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降低成本一定意味着裁员么?裁员或稳岗 帮你算笔账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6-15 06:51:33报料热线:81850000

  双鹿集团依旧保持着较为饱和的订单。企业负责人说,不管什么时候,员工始终是双鹿最大的财富。图为企业员工积极投入生产研发。(周琼张静摄)

  或许谁也没想到,当初万科年会上的一句“活下去”,竟然成了当下企业生存的最高纲领。年初以来在全球肆虐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企业的发展方向,疫情带来的经济疲软、需求萎缩,让不少企业特别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节衣缩食”成为疫情下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首选应对策略。当企业不得不开始面对“挑战极限式的降低成本”时,是不是需要举起“裁员”这把双刃剑?这已经成为摆在不少中小微企业主面前的一道艰难的选择题。作为人、财、物和管理结合体的企业,裁员或稳岗,究竟哪一个才是企业人力资源“降本求存”的最佳选择呢?

  时间、财务、人力储备

  裁员成本不低

  裁员真的就是企业降本的好办法么?我市劳动法领域知名律师、江三角宁波分所合伙人李昊说,未必!

  李昊告诉记者,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企业的经济性裁员需要走法定程序,而且程序时间较长。企业在裁员之前,需要提前30天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裁减人员方案还需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在这些时间成本之外,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后,虽然无须再支付职工工资、生活费、缴纳社保和公积金,但裁员时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需要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计算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同时,对于和员工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的企业,还需要在员工离职两年内给予竞业限制补偿。这对于现金流紧张的企业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同时,李昊提醒说,在现在强调稳岗的大环境下,企业裁员出现理由不充足、证据不足、程序不合法等情形,发生仲裁和诉讼,有可能导致支付双倍于补偿金的赔偿金。

  除了这些法律和财务上的刚性成本,业内人士提出,企业在遇到经济困难时,首选裁员甩包袱,也容易带来很明显的形象成本。这样的说法也得到我市不少企业界人士的认可,宁波亚虎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晨告诉记者,在2019年秋季校园招聘时,亚虎就基本完成了毕业生招聘计划。“尽管今年外贸行业受到疫情冲击,但是我们没有取消任何一名学生的录取通知,目前已有百余名2019届和2020届毕业生到企业报到。”孙晨告诉记者,要和优秀院校形成良好的人才对接,建立正面的企业形象,企业往往要付出很多年的努力,但毁掉这些信任基础,也许只需要一次“毁约”。有企业界人士认为,裁员行为在公司内部也会带来很大的震动,批量裁员,在对内降低在岗员工对企业归属感的同时,对外也极易被认为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担当,这对企业形象会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一些资金敏感度高的企业,更容易给客户带来不信任感,增加企业债务清偿成本和融资成本。

  同时,人力资源界的相关人士认为,用裁员来降本,容易带来人力资源储备收益的损失。熟悉业务的员工是企业保持高效率的基础,企业裁减这些员工,会导致高效率运营的基础丧失。企业复工时另行招聘,则要付出招聘和培养新人的时间和资金成本。稳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快速恢复经营的基础,是企业市场抄底的绝对优势。

  来自3家不同酒店的员工进入宁波三星医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成为操作工。

  免、减、返、还、补

  稳岗补助不少

  “疫情防控之初,很多应收款项收不进,企业的人工成本却依然哗哗地要支出,心里特别慌。”作为一家有着上千名员工的物业服务企业,捷达物业的财务总监方园如今已然气定神闲。2月份,企业申请了社保费用的缓缴,3月份,社保减免政策落地,企业无须申请和提供额外资料,所有的减免款项,由人社、医保、财政、税务等多个部门后台比对。“每个月可以少缴百来万元,现金流压力一下子小多了。”方园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密集出台了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作为吸纳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降本减负、纾难解困,包括人社、发改、经信、教育等在内的21个部门联手推出“免、减、缓、返、补”的“一揽子”政策。今年1月至4月,仅人社部门实施的阶段性减

