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国宁波网讯 “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跨越,既需要科技创新,也需要智力支持。1999年,我市实施“一号工程”以来,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人才前来创业。但对众多来宁波创业的人才来说,宁波人才工程中的引才链、事业链、安家链、创新链、资金链环环相扣,使宁波这座城市独具魅力,行内人士有人也称甬城为一座“创业城”。
昨日上午,姜兵(右二)与同事在车间商讨模具加工工艺。
记者蔡铁锋徐科文胡龙召通讯员董杨光陈梓军宁冰李湘虹
引才链
从“珠三角”转战“长三角”
姜兵说,如果仅仅是为了待遇,当初自己就继续留在深圳发展了。
去年6月,33岁的姜兵来到位于宁波鄞州区高桥镇的宁波万盛实业有限公司,之前他已经在深圳这座“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城市工作和生活了11年。
12年前,姜兵从江西赣州一所机械中专学校毕业后,放弃了在当地企业就业的机会,只身一人闯深圳。在当地一家企业的模具制造车间,老实好学的姜兵像海绵吸水一样,逐渐掌握了加工模具的要领,成为公司技术骨干,而且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粤语。
“说实在的,那家公司待我不错,规模也比现在的公司大。但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总想在事业上闯出点名堂来。”姜兵说。昨天,记者见到他时,他和同事们正在为松下电器一个产品的17件配件开发模具。
最终促使姜兵从位于“珠三角”的深圳来到位于“长三角”的宁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孝心”。姜兵是家里的长子,在深圳期间,一直与家在赣州的父母分居。“现在好了,公司出钱在联丰新村帮我租了一套临时过渡房,父母和老婆、孩子都接过来了。”姜兵满足地说。他悄悄告诉记者,公司还专门为他配备了交通工具。
“广东是中国模具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而宁波是中国人才竞争力较高的城市,模具方面的人才需求旺盛。两方面正好优势互补。”万盛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万盛公司主要为松下、东芝、三洋、飞利浦等著名电器制造商加工配套产品。为此公司聘请了一名日本专家负责企业管理,而核心技术部门模具部则由姜兵担纲。
几个月前,美国一家医疗器械制造商的代表在宁波寻找加工企业时,姜兵取得了美商信任,为公司争取到了订单。“公司今后就是往精密加工方向发展,提供技术含量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得到丰厚的回报。”姜兵说。
姜兵领导的模具部,除了满足本公司的生产需求,还为周边地区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按我的目标,未来几年内,把模具部发展成为在当地占主导地位的商品模具制造基地。”姜兵满怀信心地说。
像姜兵这样的技能型人才,“十一五”期间,我市每年将培养10万人左右,到2010年,全市技术工人的总量由目前的43.69万人增加到84万人。
“从今年起,市政府每年将安排1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高级管理人员、高技能人才和生产一线企业职工培训补贴,每名参加培训的职工可获得300元到2000元不等的补助。”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称。
事业链
从“待遇留人”到“事业留人”
去年至今,宁波工程学院累计引进博士10余名,大多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理工学院等名牌学府,目前已有半数人出了科研成果,并申请市自然基金。其中今年5月份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远嫁”工程学院的杨为佑博士,是研究纳米材料的,目前其科研课题不仅获得市自然基金,而且正在申请省级和国家级自然基金。
为何这批高学历人才来宁波的适应期如此短?“以前我们是靠待遇留人,现在我们更注重事业留人。”宁波工程学院人事处的张老师说。几年来,全院引进各学科教授32名、副教授20名、博士12名。
下面一个小例子也许是最好的佐证。一个偶然的机会,同为化工专家的高浩其院长听到了邵双喜这个名字。回到办公室,高院长拿起电话盛情邀请邵双喜来院参观,亲自带领化学工程分院的负责同志一起陪同邵双喜考察学院的教学和实验设施。把学院的各种困难一一说给邵研究员听,请他帮助描画化工学科建设蓝图。邵双喜既为宁波工程学院的真诚而感动,又为自己已与另一所知名高校达成调转意向而为难,但学院更为先进的科研设备,更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视才为宝的理念,使他选择了宁波工程学院。邵双喜来院后,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和四川大学合作,在皮革化学及材料研究上取得突破,冲破欧美绿色技术壁垒,为企业创造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
张老师介绍,学院除给予引进人才20多万元的安家补贴,还免费提供设施齐全的周转房。由于他们人生地不熟,购房时学院老师帮着参谋,甚至上街买生活品也有老师领路陪同,更不用说爱人工作、子女上学等问题了。
安家链
“安家”才能“安心”
“只有让引进的这些高级人才安下家来,他们才能更好地为公司服务。”昨天,记者在高桥镇的另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宁波华缘玻璃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采访时,公司有关人士说。该企业生产的复合材料不仅用于汽车制造等行业,甚至用在飞机制造当中。记者看到,公司去年投资近300万元建造的“华缘专家楼”即将投入使用。
