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鹤:发展人工智能应加强协作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4-09-13 07:05:00
潘云鹤(王嘉彬摄)
人物名片
潘云鹤,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
核心观点
-文化产业在大模型的驱动下,会发生一次巨变,而这次巨变刚刚开始。
-不要只做ChatGPT那样的模型,思路可以更灵活些,应该充分利用基础模型、垂直模型和模型工具,构成各种各样的应用系统。
-未来,材料大模型将成为宁波在人工智能发展上实现量变的力量。
-把人工智能和原先的应用设备集合起来,变成新的智能化应用系统,这在赋能新型工业化中大有可为。
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人类
记者:您在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过程中有什么体验?
潘云鹤:我曾经让“文心一言”写了一首诗,主题是杭州的秋天。第一首诗写出来,我认为没有桂花的元素,于是,它就写了第二首诗:“杭州秋来桂香浓,金花怒放映日红。山湖如诗景色美,桂花飘香入人梦。”基本上还是押韵的。其实在它写之前,我自己也写了一首:“金银桂月日渐丰,瓜果豆蔬俱称雄。只待秋阳霁绵雨,满城无处不香风。”我觉得它写得不如我,因为它缺乏诗意。写诗需要有一些关键元素,以及灵感和诗意,它写得太直白了。这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现状,它的确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它只能做人类的助手,不能完全替代人类。
金田铜业的智能化生产线。(市经信局供图)
文化、医疗等产业将发生变革
记者:您认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商业化发展?
潘云鹤:人工智能过去三大要素是数据、算法、算力,ChatGPT出来后,大家认为三大要素转到了数据、模型、知识。人工智能大模型要在商业化上取得成功,除了数据、模型、知识这三大要素之外,还需要抓住第四大要素——用户。有专家说北京研发了很多大模型,有些公司不知道应用到哪里去。我们开玩笑说,可以请他们用到宁波来,宁波有很多场景可以提供。产业要取得成功,关键是要有很多用户。
此外,还有第五大要素,就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生成有了,创造也会随之而来。生成前所未有的东西,就是创造。我们只需要用数据对大模型进行训练,它就可以自动设计和生成,这是很大的进步。之后,人工智能一定会瞄准如何生成前所未有的东西。
记者:人工智能这两年发展很快,也有很多突破。除了技术上的突破,还会对哪些产业产生影响?人工智能如何让产业实现升级和转型?有怎样的应用前景?
潘云鹤:人工智能的突破会引起产业的巨变。我认为文化产业在大模型的驱动下,会发生一次巨变,而这次巨变刚刚开始。
大模型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但现在关键点不是自然语言大模型,而是这些大模型应用的公司,这就表现为产业。世界上大模型应用最好的Top50公司,每隔几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大模型应用的公司中有52%涉足了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图像公司、视频公司、音乐公司、语音公司等,而且视频、音频的质量迅速提高。比如虚拟数字主持人,跟前两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是,除了这些大模型应用以外,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工具出现了。那些一流的应用公司不全是自己做垂直模型,也有部分公司把很多工具连在一起,构成了自己的应用系统,其中最有名的中国公司是“字节跳动”。
所以,围绕大模型,各种各样的方法已经展开。比如网上出现了大量资源,要是把这些资源工具用好了,并梳理好了产业链,那么一条产业链就能打造一个成功的产品。关键是要熟悉这些资源、应用场景。我认为,千万不要只做ChatGPT那样的模型,思路可以更灵活些,应该充分利用基础模型、垂直模型和模型工具,构成各种各样的应用系统。
东方电缆的智能化生产线。(市经信局供图)
文化产业的变革主要是AIGC将使文艺创作与设计的效率与产业形态发生巨变。在这种巨变中,创作与设计的工具和平台会大量冒出来,使得全民参与文艺创作的时代到来。
因此,与此有关的数据、知识、模型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我们要培养大量既懂艺术又懂人工智能的人才,这样才能保证中国在这个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除了引发文化产业变革,人工智能还推动医疗这个传统产业的升级。今年7月,有报道称日本通过14万张X光胸片训练大模型,结论是大模型可以从患者的胸片中判断肺活量大小和肺功能好坏。而人从胸片中是无法看出肺活量的,这说明大模型可以发现人类看不到的东西、人类还没有具备的知识。这样发展下去,将形成大模型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的第三个方向,那就是去发现新的知识。这就可能使得医学走到治未病的发展阶段。此外,人工智能将来还可升级各种各样的医疗装备。
材料大模型将对宁波产业产生重要影响
记者:您认为宁波发展人工智能可以聚焦哪些产业?
