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疫情期间亲子宅家调查:近五成受访家长每天陪娃超8小时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24 07:15:00报料热线:81850000

徐宪斌副教授

  疫情期间,3—6岁小朋友没有网课没有同伴,一天到晚“挂”在老母亲身上,一会儿要角色扮演、一会儿要手工制作,陪玩陪笑换来的母子欢颜,很可能一个不满意,“幼崽”变“野兽”开始哭吼。

  宅家期间,幼儿园老母亲还挺得牢吗?陪伴质量如何?在哪些方面力不从心?最近,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徐宪斌副教授给陪娃父母做了个“专业会诊”,调查长三角城市2315位幼儿家长,数据显示近三成家长感受居家带娃压力,近六成家长反映亲子关系比疫情前更加亲密,5.53%的家长反映亲子冲突明显增多。

亲子共处内容(频率排位)

  历时20天调查疫情期间亲子陪伴质量

  徐教授从事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研究和教学10多年,曾入选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培养工程。

  不过,“专家”带娃,徐教授也有些顶不牢,读小学的老大上网课,10个月大的老二要学步,一家四口圈在一起,免不了磕磕绊绊。徐教授说,身边也有不少家长存在困惑。

  于是,他所在的宁波幼师儿童研究院成立专项工作组,设计一份50多道题的调查问卷,面向长三角主要城市2000多名幼儿家长做了在线调查,收回数据2315份,涵盖民办与公办、城区与农村的大、中、小班幼儿家长,做了一份6000字的《陪伴战“疫”:儿童亲子陪伴质量报告》。

  报告分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谁陪娃,怎么陪娃,陪伴质量高不高等,从调查分析到成稿,徐教授团队花了20多天。

  做游戏最频繁,“短板”是做家务

  报告显示,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92.83%的家长认同“亲子陪伴非常重要”。

  亲子陪伴这么重要,谁来陪孩子呢?“妈妈是最主要的陪伴者,其次是父亲、祖父母、外祖父母。”徐教授说,疫情期间陪伴时间明显增多,46.06%的家长平均每天陪伴时间在8小时以上,比疫情前超出23.14个百分点。

  亲子共处都做些什么?排在第一位的是一起做游戏,紧接着是阅读、锻炼、做手工。有意思的是,父母的“陪伴短板”中,排在前三的是一起做家务,谅解孩子的不当行为,和孩子一起画画、做手工。

  同为孩子妈的记者,对这两个排名深有感触,和孩子一起玩闹容易,想把孩子拉回“正轨”画个画,做个手工,那真是苦口婆心迂回曲折,搞不好还要“鸡飞狗跳”。

  所以,有的家长在“亲子共处做什么”的选项中,选择读书、看手机放松娱乐,做自己的工作,在一旁静静观察孩子。

父母陪伴行为对比

  妈妈得分高,期待亲子关系再提高

  陪伴行为的四个维度包括亲密性、持久性、支持性和内容丰富性。报告显示,妈妈是主要陪伴者,在陪伴行为的四个维度上,全面碾压父亲。

  在问到“亲子关系满意度或自认为陪伴质量如何”时,父亲更为自信,调查显示父亲效能(成功陪伴的自信程度)78.73分,母亲效能76.84分。

  换句话说,妈妈得分高,妈妈觉得亲子关系有待提高;爸爸陪得少,但自认为陪得好。

  “这跟男女心理差异有关,在家庭关系中母亲是守门,父亲是守望。很多父亲觉得带娃很简单,‘让我带肯定能带好’,真让孩他爹去带,十分钟就管不牢了。妈妈的家庭角色注定了她会注意细枝末节,有各种不放心。另外,在对自我评价时,男人会比女人更有信心。”徐宪斌说,这个数据说明了自我期望与现实的匹配程度,妈妈更容易焦虑,对亲子关系有更高的期望。

  另外,数据显示,随着孩子长大,亲子关系满意度走下坡路,小班亲子关系满意度78.57分,大班75.28分。“原来那个卖萌撒娇就能软化老母亲的萌娃,现在要弹首钢琴曲、会做20以内加减法,才能让妈妈开心,亲子关系能不下滑嘛。”徐教授说。

