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豫、湘、赣、川、渝6省市
返乡农民工
再就业调查
这是一次特殊的记者调查。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中国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遭受到了严重“创伤”,接踵而来的企业倒闭、裁员或放假导致大量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失业或提前回家,金融风暴吹乱了他们像候鸟一样“东南飞”的迁徙节奏。
对于冬春之交的中国农民工而言,显得格外冷。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中国1.3亿农民工中,有2000万人因金融危机失业返乡。这一状况,是近十几年来罕见的。
今年,处理好待业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今年各级政府的新挑战。农民工求职的“成本”与政府的管理“成本”双增高,都在经历着阵痛。
于是,自上而下都在行动,农民工返乡人数和就业记录数据从农村到省都要定期层层报告到北京;中国官方的研究机构陆续发布关注农民工就业报告;各地方政府开始出钱为农民工集体办班培训,开始为农民工的生存技能着急……。
那么,中国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能否有效地帮助农民工顺利就业?针对目前情况,《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牛年春节过后奔赴湖南、重庆、河南、江西、安徽、四川等主要农民工输出地,就农民工就业现状以及各地政府采取的举措进行深入采访、调研。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汪孝宗、曹昌、王勇、董显平、夏一仁、黄冬 等/报道
农民工“返乡潮”
1月28日,即农历大年初三,在被誉为“中国农民工潮头”的安徽省阜阳市火车站,却人流稀疏,比往年同期冷清了不少。在往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农民工返回打工地的高峰期,在火车站周边到处是簇拥的人群,拥挤不堪。
今年的这个冬季,对广大农民工来说,或许是从未遭遇过的“寒冬”。由美国引发的 “金融海啸”“席卷”了中国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外向型企业。由于来自国外的“订单”锐减,这些企业纷纷限产、停产或者外迁、倒闭,带给农民工的是裁员或减薪,使部分农民工黯然失业、提前返乡。
远在万里之遥的“金融危机”,已悄然裹挟、改变了部分中国农民工的命运,使得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直接面临“就业危机”。
王正生“提前回家”
2月10日,即农历正月十六,往年在上海“打拼”的王正生,今年却从安徽定远老家赶赴北京。
他是去年在离春节还有40多天的时候,从上海回到安徽老家的。在离开上海之前,他在一家工厂做木工,由于“订单不足”,工厂歇业,他在厂里“休息”了近20多天。眼看工厂复工“遥遥无期”,他只得“提前返乡”。
这些年来,凭借娴熟的木工手艺,王正生每月都有数千元的工资进入“腰包”,在村里率先盖起了两层小楼。每次回家过年,都会受到英雄般的“礼遇”,乡亲们围着他“问长问短”。
而今年,他“悄无声息”地“提前返乡”。在家里,他“足不出户”郁闷了近两个月。直到正月十三,他接到远在北京的一位老同学的电话,邀他到北京的一个建筑工地一同打工。他这才匆忙收拾“行囊”,来到北京。
“今年的这个‘年关’真是难‘熬’啊,现在总算找到工作了。”他告诉《中国经周刊》。尽管劳累一天,面带倦容,他依然难以掩饰内心“找到工作”的欣慰。
其实,像王正生这样遭遇的农民工,全国有数以千万计。自去年秋季以来,受金融危机以及其它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内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特别是沿海地区。导致就业岗位大幅“缩减”、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外出农民工面临“就业危机”,出现了“返乡潮”。
仅安徽等5个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统计估算,春节期间全国大约有2000多万农民工“提前返乡”。
据安徽省阜阳市有关部门提供给《中国经济周刊》的数据显示,阜阳市因企业关闭、破产,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有12.8万人,因企业停产、压产、歇业,暂时放假返乡的农民工有19.9万人。二者合计32.7万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14.5%。这一数据与全国1.3亿外出打工农民工有2000万失业返乡的统计数据颇为相似。
阜阳有975万人口,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的人口大市,也是闻名全国的劳务输出大市,是中国五大农民工集散地之一。全市每年外出务工总量达220乣22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以上。其农民工的流动情况,在全国颇具有代表性。
2008年12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也称,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就业的影响,大批农民工因企业裁员而返乡的现象,是近十几年来罕见的。
2000万人需要就业
“我工作不固定,有活就干、没活就闲着,就是打短工、干零活。有活干,最多一个月就1000多元钱;没活了,可能一个月一分钱都没有。”在北京东四“东城文化活动中心”建筑工地上,来自河南安阳的农民工未业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和一帮老乡“唠嗑”。他说:“今天晚上就在这里‘借宿’了,我明天一大早就要赶往几十里外的上地干活。全靠老乡帮忙,不然我就要‘露宿街头’了。”
未业明是水暖工,前几年工作、收入还相对稳定。今年春节回来以后,发现“形势大变”。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工地开工不足,至今他也没有找相对固定的工作,更没有稳定的收入。所以,他也不敢租房子住,在哪个工地干活,就找当地的老乡“借宿”。
实际上,未业明是处于“半失业”状态,过着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那么,像未业明这样处于“半失业”或完全失业的农民工有多少呢?
