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金奎先生
|
|
韩金奎先生的故居位于慈溪观海卫镇天妃宫村
|
|
扶风社演出《串龙珠》的一个场面。马连良饰徐达(中),张君秋饰周李氏(右二),叶盛兰饰康茂才(右一),马富禄饰花云之母(左二),曹连孝饰侯伯清(左一),韩金奎饰完颜龙之父(坐地者)
|
|
韩金奎唱片
(本版图片由陆建立、宓天玄提供)
|
|
韩金奎与大儿子、媳妇
|
陆建立宓天玄
韩金奎是谁?恐怕很多人答不上来。
民国三十五年九月十一日上海四明出版社出版的《宁波人周刊》上,有一篇慕霜写的《谈麒麟童与韩金奎》,文中评说了两位名震上海滩的宁波人——周信芳和韩金奎:
“谁说宁波人不会唱京戏,有了麒麟童,这个谜打破了,有了麒麟童,为宁波人在京剧界放一曙光……韩金奎在南方小丑中也算一个红角,诸凡四大名旦四大小旦以及著名的乾坤旦角演起解,他大多配过戏……综上二伶,虽麒是生角,韩是丑角,然都是阿拉同乡,而且时常欢喜在台上发发议论,劝劝世人。”
民国时期上海的《海潮》报对韩金奎有如下评价:
“海上京剧名丑角中,韩金奎要算一只鼎了,他在台上极具诙谐滑稽,在台下是气度温文,派头大方。而他的办事能力也非常稳练老到。”
大家都知道,周信芳是慈溪慈城(今宁波市江北区)人,但当年几乎与周信芳齐名的韩金奎是慈溪哪里人?他在舞台上留下了哪些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
发现韩金奎的线索
我们在收集《观海卫镇志》的人物资料时,发现当年上海滩有位名叫韩金奎的艺人,是慈溪天妃宫村人。村党支部书记余力强告诉我们,天妃宫村现在还有他的近族后人。
约好时间,来到位于观海卫镇西北角的天妃宫村,余力强特地请来韩金奎的侄曾孙韩寅权与我们座谈。韩寅权今年73岁,他说,韩金奎是他祖父的小叔父,与自己差了四辈。他知道曾祖辈有三兄弟,还有姐妹几人。韩金奎从小跟父母移居上海,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小名叫大雪伶,另一个叫小雪伶。大雪伶曾饰演过《红灯记》中的李玉和。兄弟俩各有后代,具体名字就不清楚了。
韩寅权曾听爷爷说起过,当年去上海看韩金奎演戏,真是一票难求,无奈只得找叔父索求。那场戏叫《大劈棺》,精彩之处,全场喝彩声不绝。因为年代久远,如今后代们早已失去联系。
接着,我们又在观海卫镇的五里韩家找到线索。1936年迁至上海的韩天怀先生在其著作里记述,上海京剧丑角演员韩金奎是从五里韩家六房迁至头甲韩家的。他在上海曾与韩金奎联系过。天妃宫村以前曾称头甲村,再次印证了韩金奎的出生地。
随后我们参观了坐落在天妃宫路旁的一幢老屋。这是一幢木结构二层楼房,东西两幢二楼边房四间,其中北面主楼东第三间门牌7—7号为韩金奎故居,还有一套东边幢一间也是韩金奎的。整座院子似封未封,不像是四合院,中间天井三面都有走道可通外面。看房子的建筑结构推测,估计是韩金奎的父辈或祖辈所建,有近二百年历史。整幢建筑用材考究,保存完好。
网上关于韩金奎的生平信息十分稀少,远远支撑不起编入镇志的需要。我们决定进行第二次采访。
这次碰到了现房东韩柏寅,他是韩金奎的族亲,属于曾孙一辈。韩柏寅告诉我们,这间房子是他父亲买进的。韩金奎的原配施夫人以前一直住在这里,她的娘家就在观海卫镇施叶村施家。大概1962年的时候,韩金奎和儿子一起来到故乡,出售房屋。买卖中间人是原公社领导施焕德——施夫人的侄子。韩柏寅的老父亲还健在,我们见到了已经93岁高龄的韩老先生。老人躺在床上,我们给他看韩金奎及其家人的照片。老人记忆清晰,说韩金奎的父亲叫韩尚根,自己的祖父叫韩海根,韩金奎有三兄弟。村北的新二江旁,以前有个大坟,称班子坟,占地半亩多,村里的人小时候经常去那里玩,“文革”时被毁了,这是韩金奎发迹后替父母造的坟墓。“以前村里好几个人去上海找过他,一听说是天妃宫人,韩金奎都会热情接待,免费请他们看戏,韩金奎很重乡情。”韩老先生说。
