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拓市场挖潜力
■国家的长期发展需要钢铁工业的强力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都离不开钢铁工业发展
“金融危机给钢铁企业带来的困难是多方面的,订单不足,价格下跌,库存上升,成本升高,效益下滑。太钢采取‘以推出新品扩大市场、以优势产品升级稳固业务、以内控降本支持市场、以质量改善赢得市场、以快速反应适应市场’的举措,积极应对这场严峻的考验。”太钢集团董事长李晓波说。
针对诸多困难,李晓波提出“三只眼睛看世界”。“第一只眼睛”看客户,就是要把最合适的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最需要的客户手中。“第二只眼睛”看同行,就是要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同时,太钢睁大了“第三只眼睛”,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机遇,开发新的市场、引导消费,寻找新效益增长点。
2008年11月,每年一度的太钢钢材用户座谈会在海南三亚举行。“在经济危机冲击下,许多经销商不愿意接近钢铁企业。这个时候自己一定要有信心,而且要把这种自信最快时间传达给客户。”李晓波说。会上,来自美国、韩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客户代表们表示,愿意采取积极措施共同在危机中创造机会。
在寻找订单的同时,太钢进一步优化原料结构和工艺流程,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向市场提供独有和差异化优势的产品。李晓波告诉记者,目前,一大批循环经济工程,如冷轧废混酸再生、发电冷凝水回收、干法除尘项目等在太钢正日夜加紧施工,节能减排已成为太钢新的效益增长点。
我国钢铁业正遭遇着最残酷的“寒冬”。统计显示,去年钢铁行业波动剧烈,国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在7月上中旬达到全年最高位后,8月份又开始从高位迅速下跌,到11月中下旬跌幅达37%。而从11月下旬至今,钢材价格全面保持低位振荡格局。到10月末,71家大中型钢厂有42家出现亏损,亏损面约为60%。消化2亿吨高价的铁矿石库存还需时日,需求的萎缩直接将钢铁业高成本的弊端暴露出来,钢材出口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虽然目前我国的钢铁工业出现了一些复杂多变甚至下滑的局面,但是国家的长期发展需要钢铁工业的强力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都离不开钢铁工业发展。”太钢不锈股份公司总经理刘复兴说。在他看来,这场危机不会改变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态势。
企业自身努力的同时,政府把钢铁行业列入了重点振兴行业,通过出口关税调整、行业技术改造、钢材收储和引导钢铁企业重组等一系列措施来确保钢铁行业健康发展,这些措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原国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