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话改革|李国宏:勇当改革先行者 贡献更多市场监管力量
中国宁波网    2024年08月16日 06:4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对市场监管领域作出一系列更有分量、更为具体的重要改革部署,强调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宁波将如何立足全会部署,在市场监管领域启动新的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记者专程采访了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党委书记李国宏。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党委书记李国宏。

  核心观点

  ■坚守改革定力,保持改革张力,激发改革活力,推动市场监管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下好职能优化整合的“先手棋”,锚定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高水平安全的核心任务,形成一系列具有宁波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处理好“放”与“管”的关系,更好满足社会大众、经营主体的创业创新需求,更好维护群众实际利益,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活力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一共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李国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彰显强大的战略定力,向世界发出时代的强音: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读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把握好内在大逻辑。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共产党用40余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正确的前进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的实践路径,二者紧密联系、内在统一。要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不断破除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源源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活力、增添动力。

高科技企业生产场景。

  保持走在前列,以改革创新服务宁波高质量发展

  记者:《决定》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其中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从市场监管职能角度,我们的改革已经取得哪些成绩?

  李国宏:首先,从市场监管部门自身成长轨迹看,市场监管始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行政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

  市场监管部门整合了原工商、质监、食药、知识产权、价格监督与反垄断执法等职责,承担着“放管服”改革先行者、市场公平竞争维护者、安全底线守护者、消费者权益保护者、高效监管实践者、高质量发展推动者等重要职能。

  从市场监管事业改革实践成果看,宁波市场监管系统锚定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高水平安全的核心任务,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数字化改革、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等重大工程,围绕“三大体系”打造“四大标杆”,形成一系列具有宁波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一是锚定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深刻把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核心要求,迭代推进宽准入、简准营、优服务、易退出的商事制度系列改革,形成企业开办“1+0”、“准入即准营”极简化审批、企业注销“一件事”等宁波特色做法,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一日办结率均高达99%以上,简易注销占比达75%,相关指标跻身全国标杆城市行列,成为全国样板。

  深入践行“有感服务、无感监管”理念,统筹用好信用监管、法治监管、智慧监管“工具箱”,探索推进内部融合“一次查”、部门联合“一起查”、关联应用“精准查”的“内融外联”机制改革,创新打造行政合规指导全链服务网,构建“前置规范+全程服务+包容审慎”的全周期监管服务新模式,全市信用规则应用率达到99.84%,部门联合监管率达到50%,企业年报精准率提升到93.82%,有效减少对企业的无效干扰。

  抓住“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核心任务,深入开展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先行先试改革。2022年,宁波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全市省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达到131家,总量保持全省第一,实现区(县、市)全覆盖。

  二是锚定建设高质量发展体系,聚力打造“质量强国建设示范城市”和“知识产权保护标杆城市”。坚持把“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强市”作为市场监管部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推动商标专利、质量品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质量要素加快集聚。

  一方面,以推进实施“质优宁波”建设为引领,全方位提升质量支撑力。自2014年省政府实施对地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以来,宁波已实现“九连A”,全省首个“中国质量奖”在宁波诞生,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通过实施“标准化+”综合改革,近几年全市各级组织获得的国家级、省级标准创新贡献奖数量占据全省“半壁江山”。

  另一方面,以“13个全国率先”为目标,全领域拓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宁波先后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连续4年位居全国前二。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保险运营中心、首个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和维权互助基金均落地宁波。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考核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三、全省第一,为“甬企”“甬产”走出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锚定建设高水平安全体系,全力打造“民生安全示范标杆城市”。2022年,历经八年磨一剑,宁波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此后,借助全省数字化改革东风,宁波食品安全工作在全新起点上,再次进入改革“快车道”,先后落地运行“浙冷链”“浙食链”“外卖在线”“市场在线”“阳光系列”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成功打造进口商品GM2D示范标志性成果,推动宁波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共同富裕建设重大改革开展以来,宁波进一步提炼经验成果,推动形成以养老助供餐、校园食安智治、放心农贸市场建设等为标志的市域食品安全治理品牌“甬有食安”。目前,宁波食责险保额达到917.25亿元,其规模全国领先;建成高星级农贸市场223家、覆盖率86.1%,双双位居全省第一。持续放大“放心消费在宁波”的品牌效应,动态培育放心消费单位3.3万家、放心消费商圈88个,投诉举报综合处置效能保持省内领跑,是全省唯一获评全国市场监管12315综合效能优秀的单位。消费纠纷源头治理成效明显,“保险赋能放心消费宁波实践”成为全国最佳案例。

高星级菜市场一角。

  紧盯“市场”与“监管”,促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记者: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将改革推向深入?