韩金奎走上戏曲之路,或许跟天妃宫庙会有关。早年每逢农历三月廿三开始的天妃宫庙会,除了集市交易外,最吸引年轻人的要数武术赛会。戏剧演出也是天妃宫庙会的重点。其时天妃宫各路高手云集,韩金奎自小耳濡目染,加上天性活泼,喜欢模仿各种杂艺,就此与戏曲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京剧界权威获取信息
在收集韩金奎资料过程中,我们想到了多次联系过的慈溪观海卫籍的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国家非遗昆剧代表传承人沈世华老师,她的先生钮骠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系国家级非遗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两人都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我们手机联系沈老师,她说,“京剧的情况我不是很清楚,钮老师是京剧方面专家。”沈老师随即把手机交给了先生。钮老师说:韩金奎,民国时期上海滩的名丑,他和麒麟童一样,都是宁波慈溪人。钮老师还告诉我们,他参与编写的《中国京剧百科全书》里有韩金奎的小传。我们窃喜,这次总算找对人了。
我们试图从《中国京剧百科全书》中寻找信息,这本书实在太珍贵了,全宁波只有北仑图书馆有收藏,且不能外借。我们只好再次求助沈老师,叫她拍下“韩金奎小传”,用微信传过来。沈老师非常热心,我们很快获悉了韩金奎的资料:
韩金奎(1892-1984),演员。工丑。原名韩戴祥,艺名小金奎。浙江慈溪人。9岁入秦腔科班,后拜张国泰为师,并受教于张德福、刘永泰。16岁在湖南长沙挂过铜锤花脸“状元匾”。后因倒嗓,辛亥革命后到上海搭王鸿寿班。王认为他演丑更好,遂改丑行。又拜克秀山、郭春山、王洪等名丑学艺。他戏路宽广,多才多艺,能唱善做,善用各地方言演多种行当的角色,均能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人物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海凡演《大名府》,李固角色非他莫属。他还在红极上海的《拾黄金》一剧中饰叫花子,用绍兴大班的声腔唱司马懿,用宁波方言表演诸葛亮,唱《二进宫》中的生、旦、净,嗓音清脆流利,十分精彩。他曾与众多名伶合作演出。例如:与梅兰芳演《金山寺》,饰小和尚;《四郎探母》中饰二国舅;《法门寺》中饰刘公道。与周信芳演《四进士》,饰绍兴师爷。与周信芳、金少山合演《打严嵩》,饰严侠。与林树森、陈鹤峰合演《血滴子》,饰年禄。与盖叫天演《武松打虎》,饰酒保等。由于他高超的演技,以及对小花脸脸谱的精湛研究,所以凡他参与演出的剧目,人物个个生色,为戏增辉。他还和刘筱衡合演一至四本《开天辟地》,由百代公司灌制了唱片。弟子有昆曲演员王传淞、京剧演员顾春燕。长子云峰工武生,次子锡麟工老生。
几被遗忘的京剧大家
说起慈溪观海卫籍的戏曲名家,人们首先会想到著名越剧编剧徐进。徐进曾任上海越剧院副院长,编写了《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沙漠王子》等剧目,享誉海内外。另一位是帮助我们寻找韩金奎的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沈世华,但乡人知道其名的也不多。至于韩金奎,几乎被岁月湮没了。
