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葛洪升细述:永远不忘“宁波帮”的功勋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9-10-23 07:48:50

 

1985年11月27日,葛洪升陪同包玉刚为镇海钟包新村落成剪彩。(资料照片)

  包玉刚首次回乡献厚礼:办宁波大学

  这一次,包玉刚在宁波期间,葛洪升陪同包玉刚还去参观了天一阁。当时,工作人员向包玉刚捧出了《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并在那张稍稍有些发黄的页面上指出:包玉刚为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嫡孙。

  “包先生一看,哎呀,他全家震动。包公的后代,觉得很光荣。”葛洪升说,“当时他们全家人都围拢上去,我们反而被挤在后头,只听见他们的笑声、惊讶声。包先生非常激动,他就说这是一个无价之宝,无价之宝。反复强调无价之宝,无价之宝。”

  其实,这次包玉刚举家回访家乡,也带来一份厚礼。抵甬之前,包氏先到的杭州。葛洪升说:“晚宴过后,李伯忠先生(包先生的妹夫)私下对时任宁波市外办主任的卢良宝说,这次包先生回宁波,要给家乡人民送一份厚礼,但什么样的厚礼他没有说。良宝马上跟我说了这件事。”

  葛洪升说:“包先生来到宁波后,我们吃宁波菜,听宁波戏,说宁波话,气氛非常热烈。中午,我宴请包先生和夫人,当时还有卢绪章、李储文、徐起超、耿典华作陪。席间,包先生突然拉着我一同站起来,他笑容满面,非常高兴地说:‘我要宣布一件事,我决定出资创办宁波大学。’在座的同志都热烈鼓掌,表示感谢。”

  创办宁波大学的计划,葛洪升在一个多月之前,第一次赴港就带给了包玉刚,只是当时没有明说。席间,卢绪章对包玉刚说:“宁波是浙江第二大城市,人口近500万,但没有一所大学。宁波的发展关键是一个‘财’字,一是无贝之才,也就是人才问题,一是有贝之才,也就是资金问题。相比较而言,人才问题更紧迫些。”葛洪升说,那时拟定的宁波大学的规模是在校生2000名,按每人2万元计算,共需投资4000万元。

  葛洪升说,“包先生宣布完,我们坐下来后,包先生又对我说:‘建宁波大学,我出钱,您出地皮。我没有人民币,给2000万美元的外汇’。”(当时汇率是2.5元人民币兑1美元。)

  葛洪升说,同年12月29日,就在中英正式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当天晚上,包玉刚在北京与时任宁波市市长的耿典华签订了他捐资2000万美元筹建宁波大学的正式协议。邓小平得知此事后,对谷牧说:“办宁波大学的问题,包玉刚讲,大学归国家办,他出钱,这是件好事,我答应给题写校名。你们应该督促有关方面,把这件事情办好。”

  开工后,葛洪升就经常去宁波大学的工地上转转,不去实地查看他觉得心里不踏实。各参建单位派出了精兵强将,全力以赴。葛洪升的想法是,不仅要按时完成建设任务,而且必须高质量。“宁波大学开学一定要漂漂亮亮正正规规地开学,而不能披头散发。”

  现在走进宁波大学校园,仍然要走上如进入殿堂般层层的台阶。1986年10月26日,宁波大学开学典礼就在这个宽阔的台阶上举行。

  包先生对宁波大学的顺利建成赞不绝口,他说:“建设质量这么好,速度这么快是少有的,广东有个深圳速度,宁波有个宁波大学速度。”

  国庆50周年大典上请邵逸夫喝茶

  葛洪升说他能感觉到,宁波大学的创建,作为宁波对外开放的第一个重大成果,在国内外,特别在“宁波帮”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广大海外宁波籍人士纷纷回乡探亲访友,洽谈投资,开展贸易,捐钱兴办公益事业。

  包玉书虽然早年在内地工作时受到过冲击,饱受委屈,但他深知其弟包玉刚希望通过振兴教育来振兴国家的想法,从1998年以来,包玉书捐资3240万元助建4号教学楼、理学院楼和科学楼。

  赵安中除了在宁波大学捐建了8个项目,捐资金额3000余万元,而且在浙江、河北、贵州、新疆、四川、陕西、天津的贫困山乡、偏远海岛捐资助建了120多个希望学校。

  李达三则将他的4个子女为庆贺他和夫人的金婚之喜的325万元礼金捐赠给宁波大学,助建外语学院楼。

  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医学院的乌蔚庭博士,在夫人张克玲去世后,卖掉了夫妇俩在美国居住30年的私宅,把出售所得款项加上平时积蓄总计100万元悉数捐赠给宁波大学医学院,助建生化实验室。

  台湾大学著名教授毛子水的夫人张菊英不顾年老腿疾,将变卖家产所得的12万美元送回家乡,捐赠给宁波大学……

  1987年,“影视大亨”邵逸夫重回故里。先到杭州,在玉泉公园观鱼时,葛洪升跟邵逸夫是一桌。葛洪升向邵逸夫介绍起宁波的情况。邵逸夫说,办学校培养人才,对国家建设最重要,并愿意去宁波大学和宁波师范学院看看。到了宁师院,他就捐了500万元。

  1999年国庆50周年时,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又遇见了邵逸夫,葛洪升就请他一起坐下来喝茶。葛洪升说:“我感谢他对家乡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支持。邵先生说,我做点小事,一点小事。”邵逸夫那时已90多岁了,但在葛洪升看来还是很精神。

  葛洪升说,邵先生捐资办教育不仅在浙江和宁波,更多的是在全国,他每年都通过国家教育部向全国教育事业捐资,至上世纪末就已有31亿人民币。葛洪升说,邵逸夫是“宁波帮”中捐资最多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