里过夜。”

  1962年毕业后,刘德海留校担任民乐教师,1964年赴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70年,刘德海任中央乐团琵琶独奏演员。他的演奏技术娴熟自如,深刻细腻,富有激情。作为当代琵琶演奏的代表人物,刘德海一直致力于全面推动琵琶在当下社会的发展。

  1975年,刘德海首次演出了经他改编后的《十面埋伏》,大获成功。从此人们就把《十面埋伏》和刘德海的名字连在了一起。他把这首乐曲带到了世界各地演奏,让世界人民都认识了琵琶,也让世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在央视的一次访谈中,刘德海说自己是爬坡人、开路者。“我只是民族音乐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爬坡人,明知道它没有终点,还会就这样一直爬下去,直到我生命的尽头,哪怕再多的苦涩和寂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不仅在琵琶演奏技艺发展和创新上成为划时代的人物,也使他创作的大量琵琶作品和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文章,影响了民族器乐相关专业的发展和几代民乐人。

  宁波晚报记者陈晓旻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