后来在宁波数字图书馆上,我们搜寻到更多关于韩金奎的记载:
民国十年五月五日,上海举行伶界联合会第一次大会串。大会串其实是一次筹款活动,演戏筹款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小学,普及义务教育,建立养老院,济恤孤贫,组织艺术研究会,促进戏剧进步……韩金奎作为成员积极参与,参演了传统京剧《拾黄金》。以后的伶界选举中,韩金奎曾当选为调查长。由于他头脑灵光,办事有魄力,拥有宁波人的经商能力,很长一段时间担任了上海黄金大剧院的后台经理。
韩金奎以他独特的个性和演技,备受大众追捧。
民国三十一年十月,韩金奎与程砚秋在黄金大剧院演《荒山泪》。此剧描写战争之残酷,百姓不堪交纳苛刻捐税,造成种种悲剧,韩金奎在剧中饰演贪官。当收税员向他报告百姓的苦况及捐税之难收,韩金奎感慨道:“现在百姓已经苦到这般地步,这官实在不忍再做下去了!”说着一把将官帽掼到地上。继而一想这样不对呀,自言自语说:“我为谋这官,花去了不少运动费,本钱尚未捞回,岂有不做的道理?”接着将官帽重新戴上。后来再一想,这样也不对呀,“现在社会,苛刻捐税太多,老百姓承受不起,逼他们吧,我有点丧尽天良,还是积德于子孙吧!”说着又将帽子掼掉。过了片刻,又将帽子从地上捡起,重新戴上,自言自语道:“我的姨太太还要钻戒、丝袄、皮鞋,我若不做官,这钱从何而来?还是做吧!”
当时台下前十排坐的多为伪政府官员,在恶势力面前,韩金奎有意讽刺,通过“二掼、三拾”官帽将贪官演得惟妙惟肖,真大快人心也。
韩金奎的演艺才华是名伶界公认的。在旧上海滩有“亚后”之称的曹慧麟,在《星光》刊物上介绍了自己与韩金奎合演《十八摸》的感受。这是宁波滩簧中的一曲玩笑戏,男角“一边唱一边摸”,韩金奎对表演拿捏得恰到好处,诙谐而不失体统。
韩金奎在伶界被称道,还与他平时对同行与后辈的照应有很大关联。《沪剧周刊》曾载文介绍,演员汪秀英在古装戏《赵匡胤》中,古装豪华,风姿亮丽,大受观众赞美。这套雉尾狐裘是韩金奎以前辈的身份特意送给这位新人的。
韩金奎在上海伶界的口碑是响当当的。《银都》杂志上一篇署名泰官的文章,有这样的叙述:“当今名丑韩金奎,在日下的地位以他最好,除了台上的戏为人称崇,台下的声望财富也值人羡慕。他是黄金大剧院的后台经理,又是新组的‘二百五剧团’老板。”
1945年10月,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为穷苦同行尽点力,上海伶界在四川路虹光大剧院举行义演。韩金奎与当时的著名艺人孙伯龄、周五宝、刘斌昆、孟鸿茂、梁次珊等参加义演,共演“十唱《拾黄金》”。
1947年9月12日,上海滩闻人杜月笙六十大寿,南北名伶义演十天。最后一天于中国大戏院演《四郎探母》。梅兰芳演铁镜公主,马盛龙演杨六郎,姜春娣演杨宗保,马福禄演佘太君,韩金奎演二国舅。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卫国保家”,文艺界发起了捐献飞机大炮的义演活动。京剧改进协会先后举行了三次规模盛大的义演活动。1951年4月,一群声名卓著的艺人会聚在大舞台,献演了一台极为少见、异常精彩的剧目,将京剧界捐献飞机大炮义演活动推向了高潮。在全部《龙凤呈祥》戏中,梅兰芳、马连良、盖叫天、张少甫、赵如泉、姜妙香、周信芳、何润初、苗胜春、孟鸿茂等名伶荟萃。剧中,韩金奎饰乔福。
1963年4月1日,庐山京剧团赴沪演出,在中国大戏院演《萧何月下追韩信》《包公》《刘介梅》等,韩金奎与著名艺人李如春、李群、新素秋等参加了演出。
