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河上的高桥
浙东运河姚江边的河姆渡
甬江段的镇海渡
甬江段的梅墟老街
浙东运河现称杭甬运河,西起杭州三堡,经钱塘江航行27公里后,又经萧山、绍兴、宁波至镇海口出海,全长239公里,沟通了钱塘江与甬江之间的宁绍平原东西向水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浙东运河逐渐与京杭大运河融合,成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传统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向东延伸了239公里,为千年古运河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出海通道。
2008年11月,浙东运河正式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范围,浙东运河(宁波段)的保护与申遗工作也随之全面铺开。昨日,记者从宁波市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扩大)会议上获悉,经过我市各级文保部门的数月努力,浙东运河(宁波段)的“家底”初步摸清。
“家底”有多少
基本摸清
一直为浙东运河申遗呼吁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告诉记者:“我曾多次到宁波考察大运河的情况。令人欣慰的是,大运河宁波段的大部分历史文化遗存保存完好,这是宁波在大运河申遗上的最大优势。”那么,浙东运河(宁波段)的保护和申遗工作进行到哪一步了?昨天,在市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市大运河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交流了这方面的情况。
据介绍,至2009年4月底,全市所涉及的余姚、鄞州、江北、海曙、江东、镇海、北仑等7个县(市)区,共计39个乡镇(街道)的运河遗产资源专项普查工作基本完成,即将进入遗产点遴选和价值评估阶段,“目前,我们正在按照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要求,划定马渚、斗门、云楼、余姚古城、丈亭、慈江、慈城、陆埠、车厩、半浦、大小西坝、西塘河、镇海等重点区段,作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市大运河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
随着普查工作的深入,专家们还初步对浙东运河(宁波段)的地位与价值形成了完整的认识,“浙东运河除了沟通杭州湾南岸浙东地区的内河交通外,其主要目的与核心价值,是为大运河提供接轨对外贸易和海洋经济的优良海港。从历史演进和当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宁波以其独有的区位发展优势,为浙东运河对大运河的发展贡献和价值实现,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和最佳的选择。”
待遗产点遴选和价值评估完成后,浙东运河(宁波段)申遗将进入保护规划编制阶段。根据国家文物局的《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第一阶段编制要求》,大运河(宁波段)遗产保护规划的目标是确定大运河(宁波段)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和保护的基本要求,并为运河申遗建立基本的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