  李国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在新一轮改革中,我们将继续围绕“市场”和“监管”两个关键词,把握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重点在三个方面努力。

  首先,坚守“以民心为中心”的改革初心,全力打造最优市场环境。无论是继续给市场松绑的“放”,还是更好地用好手中权力的“管”,其根本目的都是更好满足社会大众、经营主体的创业创新需求,更好维护群众实际利益,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所以,一是把握公平公正。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牵引,充分发挥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职能,全面贯彻《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开展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环境优化提升专项行动,加强公平竞争审查要素保障,持续提升宁波“全国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成效。二是推进便利便捷。以“群众有感”为首要标准,持续深化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增值化服务,迭代推进市场监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构建“一站式”办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展企业准营“一件事”应用。强化经营主体信用画像,丰富“信用+监管”场景,深化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以信用赋能企业发展。三是保障安心放心。进一步擦亮“放心消费城市”名片,迭代升级经营主体参与放心消费建设制度体系。

日常监管。

  其次,保持“循法规破常规”的改革张力,高效回应民生需求。处理好“放”与“管”的关系,确保“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即可为”。一方面,强化法治理念,推进“法治市监”建设,积极融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重视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和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探索推广融入基层治理的最优方式路径,加快构建“简案快办、要案严处、类案同治”执法新模式,全面提升综合执法效能。以自身执法能力水平的提升,深入践行“四个最严”要求,坚决守住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领域“整体安全”底线。另一方面,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面对日益复杂的监管形势和多元化利益诉求,敢于突破常规、消除“卡点”,既体现执法力度,也体现民生温度、共富热度。深化食品安全集成改革,高标准打造“甬有食安”“甬尚好市”等市域品牌,在养老助供餐、校园食安智治、快检一件事改革、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等领域打造更多富有宁波特色的标志性成果。以“两新工作”为契机,加快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集成改革,健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综合整治机制,充分发挥质量技术支撑和标准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行业生态,实现更高水平安全。

  最后,激发“以动态优生态”的改革活力,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从全链条全流程的关联视角出发,及时调处政府和市场关系,进一步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一方面,更好地统筹市场监管职能要素,推动“品牌+质量+标准”综合赋能,一体推进完善“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认定延展增效机制、加快计量监管改革创新、深化绿色认证集成改革、创新检测认证服务发展机制,为企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全链保护生态,一体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等各项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加快推进落实涉外知识产权全链条防控机制、数据知识产权改革、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等重点任务,更好保护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与此同时,勇于试水新领域新业态监管,创新平台经济发展和监管机制,加快推动完善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做优做强跨境电商宁波样板。面对改革中新生问题,始终保持辩证思维、发展眼光,努力在动态平衡中实现波浪前进,形成良性循环。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王岚 通讯员何梦艺 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一把手话改革|李国宏:勇当改革先行者 贡献更多市场监管力量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4-08-16 06:46:0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对市场监管领域作出一系列更有分量、更为具体的重要改革部署,强调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宁波将如何立足全会部署,在市场监管领域启动新的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记者专程采访了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党委书记李国宏。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党委书记李国宏。

  核心观点

  ■坚守改革定力,保持改革张力,激发改革活力,推动市场监管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下好职能优化整合的“先手棋”,锚定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高水平安全的核心任务,形成一系列具有宁波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处理好“放”与“管”的关系,更好满足社会大众、经营主体的创业创新需求,更好维护群众实际利益,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活力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一共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李国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彰显强大的战略定力,向世界发出时代的强音: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读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把握好内在大逻辑。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共产党用40余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正确的前进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的实践路径,二者紧密联系、内在统一。要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不断破除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源源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活力、增添动力。

高科技企业生产场景。

  保持走在前列,以改革创新服务宁波高质量发展

  记者:《决定》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其中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从市场监管职能角度,我们的改革已经取得哪些成绩?

  李国宏:首先,从市场监管部门自身成长轨迹看,市场监管始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行政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

  市场监管部门整合了原工商、质监、食药、知识产权、价格监督与反垄断执法等职责,承担着“放管服”改革先行者、市场公平竞争维护者、安全底线守护者、消费者权益保护者、高效监管实践者、高质量发展推动者等重要职能。

  从市场监管事业改革实践成果看,宁波市场监管系统锚定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高水平安全的核心任务,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数字化改革、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等重大工程,围绕“三大体系”打造“四大标杆”,形成一系列具有宁波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一是锚定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深刻把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核心要求,迭代推进宽准入、简准营、优服务、易退出的商事制度系列改革,形成企业开办“1+0”、“准入即准营”极简化审批、企业注销“一件事”等宁波特色做法,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一日办结率均高达99%以上,简易注销占比达75%,相关指标跻身全国标杆城市行列,成为全国样板。

  深入践行“有感服务、无感监管”理念,统筹用好信用监管、法治监管、智慧监管“工具箱”,探索推进内部融合“一次查”、部门联合“一起查”、关联应用“精准查”的“内融外联”机制改革,创新打造行政合规指导全链服务网,构建“前置规范+全程服务+包容审慎”的全周期监管服务新模式,全市信用规则应用率达到99.84%,部门联合监管率达到50%,企业年报精准率提升到93.82%,有效减少对企业的无效干扰。