  亲子关系好不好和家庭条件没关系

  家庭对亲子关系和陪伴行为有影响吗?调查显示“父母学历水平和家庭条件不影响亲子关系满意度,影响陪伴行为与陪伴效能”。

  通俗点讲,亲子关系和不和谐,与家里有没有钱没关系,但学历高、条件好的家长更舍得花时间陪孩子。

  不过,不管家庭环境怎样,父母陪伴孩子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

  在陪伴行为四个维度调查中,丰富性和支持性得分较低。究其原因,丰富性受疫情影响活动场地有限,有些户外活动和亲子游戏没办法进行,陪伴活动较为贫乏。支持性是老问题,也就是从儿童视角出发,同理谅解孩子的不当行为,各个阶层的父母都有欠缺。

  “儿童和成人思维不一样,成人善于分析利弊,儿童是游戏的世界,以好不好玩为出发点,这两种思维放在一起肯定有冲突。如何站在儿童视角上关怀、支持与引导孩子发展,家长需要智慧。”徐宪斌副教授说。

  ●专家观点

  家务劳动是高质量陪伴的重要载体

  “幼儿是孩子安全感、自主性和主动性建立的关键时期,陪伴非常重要,但陪伴不是监控,而是全身心的投入,成为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才能认识孩子,认识孩子才能引领孩子的成长,陪伴是一种情感的忘我投入。”徐宪斌说,另外,孩子的情绪管理有赖于父母的情绪示范,父母应该放松、积极。

  徐教授提出,家务劳动是高质量陪伴的重要载体。“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对劳动从不厌倦,从我们的调查数据来看,亲子家务劳动是最为欠缺的。”徐教授说,家长剥夺孩子做家务的权利原因不外乎孩子太小,家务做不好,弄得乱七八糟等。

  “劳动看似简单,但背后隐藏着孩子发展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教育规律。你现在不让孩子洗袜子,将来孩子拎一兜脏衣服回来让你洗,这就是幼儿时期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展之后形成的依赖。”徐教授说,智慧的家长要从孩子的整个生命过程来照看幼儿,这样才不会“该放手的地方不放手,该引导的地方不引导。” 现代金报记者王冬晓 通讯员魏琳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疫情期间亲子宅家调查:近五成受访家长每天陪娃超8小时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4-24 07:15:00

徐宪斌副教授

  疫情期间,3—6岁小朋友没有网课没有同伴,一天到晚“挂”在老母亲身上,一会儿要角色扮演、一会儿要手工制作,陪玩陪笑换来的母子欢颜,很可能一个不满意,“幼崽”变“野兽”开始哭吼。

  宅家期间,幼儿园老母亲还挺得牢吗?陪伴质量如何?在哪些方面力不从心?最近,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徐宪斌副教授给陪娃父母做了个“专业会诊”,调查长三角城市2315位幼儿家长,数据显示近三成家长感受居家带娃压力,近六成家长反映亲子关系比疫情前更加亲密,5.53%的家长反映亲子冲突明显增多。

亲子共处内容(频率排位)

  历时20天调查疫情期间亲子陪伴质量

  徐教授从事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研究和教学10多年,曾入选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培养工程。

  不过,“专家”带娃,徐教授也有些顶不牢,读小学的老大上网课,10个月大的老二要学步,一家四口圈在一起,免不了磕磕绊绊。徐教授说,身边也有不少家长存在困惑。

  于是,他所在的宁波幼师儿童研究院成立专项工作组,设计一份50多道题的调查问卷,面向长三角主要城市2000多名幼儿家长做了在线调查,收回数据2315份,涵盖民办与公办、城区与农村的大、中、小班幼儿家长,做了一份6000字的《陪伴战“疫”:儿童亲子陪伴质量报告》。

  报告分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谁陪娃,怎么陪娃,陪伴质量高不高等,从调查分析到成稿,徐教授团队花了20多天。

  做游戏最频繁,“短板”是做家务

  报告显示,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92.83%的家长认同“亲子陪伴非常重要”。

  亲子陪伴这么重要,谁来陪孩子呢?“妈妈是最主要的陪伴者,其次是父亲、祖父母、外祖父母。”徐教授说,疫情期间陪伴时间明显增多,46.06%的家长平均每天陪伴时间在8小时以上,比疫情前超出23.14个百分点。

