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浙东运河(宁波段)“盖头”初揭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9-05-08 13:47:59

  前世:“黄金水道”名不虚传

  据文献记载,古时在宁波三江水系航行的客、货运船只,为避外江潮汐、航道曲折多变等风险,大都选走塘河。根据考证,这些河道在两宋时期大都已经形成通航。到达宁波的内河航船,一般从宁波东渡门外的三江口换乘海船经甬江出海。同样,从南岭、福建等地以及日本来的海船,在明州驻泊后,改乘内河船,经浙东运河至杭州,与大运河对接,直达当时的最大商业城市扬州。唐代明州的水产贡品蚶子、淡菜等,就是取道运河,昼夜兼程运往长安的。南宋庆元元年(1195),明州从海外输入的商品已达160种,而元朝从宁波输入的贸易品种达220种之多。

  鸦片战争以后,宁波作为五口通商的城市之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港口贸易发生急剧变化。每年来往宁波港贸易的帆船就有约1200多艘,从内河及“浙东运河”来宁波港的船则有4000多艘。

  今生:运河文明再登文化的舞台

  经历朝历代的整治与疏浚,浙东运河(宁波段)成为了集灌溉、防洪、运输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上动脉,沿岸分布着众多由运河衍生的衙署、官仓、会馆、寺庙、驿站等景观,以及附着于大运河的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沿着运河,仅鄞州就有近十座古桥,包括望春桥、高桥。桥之外还有许多古渡口,名气大的如河姆渡、蓝公渡、半浦渡,古渡口附近有天灯遗迹。余姚城关运河上的武胜桥、通济桥、最良桥、舜江楼、龙泉山、皇山节制闸等,是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水工遗存和文化景观。

  而且,宁波城市文明的精华也几乎全在运河流过的地方: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以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等为代表的浙东学派、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以它山堰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文化,以保国寺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天童寺、阿育王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还有以梁祝故事为核心的爱情文化,招宝山下戚继光、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历史遗迹所体现出来的海防文化……另外,浙东运河(宁波段)的“文化之水”还滋养哺育了沿河的文化名城、文化名镇,比如余姚城、慈城古镇是明清浙东文化最集中的地方。

  随着杭甬运河纳入国家规划建设的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杭甬运河改造工程的建设完工,不仅使运河经济再次复兴,进入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流地位,而且还使运河文明再次登上城市文化的舞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编辑: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