  抓住“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核心任务,深入开展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先行先试改革。2022年,宁波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全市省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达到131家,总量保持全省第一,实现区(县、市)全覆盖。

  二是锚定建设高质量发展体系,聚力打造“质量强国建设示范城市”和“知识产权保护标杆城市”。坚持把“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强市”作为市场监管部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推动商标专利、质量品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质量要素加快集聚。

  一方面,以推进实施“质优宁波”建设为引领,全方位提升质量支撑力。自2014年省政府实施对地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以来,宁波已实现“九连A”,全省首个“中国质量奖”在宁波诞生,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通过实施“标准化+”综合改革,近几年全市各级组织获得的国家级、省级标准创新贡献奖数量占据全省“半壁江山”。

  另一方面,以“13个全国率先”为目标,全领域拓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宁波先后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连续4年位居全国前二。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保险运营中心、首个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和维权互助基金均落地宁波。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考核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三、全省第一,为“甬企”“甬产”走出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锚定建设高水平安全体系,全力打造“民生安全示范标杆城市”。2022年,历经八年磨一剑,宁波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此后,借助全省数字化改革东风,宁波食品安全工作在全新起点上,再次进入改革“快车道”,先后落地运行“浙冷链”“浙食链”“外卖在线”“市场在线”“阳光系列”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成功打造进口商品GM2D示范标志性成果,推动宁波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共同富裕建设重大改革开展以来,宁波进一步提炼经验成果,推动形成以养老助供餐、校园食安智治、放心农贸市场建设等为标志的市域食品安全治理品牌“甬有食安”。目前,宁波食责险保额达到917.25亿元,其规模全国领先;建成高星级农贸市场223家、覆盖率86.1%,双双位居全省第一。持续放大“放心消费在宁波”的品牌效应,动态培育放心消费单位3.3万家、放心消费商圈88个,投诉举报综合处置效能保持省内领跑,是全省唯一获评全国市场监管12315综合效能优秀的单位。消费纠纷源头治理成效明显,“保险赋能放心消费宁波实践”成为全国最佳案例。

高星级菜市场一角。

  紧盯“市场”与“监管”,促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记者: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将改革推向深入?

  李国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在新一轮改革中,我们将继续围绕“市场”和“监管”两个关键词,把握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重点在三个方面努力。

  首先,坚守“以民心为中心”的改革初心,全力打造最优市场环境。无论是继续给市场松绑的“放”,还是更好地用好手中权力的“管”,其根本目的都是更好满足社会大众、经营主体的创业创新需求,更好维护群众实际利益,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所以,一是把握公平公正。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牵引,充分发挥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职能,全面贯彻《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开展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环境优化提升专项行动,加强公平竞争审查要素保障,持续提升宁波“全国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成效。二是推进便利便捷。以“群众有感”为首要标准,持续深化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增值化服务,迭代推进市场监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构建“一站式”办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展企业准营“一件事”应用。强化经营主体信用画像,丰富“信用+监管”场景,深化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以信用赋能企业发展。三是保障安心放心。进一步擦亮“放心消费城市”名片,迭代升级经营主体参与放心消费建设制度体系。

日常监管。

  其次,保持“循法规破常规”的改革张力,高效回应民生需求。处理好“放”与“管”的关系,确保“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即可为”。一方面,强化法治理念,推进“法治市监”建设,积极融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重视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和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探索推广融入基层治理的最优方式路径,加快构建“简案快办、要案严处、类案同治”执法新模式,全面提升综合执法效能。以自身执法能力水平的提升,深入践行“四个最严”要求,坚决守住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领域“整体安全”底线。另一方面,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面对日益复杂的监管形势和多元化利益诉求,敢于突破常规、消除“卡点”,既体现执法力度,也体现民生温度、共富热度。深化食品安全集成改革,高标准打造“甬有食安”“甬尚好市”等市域品牌,在养老助供餐、校园食安智治、快检一件事改革、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等领域打造更多富有宁波特色的标志性成果。以“两新工作”为契机,加快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集成改革,健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综合整治机制,充分发挥质量技术支撑和标准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行业生态,实现更高水平安全。

  最后,激发“以动态优生态”的改革活力,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从全链条全流程的关联视角出发,及时调处政府和市场关系,进一步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一方面,更好地统筹市场监管职能要素,推动“品牌+质量+标准”综合赋能,一体推进完善“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认定延展增效机制、加快计量监管改革创新、深化绿色认证集成改革、创新检测认证服务发展机制,为企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全链保护生态,一体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等各项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加快推进落实涉外知识产权全链条防控机制、数据知识产权改革、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等重点任务,更好保护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与此同时,勇于试水新领域新业态监管,创新平台经济发展和监管机制,加快推动完善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做优做强跨境电商宁波样板。面对改革中新生问题,始终保持辩证思维、发展眼光,努力在动态平衡中实现波浪前进,形成良性循环。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王岚 通讯员何梦艺 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