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成为长三角“戏剧码头”
——市场运作激活高雅艺术演出市场
只靠实行高雅艺术演出补贴、推行高雅艺术低票价,并不意味演出的成本能自然下降,市民就会自动走进剧场。要想取得剧院赢利与市民文化享受的双赢,市场化运作机制成为剧院不二的选择。
市场运作能有效杜绝一些计划体制留下来的弊病,比如赠票现象。宁波逸夫剧院一直杜绝赠票,坚持所有的票从票房出售,追求自然上座率。以往经常会有这么一种情况:“想看的买不起票,有票的不一定想看。”按市场规律办演出,合理确定票价,不仅较有效地避免了这种尴尬,而且由于事先做好了相关调查工作,票价的确定能与市民的消费能力相适应,从而提高了出票率,满足了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剧院经营必须市场化,经营者只有在市场竞争中才能提高经营水平。而市场化运作的最终受益者还是剧院和观众。”逸夫剧院经理徐曙鸣表示。
市场化运作带来现代的营销理念。面对本地可利用的演出资源少、演出剧目比较单一的状况,宁波大剧院积极推进横向合作,努力建设以剧目为纽带的合作机制。利用较早加盟北方剧院联盟,占有演出信息相对广泛的优势,向区域内专业剧院辐射,平等协商后联手接团,降低演出成本,共同提高盈利空间。与此同时,利用自身剧目运作能力和市场优势,积极尝试与演出团体“分账制经营”,按比例分享票房回报。在票务营销中,积极尝试剧院专职营销与社会兼职营销及委托分销机构包销的多渠道营销策略,取得较好的效果。
针对不同的观众群,精心策划、精心设计,形成各具特色的演出系列,推出各具特色的演出季,是各大剧院普遍采用的营销策略。宁波音乐厅每年推出高雅艺术公益演出季,由于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和利时集团的大力支持,突出公益性,实行低票价,更好地面向普通市民。举办以越剧演出为基础,音乐、芭蕾舞、儿童剧演出穿插其间的演出季活动是宁波逸夫剧院多年的传统,演出季尽量降低演出票价,并安排免费公益专场。
演出季的低票价运作,给老百姓的高雅艺术欣赏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因此受到热捧。而举办演出季作为普及高雅艺术的有力载体,已经成为宁波演艺单位进行市场探索的一种有益方式。
市场化运作还促使各大剧院精心选择精品剧目,优化剧目结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务求丰富多样,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不同需求。宁波大剧院2008年共计演出126场,其中传统戏剧9场,占7.1%,芭蕾、歌剧、舞剧、话剧、交响乐、原创舞剧等55场,占43.7%,精品儿童剧24场,占19.0%,综艺歌舞38场,占30.2%。这个剧目结构基本上照顾到不同欣赏口味、欣赏层次的观众。
市场化运作机制给宁波的高雅艺术演出市场带来了活力。现在很多优秀演艺团体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项目都把宁波列为巡演的优先目的地。“作为二线城市,没有好的运作机制和上座率,优秀剧目能进来吗?”汪志铭说,“很多剧目别的城市不敢接,怕市场不好,宁波就敢接。宁波已成为长三角名副其实的‘戏剧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