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中国企业在行动: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稿源: 人民日报  | 2009-01-05 08:38:49

  盘点2008,对企业和企业家来说,感受一定十分复杂。

  2008年是起伏跌宕的一年。与2007年的好日子比,真的是冰火两重天。

  年初,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不期而至;春末夏初,“5·12”汶川大地震瞬间发生……特别是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快速蔓延,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经济体再到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明显增多。到年末,中国的工业增速下滑,企业停产半停产骤增,以往效益好得让人眼红的大企业,也开始效益大减甚至亏损……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开始感受到越来越浓的寒意。

  2008年的严冬给企业带来的寒意是近年少有的。面对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在2009年大幕初启之时,相信会有许多企业在痛苦地思考:“中国经济的春天还会再降临吗?”

  其实,冬天不是骤然降临的,有偶然也有必然。就像四季有寒暑,经济发展也有周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周期。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后,中国经济步入了黄金发展的十年。在这个周期里,中国经济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格局,GDP的增长率曾高达12%左右。搭乘这辆经济快车,中国企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企业利润增长曾高达百分之二三十。我们回想一下不难发现,就在这十年里,中国企业的块儿头发育极快,进入世界500强的数量迅速增长;中国到海外上市的企业不仅数量大增,而且屡创股市神话;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方式也悄然变化,到海外并购大的跨国公司也时有所闻……但是,发展有繁荣也会有萧条,经历了黄金十年,经济的调整不可避免。特别是,当经济周期的调整与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衰退碰头对脸时,冬天就越发寒冷,阵痛就格外剧烈。

  度过冬天靠什么?答案首先是靠信心。有信心,才能稳定预期看好未来;有信心,才能有勇气面对挑战克服困难;有信心,才能激发智慧拿出对策。信心来自何处?来自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局势的判断。中国虽然经济总量有望位列世界第三,但我们的人均GDP不到3000美元,7亿农民和几千万贫困人口的收入更是低。这是我们的差距,也是我们的增长空间,是他国不可比拟的巨大的内需潜力。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条件。30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政府积累了应对各种危机的经验,企业练就了市场竞争的本领,这些给了经济增长不竭的动力与活力。眼前我们虽然身处困境,但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任务没有完成,现代化发展的道路没有中断,我们的比较优势也仍然存在。只要我们认真研判中国国情,就没有理由不充满信心。

  度过冬天靠什么?还有一个答案是靠内功。中国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经历过几次经济发展的难关,而每次困境之中,总有一些企业比别人活得好,比别人更能抓住机遇。就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一些出口企业已经迅速并成功地把船头调向了新兴市场,从而避免了因为欧美发达市场订单萎缩而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在国内家电企业因为市场下滑而出现大量亏损时,家电下乡成了龙头企业过冬最暖的棉袄。这些企业之所以有比别人更强的生存能力,就是因为有敏感的市场嗅觉,有日积月累建立的良好的管理基础。冬天是对企业生存发展的挑战,也是企业增强生存发展本领的机遇。企业要抓紧时间投身“冬练”队伍,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紧日子苦日子里强筋健骨。否则,只会在温暖中生活,即使没有这个冬天,也会在下个冬天被市场竞争无情淘汰。

  在寒冷的冬天放眼望去,我们不难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行动了!机会寓于挑战之中,部分市场的萎缩,意味着另一些市场的发展;部分企业的困境,意味着另一些企业的崛起。可以肯定,春天到来的时候,那些坚持“冬练”、有备而来的企业,那些善于审时度势、捕捉机遇顺势发展壮大的企业,一定会成为市场竞争的新英雄。

  也许冬天比我们准备的还要长,也许困难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不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位企业家这样鼓励自己的同行:“当你最深地感受最坏的时候,离冬天结束已经不远了,必须要挺过去!”(阿朱)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