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2-19 10:25:32

  过去一年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本报讯毛光烈市长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08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创业创新取得积极成效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面对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影响,市政府在中共宁波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战略,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取得新成就,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梅山保税港区获批建设,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去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964.1亿元,增长10.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0.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0.4亿元,分别增长12%和18.6%。集装箱吞吐量1084.6万标箱,增长16%,进入世界港口前10强。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50元,分别增长13.4%和13.9%。新增就业岗位13.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0.5%左右(含宁波钢铁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幅度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十方面实事全面完成。

  毛光烈市长说,一年来,市政府围绕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应对,有效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力帮扶企业发展。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保稳促调19条意见、金融保障18条措施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23条政策。大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服务,促进企业上市融资,信贷投放总量增长17.9%。全面开展清费减负行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临时下浮社会保险费缴费比例,暂停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150项,减轻企业、个人负担60亿元。加强煤电油运的综合协调,推进各类人才和劳动者的培训。

  扩大内需确保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实施重大项目建设会战攻坚,制定扩大内需12条措施,建立健全责任分解、任务督查和领导干部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北仑四期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建成投用,镇海炼化100万吨大乙烯等项目加快推进,杭甬客运专线等项目开工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深入实施“商贸活市”战略,加快城乡商贸流通设施和商业网点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商品流通安全和市场运行监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6%。

  创新服务破解难题。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企业一线,全面开展“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通过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咨询8718服务平台等措施,切实帮助企业发展。组织4000多名机关干部对口服务企业1.2万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难题4700多件。全市形成了多方联动、共克时艰,力保企业稳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着眼长远,大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制定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和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引进金融机构18家,举办会展活动276个,旅游总收入增长18.4%,完成服务外包额31.2亿元,软件业产值增长40%。工业转型发展稳步推进,实现工业总产值10937亿元,增长13.9%;新产品产值增长12.4%。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特色农业、开放型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比重稳步提高,新增农业产业基地22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实施科技研发投入资助计划,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专利示范(试点)企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22.1%。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77家,专利授权量9882件,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中国驰名商标76件。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大院大所和武汉、西安等中西部城市的科技合作进一步深化。

  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启动新一轮生态市建设,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农村农业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推进重点区域、流域和行业的污染整治,加大城区内河截污治理力度。财政环境保护支出增长42.9%。抓好节能宣传引导,大力推进企业节能和全民节能行动。实施循环经济试点,推进“24·10”减排工程,强化减排考核、监测和统计,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成投用,污水日处理量达到89万吨。

  (三)统筹兼顾,积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实施新一轮“百千工程”,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建设,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新增全面小康示范村47个、环境整治合格村319个,标准海塘维修加固工程全面完成,“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实现全覆盖。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68公里,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50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两年完成。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64个。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加大东部新城开发建设力度,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一期等项目建成投用,机场快速干道、绕城高速连接线等项目开工建设,铁路南站客运枢纽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江北新城规划启动,镇海新城建设积极推进,鄞州新城区初具规模,宁波国家高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建设进一步推进。余慈地区统筹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健全,区域内交通道路等统筹建设步伐加快,杭州湾国际商务健身高端服务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象山港区域保护开发取得新进展,主要功能区块实质性启动,象山港大桥开工建设,财政转移支付奉化、宁海、象山三县(市)同口径增长47.1%。

  加快港口和集疏运网络体系建设。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宁波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枢纽中心、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等项目进展顺利,一批码头(泊位)正式对外启用。加强与上海及省内港口的合作,推进内陆无水港建设,港口揽货体系不断健全。积极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象山三门口跨海大桥、大碶疏港高速等项目建成通车,甬台温铁路宁波段、栎社机场国际货运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

  (四)强化创新,着力构建改革开放发展新格局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展综合配套改革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国资监管深入推进。探索直接融资渠道,制定公司股权出质登记、专利权质押贷款等政策意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和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深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全面实施。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宁波模式”初步形成。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从开放立市向开放强市转变。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78.4亿美元,增长20.1%。实际利用外资25.4亿美元。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增长36.7%。加快开发区(园区)和城市功能区转型发展。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的合作,对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工作实质性启动。推动与国内外重点城市的合作交流,成功举办甬港经济合作论坛、“新加坡·宁波周”和“武汉·宁波周”等活动。实际引进内资186.5亿元。“山海协作”和对口支持、帮扶工作继续推进,和衢州的资源与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口岸、侨务、对台、外事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以人为本,加快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扎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健全就业援助机制,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6.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三项新社保制度,基本建立了惠及城乡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保体系。财政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增长32.3%。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生活困难家庭帮扶标准稳步提高,发放失业救济金1.7亿元。启动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1.9万人次受惠。新增廉租房保障家庭3477户,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8万平方米、建成58万平方米,完成老小区整治22个、受益居民1.7万户。

  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创新学前教育办学管理体制,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和困难家庭子女就学帮扶行动。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人才总量达到69万人。启动第二轮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推行廉价药物制度,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探索医疗纠纷“宁波解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宁波文化广场建设正式启动,宁波(鄞州)博物馆建成投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档案史志稳步发展。网络文化管理得到加强。奥运火炬在宁波成功传递,城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群众信访工作,大力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出色完成奥运安保任务。强化公共安全,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数字化城管和社会管理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市场组织保障,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强化重点食品源头控制,推进农村“十小”行业整治,有效处置了成品油供应紧张、问题婴幼儿奶粉等突发事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及百日督查活动,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5.8%、6.2%和17.3%。推进现代化和谐社区建设。民族、宗教关系融洽和谐,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支持国防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活动,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六)转变职能,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沟通。认真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市政协常委会意见建议办理落实工作,办结市人大代表建议618件、政协提案529件,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48件,提交地方性法规议案4件,制定修改政府规章7件。

  加快创新型政府建设。全面推进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深化实施行政决策专家论证、社会听证和合法性审查制度,成立发展规划院、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和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加强事关长远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核机制,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改善民生等指标列入重要考核内容。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推进各类规划的落实。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规范。

  强化廉洁型政府建设。深入开展新一轮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各类评比达标活动,建立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网络系统。规范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采购,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督,严格财政节支,市级机关公用经费压缩5%。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商业贿赂治理力度,纠风治乱工作有效推进。

  面对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紧急启动应急响应,迅速组织毁损设施抢修,及时恢复对外交通,保障市场供应,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市全力支援抗震救灾,向灾区捐赠款物8.3亿元,派遣特警、消防、卫生等救援人员2400多人,圆满完成过渡安置房援建任务,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