  亲子共处都做些什么?排在第一位的是一起做游戏,紧接着是阅读、锻炼、做手工。有意思的是,父母的“陪伴短板”中,排在前三的是一起做家务,谅解孩子的不当行为,和孩子一起画画、做手工。

  同为孩子妈的记者,对这两个排名深有感触,和孩子一起玩闹容易,想把孩子拉回“正轨”画个画,做个手工,那真是苦口婆心迂回曲折,搞不好还要“鸡飞狗跳”。

  所以,有的家长在“亲子共处做什么”的选项中,选择读书、看手机放松娱乐,做自己的工作,在一旁静静观察孩子。

父母陪伴行为对比

  妈妈得分高,期待亲子关系再提高

  陪伴行为的四个维度包括亲密性、持久性、支持性和内容丰富性。报告显示,妈妈是主要陪伴者,在陪伴行为的四个维度上,全面碾压父亲。

  在问到“亲子关系满意度或自认为陪伴质量如何”时,父亲更为自信,调查显示父亲效能(成功陪伴的自信程度)78.73分,母亲效能76.84分。

  换句话说,妈妈得分高,妈妈觉得亲子关系有待提高;爸爸陪得少,但自认为陪得好。

  “这跟男女心理差异有关,在家庭关系中母亲是守门,父亲是守望。很多父亲觉得带娃很简单,‘让我带肯定能带好’,真让孩他爹去带,十分钟就管不牢了。妈妈的家庭角色注定了她会注意细枝末节,有各种不放心。另外,在对自我评价时,男人会比女人更有信心。”徐宪斌说,这个数据说明了自我期望与现实的匹配程度,妈妈更容易焦虑,对亲子关系有更高的期望。

  另外,数据显示,随着孩子长大,亲子关系满意度走下坡路,小班亲子关系满意度78.57分,大班75.28分。“原来那个卖萌撒娇就能软化老母亲的萌娃,现在要弹首钢琴曲、会做20以内加减法,才能让妈妈开心,亲子关系能不下滑嘛。”徐教授说。

  亲子关系好不好和家庭条件没关系

  家庭对亲子关系和陪伴行为有影响吗?调查显示“父母学历水平和家庭条件不影响亲子关系满意度,影响陪伴行为与陪伴效能”。

  通俗点讲,亲子关系和不和谐,与家里有没有钱没关系,但学历高、条件好的家长更舍得花时间陪孩子。

  不过,不管家庭环境怎样,父母陪伴孩子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

  在陪伴行为四个维度调查中,丰富性和支持性得分较低。究其原因,丰富性受疫情影响活动场地有限,有些户外活动和亲子游戏没办法进行,陪伴活动较为贫乏。支持性是老问题,也就是从儿童视角出发,同理谅解孩子的不当行为,各个阶层的父母都有欠缺。

  “儿童和成人思维不一样,成人善于分析利弊,儿童是游戏的世界,以好不好玩为出发点,这两种思维放在一起肯定有冲突。如何站在儿童视角上关怀、支持与引导孩子发展,家长需要智慧。”徐宪斌副教授说。

  ●专家观点

  家务劳动是高质量陪伴的重要载体

  “幼儿是孩子安全感、自主性和主动性建立的关键时期,陪伴非常重要,但陪伴不是监控,而是全身心的投入,成为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才能认识孩子,认识孩子才能引领孩子的成长,陪伴是一种情感的忘我投入。”徐宪斌说,另外,孩子的情绪管理有赖于父母的情绪示范,父母应该放松、积极。

  徐教授提出,家务劳动是高质量陪伴的重要载体。“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对劳动从不厌倦,从我们的调查数据来看,亲子家务劳动是最为欠缺的。”徐教授说,家长剥夺孩子做家务的权利原因不外乎孩子太小,家务做不好,弄得乱七八糟等。

  “劳动看似简单,但背后隐藏着孩子发展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教育规律。你现在不让孩子洗袜子,将来孩子拎一兜脏衣服回来让你洗,这就是幼儿时期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展之后形成的依赖。”徐教授说,智慧的家长要从孩子的整个生命过程来照看幼儿,这样才不会“该放手的地方不放手,该引导的地方不引导。” 现代金报记者王冬晓 通讯员魏琳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