  免企业社保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9项措施,就已累计为34.22万家企业减负57.89亿元。同时,记者注意到,在享受社保减征红利政策的企业中,98%以上属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宁波民营经济发达,为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承载了全市近85%的就业,仅本次社保费减免覆盖政策中,涉及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参保人员就达到243万。因此,现阶段很多政策会格外关注作为承载就业‘基本盘’的中小微企业。”人社部门一名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据悉,除了社保减免,对于积极稳岗、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我市还快速落地社保费用返还等政策。据了解,为了强化政策协同帮助企业减负稳岗,目前我市已先后出台帮扶中小企业18条、促进企业复工复产20条、支持外贸企业12条、支持服务业发展21条等扶持政策,并通过深化“三服务”活动强化服务保障,实打实为企业解决困难问题。目前,人社、发改、经信、教育等21个部门推出的“一揽子”政策,包括财政、金融、社保、就业等政策的促进协同,推进就业优先战略。

  余姚启动“培训稳就业”活动。

  逆境中成长

  靠员工而非靠裁员

  “我们相信,危机总会过去,只要能保全这支充满活力、激情四溢的团队,一切都可以重新再来!”作为一家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到较大冲击的外贸企业,宁波翔欣家居用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瑶瑶还是毅然地向全体员工作出“不裁员、不减薪”的承诺。在给员工的公开信中,黄瑶瑶说,作为一名从事外贸近30年的“老外贸”,一路走来,他曾先后经历过2003年非典时期、2008年金融风暴等多个危机。“在危机和逆境中成长,一定是靠员工而不是靠裁员。”基于这样的信念,尽管直到4月份才全部复工,但翔欣还是向所有员工支付了全额工资。“这几个月业绩受到的冲击很明显,考虑到一些员工要承担车贷房贷等必须支出,我们还是以预发预结等多种形式,保障一部分工资结构和绩效挂钩的员工收入稳定。”翔欣的行政人事部总监胡静静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所有员工一面积极联系客户,等待外贸市场回暖,一面加强培训勤练内功,并开始积极布局跨境电商和内销网络,“只要大家人在心在,一切都会好起来。对未来,公司的全体小伙伴信心满满”。

  在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内,忙碌在生产线上的千余名员工比平日更加用心地投入工作。如意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2月10日复工当天,如意公司就有86%的员工到岗。在复工复产期,如意不但自己努力抓生产,还积极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恢复正常生产,有企业资金困难,如意提供80万元无息贷款,有企业希望预付款项,20多万元预付款马上到位,有企业电焊工赶不回来,如意的电焊工上门帮扶。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理念一直都是:“作为企业家,要做最坏打算,尽最大努力。”企业的努力全体员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今,公司上下更加齐心协力,积极做好生产共渡难关。

  曾有过多年甬城上市公司人力总监从业经历的龚青春如今的身份是一家创业企业的负责人,对人力资本有着更深的理解。他告诉记者,如果认真去理解一个公司的管理架构和成本的模型,其实会发现员工并不属于成本的概念,如果员工的产出高,创造的价值大,整个企业的成本其实是低的。在危机中,企业关注的核心应该是能不能让员工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像这一次,很多餐厅或零售停顿了,有的员工开始当直播员。他们上抖音、快手卖出的货,比在线下做店员卖得还要多。龚青春说,疫情对经济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影响是暂时的,尽最大努力稳定工作岗位,不仅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为企业之后的发展保存了宝贵的人力资本。在最艰难的时刻,企业主选择自我消化疫情影响造成的损失、对员工“不抛弃不放弃”、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会让员工真切地感受到企业的关爱和温暖,从而凝聚起更强的向心力,这也是企业赢得未来的重要法宝。

  金源酒店员工暂借到沁园集团上岗。

  记者周琼通讯员任社

  图片周琼任社摄

  图示

  周琼 制图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降低成本一定意味着裁员么?裁员或稳岗 帮你算笔账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0-06-15 06:51:33