针对目前的农民工就业形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统计局、农业部等部门在综合分析有关数据和各方信息的基础上,对今年农民工春节前后的就业形势做出以下初步判断:
从劳动力供给角度分析,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今年返乡农民工中因各种原因已离开原工作企业的人数有所增加。考虑到部分返乡农民工暂时失去工作,加上农村部分新成长劳动力,节后需要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在2000万人以上。
从劳动力需求角度分析,一是根据对部分城市企业的调查,今年有64.5%的企业春节后有招工计划,表明经济增长依然具有相当的吸纳就业的能力;二是计划招工的企业数量与去年相比减少了20%,空岗数量减少10%;企业招聘时间普遍有所延后;三是要求新招员工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级工以上技能的比重,在历年持续提高的基础上,又分别上升了2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四是一些劳务输出大省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对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做出安排,正在落实之中。
有关部门综合上述情况分析认为,春节后一段时间内,城市企业对农民工的用工数量有所下降,招工时间推后,技能要求提高,就地就近就业门路有待落实。因此,春节后农民工的就业供求矛盾将比较突出, 引导有序流动就业和就地就近安排就业任务繁重。
“我国现在外出农民工数量约为1.3亿人,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为2亿人左右。”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介绍,目前,农村4.9亿劳动力中,已转入非农产业的约为2亿,在现有生产水平下,农业约需要1.8亿常年劳动力;因此,农村约有1亿多剩余劳动力,多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主要是中年以上的劳动力,并且主要表现为就业不充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依然艰巨”。
农民工就业“事关全局”
同样来自安徽定远的蒋健夫妇二人都在北京打工,孩子留在安徽交给父母照看。
“我们家种了10余亩地,每年收入只有2万元左右。而我们夫妻两个在外打工每年就可结余2.5万元,占到我们家总收入的大部分。”蒋健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他们现在生活接近“小康”了,一旦失去现在的工作,他们就要回去“过穷日子”了。
据有关专家介绍,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不是依靠农业收入,而是依靠非农业收入,特别是农民进城的打工收入。仅2002年与1998年相比,农民外出就业的劳务收入增长68.4%,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70%。
“近几年,我每年的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可结余近2万元带回家,是家里的主要收入之一,占我们家里总收入的一半。”王正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村里的青壮年劳力绝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弱妇孺“料理庄稼”,大部分家庭的收入就主要靠外出打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当前外出农民工回流,使农村就业压力增大。而一旦农民失去了外出务工的收入,想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决非易事。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761元,比上年增加621元,扣除物价指数增长了8%,农民收入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工资性收入的贡献“功不可没”,依然占据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
而眼下,支撑农民增收的工资性收入面临着较大“麻烦”。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拖累”,我国一些企业被迫“关闭或停工、减产”,导致农民工就业困难、工资水平降低,致使农民增收的形势更加严峻。
“庞大”而“有作为”的群体
实际上,我国的农民工数量是庞大而惊人的。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21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农村共有5.31亿劳动年龄人口(即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其中农民工总量接近1.32亿人。
对于当前部分农民工遭遇的“窘境”,2008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出通知指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工作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事实上,早在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已将农民工称之为城市“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创造了财富”。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肯定了农民工的巨大作用与贡献,第一次给农民工的历史地位予以“定性”。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来自农民工。
毫无疑问,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遍布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
寻觅就业的“济世良方”
为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明确要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春节前,就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春风行动”,旨在帮助求职农民工尽快实现就业。
据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介绍,“春风行动”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二是部署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三是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四是制定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五是部署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专项行动,保障农民工求职的合法权益。
“当前,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最为重要与紧迫。”莫荣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一方面,各地应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另一方面,各地要大力开发本地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对于各级政府所采取应对措施,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唐钧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些政策措施虽有效,但难以有实质上的突破。”