韩金奎与众多名伶合作演出,显示出天才演技。他在台上插科打诨,随机应变,利用“应时即景”辞令,引人发笑,极尽诙谐之事,以迎合观众的心理,这也是韩金奎成名的秘诀之一。作为江南著名文丑,他享誉舞台数十年,特别是与麒麟童合作演出《封神榜》时期,为其南方重丑一鼎奠定了基础。
梨园世家传佳话
由于一时找不到韩金奎的后人,我们只能查阅民国时期的各类报刊资料,如《申报》《银都》《戏剧周讯》《沪剧周刊》《宁波人周刊》等,获悉了韩金奎的部分家庭情况。报载:韩金奎有子韩云峰,亦业伶,习武生,娶妇新谷莺,为江南后起坤旦,曾为麒麟童班中当家花旦,为伶界“一门三杰”也。
“老子习的是名丑,儿子习的却是武生。大儿子武生艺术颇为精湛。他的妻子新谷莺是台柱,小两口与老的同住在马德里。韩云峰与新谷莺已产一个结晶,韩金奎先生已经欣然抱孙,含饴为乐也。”
韩金奎的大儿子韩云峰,曾名周韩麟,为韩金奎在上海娶的妻子周氏所生。韩云峰自幼会哼几句“西皮二黄”,舞弄刀枪把子,一心要学戏。其母特请教师授曲,以竟其志。少年时曾与张文娟、姜云霞在上海丽宫剧场短期演出。离沪后去青岛闯荡,改名为韩云峰,成为当家武生。继而回沪,开启了艺术生涯新天堂。1948年5月,宁波《时事公报》在宁波天然舞台演出预告栏上,称他为浪派武生,与孙艳秋、李如春等名角同台,韩云峰的主要剧目有《挑滑车》《铁公鸡》《追韩信》等。
1946年,韩云峰与23岁的新谷莺结婚。新谷莺是上海人,出身于梨园家庭。13岁在上海共和台登台演出唱开锣戏,后得到赵松樵、杨宝童、高雪樵等老前辈赏识。上世纪50年代新谷莺到了广州,曾与著名表演艺术家周信芳同台演出《四进士》《坐楼杀惜》《佘赛花》,并得到言传身教。新谷莺擅长梅派、荀派、程派戏。1964年以后全国掀起现代戏演出热潮,新谷莺演出了《芦荡火种》《红灯记》《龙江颂》《杜鹃山》等,其中一些角色由本工花旦改为老旦,改唱老旦嗓,新谷莺接受了挑战,演出受到观众好评。1997年,新谷莺的最后一次演出是全本《龙凤呈祥》。新谷莺是全国劳动模范、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2010年5月27日去世,享年87岁。
次子韩锡麟,系韩金奎第三任妻子所生,幼名小奎,他还有一个妹妹,时兄长云峰已登台演出,小妹还在襁褓之中。韩锡麟自幼跟着父亲上戏院后台溜达,耳濡目染,对京戏似夙有心得。韩金奎望子成龙,曾拜托马连良带小奎去北平尚小云的荣春社科班学习。韩锡麟专工老生,曾与著名京剧艺术家梅葆玖合演,与杨维君合演《西施》,现有唱片传世。与丁至云在中国大戏院主演《武家坡》,与李友山合演《大登堂》饰薛仁贵。曾与梅兰芳大师的高足舒昌玉一同前往天津演出。韩锡麟虽然资料不详,但是根据现有信息来看,韩锡麟在上海伶界也是一位响当当的艺术大家。
韩金奎众多弟子中,最出名的要数昆剧演员王传淞。1956年,王传淞受邀率浙江昆剧团进京演出《十五贯》,连演47场,观众7万余人次,毛主席两次观看了该剧。周总理更是称赞“一曲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王传淞把‘娄阿鼠’演活了”。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钮骠,是王传淞的弟子。
综上,韩金奎一门均为中国伶界艺术大家。目前通过各种信息已经找到他的后裔,韩云峰一脉后人生活在广州,韩锡麟一脉后人生活在上海,他们获悉慈溪还有亲戚,老房子还在,非常高兴,希望以后有机会来故乡看看。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中国京剧百科全书》《当代名伶传》《〈申报〉京剧资料选编》《上海京剧志》及民国上海报刊
编辑: 李霞君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