潘云鹤:近年来,宁波已经成功打造了一批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应用示范,涌现了一批具有引领力和标志性的智能化产品。
目前,宁波也在研发一些垂直系统大模型,比如材料大模型。我认为,这些大模型可以“半开放”,拿一部分出来和其他企业共享,让大家重新构建数据、知识和新问题,这样大模型更容易向前发展。因为大模型想要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需要大数据处于全国领先。未来,材料大模型将成为宁波在人工智能发展上实现量变的力量。
另外,我了解到,宁波的“机器换人”起步较早,所以,宁波的市场和生产能力非常强大。在机器人产业链上,宁波如果把大模型套用进去,那么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我认为,材料产业的中心就应该在宁波,机器人产业的中心也应该在宁波。如何做到?我认为,这不但要有自己的模型,还要有数据、人才、设备,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占领制高点。
记者: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您认为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宁波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潘云鹤:宁波的人工智能已经从准备阶段进入产业的发展阶段,并到了新的转折点。宁波人工智能需要在思维投入和行动投入两方面入手。
什么是思维投入?比如我们从X光胸片中可以直观看到肺部结节、肺癌,但没有办法看到一个人的肺活量,而人工智能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当数据特征分散时,数据特征和人的感知不相吻合,人就无法得出结论,但人工智能可以用大数据将其归纳、总结。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机械加工的工艺上,机械加工有很多参数,但如何通过这些参数开展下一步行动,目前我们没有办法写出这个“规则”,导致人工智能无法进行“总结”。而我们可以打造“大模型”,让人工智能将数据变成“知识”,指导人类进行下一步动作。
其次是行动模拟。全国的人工智能都在跟着思维模拟做,但行动模拟也十分重要。我们在人工智能2.0中,将它拓展为三个方向:智能自主系统、人机融合智能增强系统、群体智能系统。
行动模拟有一个显著特点,且在产品之间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机器人、智能技术、无人机、智能生产线等产品的着眼点,最后全部指向智能自主系统。把人工智能和原先的应用设备集合起来,变成新的智能化应用系统,这在赋能新型工业化中大有可为。
记者:发展人工智能的行动模拟,宁波优势在哪里?
潘云鹤:我认为有三个优势。首先,发展人工智能行动模拟基本不会存在卡脖子问题。目前,我们被卡脖子的往往就是GPU,而人工智能的行动模拟一般使用40纳米、80纳米的芯片就足够了;其次,它和工业技术充分相连,这和宁波的产业有较高的契合度;再次,智能家电、无人机系统这些产品的信息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大部分是相通的,如果我们将系统中的部分内容模块化、标准化、芯片化。那么,通过芯片、系统的组合,就可以构成不同版本的智能产品,大大降低产品的价格。最终,可以直接推动宁波乃至全国的制造业智能化。
记者:您刚刚提到了智能产品,宁波正在筹办中国(宁波)智能产品创新大赛,您怎么看?
潘云鹤:去年我提出“瞄准智能产品,要多聚聚”,很高兴宁波采纳了我的建议,在今年下半年要举办这样一场全国性智能产品创新大赛,把全世界的智能产品都吸引到宁波来参加比赛,尽可能把好的产品留在宁波。
我认为,宁波发展人工智能不应该封闭式前进,而是要加强协作。首先,宁波各个企业要很好地开展协作。不但要在宁波市内开展合作,宁波和杭州、绍兴等地也应如此。许多事情,彼此之间都可以先联系起来,将产业链打通,把“好东西”引进来、推出去,强强结合,最后形成大家认同的“好东西”。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见习记者金宇涵 记者王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