“这次我国北方遭遇大旱,虽然带来一些损失,但国家应抓住这一时机,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大力兴修水利和农田基础设施。不但可以解决农村旱涝灾害问题,而且可以缓解当地农民工的就业压力,但要在机制上保障‘以工代赈’的有效实施。”唐钧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车伟认为:“现在影响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是金融危机,有一部分人可能面临转换工作,其实是一种结构性的失业。对农民工来说,大量的就业岗位还是存在的。而且,目前国家采取的措施还是切实可行的,有效的。”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促进就业的根本机制。”莫荣表示,应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应提供各种创业服务。
企业该做什么
“在困难时期,企业更要履行社会责任,为国分忧、为民解困,尽量少裁员、尽可能不裁员,与员工共渡‘时艰’。”阜阳市嘉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强调,生产经营面临困难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岗位培训、轮换上岗、协商薪酬等方法,保留就业岗位,稳住员工队伍。
作为在北京最大的建筑劳务公司之一,阜阳市嘉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曾参与了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等大型工程的建设任务,解决了安徽、河北、河南、天津等10余个省市1万多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该公司挖掘、开拓生产经营空间,以“信誉至上”赢得客户,努力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不但做到了不裁员、不减薪,反而比往年多吸收近千名农民工就业。
为应对眼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今年2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措施办法,稳定就业岗位;引导国有企业稳定并增加就业;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事实上,解决就业问题应从稳定现有岗位做起,将“失业防线”提前到企业、提前到每个现有工作岗位。保护了一个企业,就是捍卫了一批就业岗位,就是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
为保护企业、减少失业,早在去年12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通知》指出,通过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其中提出的措施可简要概括为“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
“五缓”是指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缓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费;“四减”是指阶段性降低除养老保险外的四项社会保险费费率;“三补”是指使用失业保险基金为困难企业稳定岗位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以及使用就业专项资金对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给予补贴;“两协商”是指困难企业不得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对确实无力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在企业与工会或职工双方依法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可签订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的协议。
据初步估计,政策实施到位以后,有望阶段性减缓企业负担2000多亿元,稳定数千万个困难企业职工的就业岗位,有利于实现保就业、保增长、保稳定的目标。
农民工就业应避免盲目
“其实我很‘庆幸’自己在来北京之前,在老家重庆接受了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学的是机械维修专业。正因如此,我才被专业的建筑公司‘相中’。”徐中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而同村和他一起来的兄弟们,由于缺少“一技之长”,而被建筑公司“拒之门外”,目前还在到处找工作。
春节刚过,来北京不久的徐中富经朋友介绍,被一家专业建筑公司招聘为技术管理人员,月薪有3000元。在就业形势日益紧张的今天,他为自己能找到适合的工作而“庆幸”。
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用工需求带来冲击的影响,张车伟认为:现在农民工自身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差距很大,各地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和培训投入都不大。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因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和尚在城镇继续找工作的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补贴。
“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也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就业形势。一方面是失业保险基金大量积累,总量达到1000多亿元,用不出去;另一方面是大量农民工在失业时,得不到失业保险的救助。”唐钧指出,“我们现在应从失业保险基金1000亿里面拿出200亿进行职业培训,认真培训一下失业的农民工,等2乣3年金融危机结束时,我们正好培养出了大批的技术工人,职业教育体系也可以构建成型。”
对此,莫荣也表示: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创新,实施以项目为龙头的农民工政府培训计划,设计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培训的具体计划。比如,针对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迫切需求,可设立面向农民工集中行业的农民工岗位培训国家项目,选择建筑、煤炭等行业先行,再逐步推开,根据不同岗位和技能层次的要求,进行岗位培训。
对于眼下农民工就业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莫荣建议: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应摸准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势,落实好工作岗位,尽量在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外出打工,避免盲目外出找不到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暂时没有找到岗位的农民工,应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