高桥镇一名工作人员诙谐地打了一个比方,外地人才与宁波“联姻”,就像两个人结婚,结婚前也许不用花很多力气,关键是婚后的日子里,“夫妻”如何稳定、和谐地相处。
以往几年,我们做了很多吸引人才的工作,如实行“无门槛引才”政策,搭建各种引才平台,给人才发放交通费等。但这些工作主要侧重于“引”。“吸引人才,首先是‘吸’,只有‘种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有关人士认为。
宁波这几年房价涨幅过高,一些人才想来宁波,但望“房”兴叹、因“房”生畏、因“房”而退。“不完善人才住房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是有困难的。”有关人士指出。
市外专局有关人士认为,宁波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国外人才来宁波生活不方便,我们至今没有一张宁波城市的英文地图。记者了解到,去年我市创办了一所可供外籍人士子女就读的国际学校。
今年3月底,余姚市率先在我市建成投用首期1万余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慈溪600套人才公寓明年下半年将交付使用。鄞州区计划在2年内完成总建筑面积达99957平方米的人才公寓。
市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张少杰介绍,根据宁波市关于大力引进人才和智力实施办法,引进单位要积极为引进人员解决生活住房。住房面积的标准:两院院士160平方米;国内有知名度的高级专家120平方米;正高级职称人员110平方米;博士和副高级职称人员100平方米;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85平方米。需临时租房的租金原则上每月1000元以内,每年按实报销。
根据《宁波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市按现行统计口径人才总量达到80万人,每万人口人才数为1300人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55万人,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900人以上。
“我市在引才引智方面可谓不惜血本,光市财政安排的专项经费就达近5000万元。”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有关人士介绍。
创新链
创新关乎企业生死存亡
有关部门做过一项调查,接受调查的41%的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的研发机构,有54%的企业没有与外部研究机构或高校建立科研合作,有85%的企业不懂自主创新包括哪些方面,习惯于沿袭按部就班的传统生产方式。去年,宁波获授权专利3985件,但发明专利只有157件,占总数的3.9%,这个比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1位。
“缺乏自主创新,必然受制于人;缺乏设计产业的支撑,制造业就缺少发展后劲。”市科协副主席王文玲表示,“本次人才科技周期间将举办的2006中国宁波世界创新工业设计展览会系列活动,就是为了提升宁波企业的工业设计能力。”
事实上,这几年宁波一直在积极引进大院大所,借助“外脑”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十五”期间,我市共引进10家大院大所,引进共建了130多个技术开发机构,平均每年有超过30家科研机构落户甬城。今年8月,我市启动了研发园区的建设,到2008年,园区将集聚高水平研发机构超百家、创新服务机构和创业企业超千家、科技人才超万名。
在不久前结束的2006宁波市发明创造大赛上,组委会一个月内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620件参赛作品,来人来电咨询5000多人次,大赛网站点击率突破1.5万人次。“作品有出自77岁高龄的老人之手的,也有出自12岁孩子之手的,市民的自主创新热情超乎想象。”
资金链
创业资金雪中送炭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的卢康,连续参加了三届中国宁波科技创业计划大赛。俗称“大嘴盘”的数码相机存储卡转存器是他第一届的参赛项目,比赛结束后,卢康就在宁波市科技园区创业中心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宁波市科技园区三合数码电子有限公司。2003年6月底,根据参赛项目研发的“大嘴盘”产品一问世,立即受到了数码摄影爱好者的普遍欢迎。如今,这一产品已远销美国、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如果在创业初期没有获得宁波市20万元创业资金的资助,我们也很难取得今天的成绩。”卢康坦言。
但有些科研项目就没有这般幸运了。如某生物研究所的“生物抗菌排毒饲料添加剂”项目,已与一外资公司达成投资合作意向,总投资额为1200万元,对方承诺只要完成中试,就可以合作,但该研究所缺乏足够的中试资金,中试进程缓慢。
据了解,在本次人才科技周期间将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宁波科技创业计划大赛颁奖暨成果推介会已经吸引了众多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我们的大赛评审团,都由国内知名风险投资公司的专家组成,从初次培训、入围后针对性辅导,到颁奖推介,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见到风险投资公司的踪影。”中国宁波科技创业计划大赛组委会有关人士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历届参赛项目与投资机构达成的融资规模已超过8000万元。
“我们正在积极加强科技投融资平台建设。”市科技局人士介绍,政府将利用基金、贴息等形式,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
编辑: 胡晓云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