  双鹿集团依旧保持着较为饱和的订单。企业负责人说,不管什么时候,员工始终是双鹿最大的财富。图为企业员工积极投入生产研发。(周琼张静摄)

  或许谁也没想到,当初万科年会上的一句“活下去”,竟然成了当下企业生存的最高纲领。年初以来在全球肆虐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企业的发展方向,疫情带来的经济疲软、需求萎缩,让不少企业特别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节衣缩食”成为疫情下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首选应对策略。当企业不得不开始面对“挑战极限式的降低成本”时,是不是需要举起“裁员”这把双刃剑?这已经成为摆在不少中小微企业主面前的一道艰难的选择题。作为人、财、物和管理结合体的企业,裁员或稳岗,究竟哪一个才是企业人力资源“降本求存”的最佳选择呢?

  时间、财务、人力储备

  裁员成本不低

  裁员真的就是企业降本的好办法么?我市劳动法领域知名律师、江三角宁波分所合伙人李昊说,未必!

  李昊告诉记者,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企业的经济性裁员需要走法定程序,而且程序时间较长。企业在裁员之前,需要提前30天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裁减人员方案还需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在这些时间成本之外,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后,虽然无须再支付职工工资、生活费、缴纳社保和公积金,但裁员时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需要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计算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同时,对于和员工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的企业,还需要在员工离职两年内给予竞业限制补偿。这对于现金流紧张的企业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同时,李昊提醒说,在现在强调稳岗的大环境下,企业裁员出现理由不充足、证据不足、程序不合法等情形,发生仲裁和诉讼,有可能导致支付双倍于补偿金的赔偿金。

  除了这些法律和财务上的刚性成本,业内人士提出,企业在遇到经济困难时,首选裁员甩包袱,也容易带来很明显的形象成本。这样的说法也得到我市不少企业界人士的认可,宁波亚虎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晨告诉记者,在2019年秋季校园招聘时,亚虎就基本完成了毕业生招聘计划。“尽管今年外贸行业受到疫情冲击,但是我们没有取消任何一名学生的录取通知,目前已有百余名2019届和2020届毕业生到企业报到。”孙晨告诉记者,要和优秀院校形成良好的人才对接,建立正面的企业形象,企业往往要付出很多年的努力,但毁掉这些信任基础,也许只需要一次“毁约”。有企业界人士认为,裁员行为在公司内部也会带来很大的震动,批量裁员,在对内降低在岗员工对企业归属感的同时,对外也极易被认为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担当,这对企业形象会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一些资金敏感度高的企业,更容易给客户带来不信任感,增加企业债务清偿成本和融资成本。

  同时,人力资源界的相关人士认为,用裁员来降本,容易带来人力资源储备收益的损失。熟悉业务的员工是企业保持高效率的基础,企业裁减这些员工,会导致高效率运营的基础丧失。企业复工时另行招聘,则要付出招聘和培养新人的时间和资金成本。稳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快速恢复经营的基础,是企业市场抄底的绝对优势。

  来自3家不同酒店的员工进入宁波三星医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成为操作工。

  免、减、返、还、补

  稳岗补助不少

  “疫情防控之初,很多应收款项收不进,企业的人工成本却依然哗哗地要支出,心里特别慌。”作为一家有着上千名员工的物业服务企业,捷达物业的财务总监方园如今已然气定神闲。2月份,企业申请了社保费用的缓缴,3月份,社保减免政策落地,企业无须申请和提供额外资料,所有的减免款项,由人社、医保、财政、税务等多个部门后台比对。“每个月可以少缴百来万元,现金流压力一下子小多了。”方园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密集出台了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作为吸纳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降本减负、纾难解困,包括人社、发改、经信、教育等在内的21个部门联手推出“免、减、缓、返、补”的“一揽子”政策。今年1月至4月,仅人社部门实施的阶段性减

  免企业社保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9项措施,就已累计为34.22万家企业减负57.89亿元。同时,记者注意到,在享受社保减征红利政策的企业中,98%以上属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宁波民营经济发达,为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承载了全市近85%的就业,仅本次社保费减免覆盖政策中,涉及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参保人员就达到243万。因此,现阶段很多政策会格外关注作为承载就业‘基本盘’的中小微企业。”人社部门一名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据悉,除了社保减免,对于积极稳岗、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我市还快速落地社保费用返还等政策。据了解,为了强化政策协同帮助企业减负稳岗,目前我市已先后出台帮扶中小企业18条、促进企业复工复产20条、支持外贸企业12条、支持服务业发展21条等扶持政策,并通过深化“三服务”活动强化服务保障,实打实为企业解决困难问题。目前,人社、发改、经信、教育等21个部门推出的“一揽子”政策,包括财政、金融、社保、就业等政策的促进协同,推进就业优先战略。

  余姚启动“培训稳就业”活动。

  逆境中成长

  靠员工而非靠裁员

  “我们相信,危机总会过去,只要能保全这支充满活力、激情四溢的团队,一切都可以重新再来!”作为一家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到较大冲击的外贸企业,宁波翔欣家居用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瑶瑶还是毅然地向全体员工作出“不裁员、不减薪”的承诺。在给员工的公开信中,黄瑶瑶说,作为一名从事外贸近30年的“老外贸”,一路走来,他曾先后经历过2003年非典时期、2008年金融风暴等多个危机。“在危机和逆境中成长,一定是靠员工而不是靠裁员。”基于这样的信念,尽管直到4月份才全部复工,但翔欣还是向所有员工支付了全额工资。“这几个月业绩受到的冲击很明显,考虑到一些员工要承担车贷房贷等必须支出,我们还是以预发预结等多种形式,保障一部分工资结构和绩效挂钩的员工收入稳定。”翔欣的行政人事部总监胡静静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所有员工一面积极联系客户,等待外贸市场回暖,一面加强培训勤练内功,并开始积极布局跨境电商和内销网络,“只要大家人在心在,一切都会好起来。对未来,公司的全体小伙伴信心满满”。

  在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内,忙碌在生产线上的千余名员工比平日更加用心地投入工作。如意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2月10日复工当天,如意公司就有86%的员工到岗。在复工复产期,如意不但自己努力抓生产,还积极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恢复正常生产,有企业资金困难,如意提供80万元无息贷款,有企业希望预付款项,20多万元预付款马上到位,有企业电焊工赶不回来,如意的电焊工上门帮扶。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理念一直都是:“作为企业家,要做最坏打算,尽最大努力。”企业的努力全体员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今,公司上下更加齐心协力,积极做好生产共渡难关。

  曾有过多年甬城上市公司人力总监从业经历的龚青春如今的身份是一家创业企业的负责人,对人力资本有着更深的理解。他告诉记者,如果认真去理解一个公司的管理架构和成本的模型,其实会发现员工并不属于成本的概念,如果员工的产出高,创造的价值大,整个企业的成本其实是低的。在危机中,企业关注的核心应该是能不能让员工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像这一次,很多餐厅或零售停顿了,有的员工开始当直播员。他们上抖音、快手卖出的货,比在线下做店员卖得还要多。龚青春说,疫情对经济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影响是暂时的,尽最大努力稳定工作岗位,不仅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为企业之后的发展保存了宝贵的人力资本。在最艰难的时刻,企业主选择自我消化疫情影响造成的损失、对员工“不抛弃不放弃”、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会让员工真切地感受到企业的关爱和温暖,从而凝聚起更强的向心力,这也是企业赢得未来的重要法宝。

  金源酒店员工暂借到沁园集团上岗。

  记者周琼通讯员任社

  图片周琼任社摄

  图示

  周琼 制图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