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③:奉化芋艿头深受上海市民青睐。(林金康 徐国荣 摄)
三
对宁波农产品来说,凭借人文、地理优势和依托社区是解决目前进入上海市场困难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但从长远来说,要彻底占领上海市场制高点,还需要有更好的“灵丹妙药”。对此,一些专家表示,电子商务和物流枢纽应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电子商务——以最小成本博取利益最大化
客观地说,我市的农产品还是有一定优势和潜力的,去年,我市已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8家,蔬菜、水产和水果等十大主导产业的总产值达到210.61亿元,农产品内贸港口出口近10万吨,那为何仍不能扩大上海市场的占有率呢?对此,市发展规划研究院高级经济师杨代新认为,推进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网络体系是破解宁波农产品难进上海滩的一条有效途径。他说,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县(市)区和乡镇的宁波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惠农工程,能调节市场余缺、拓展市场空间、培育名牌产品和优化资源利用等,这样,就能快速建立同类专业合作社之间灵活的农产品余缺调节机制,充分利用营销网络的信息资源,突出解决鲜活农产品在集中上市期的销售问题,推进产销一体化模式;同时有关部门应继续举办各类展会和节庆促销活动,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继续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产销大户及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到上海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在此基础上,还应整理开发我市的优质品牌,将产地来源相近、产品质量和品味相同的农产品“统一冠名”,形成批量生产、批量销售的“拳头产品”经营格局。
事实上,我市不少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已在尝试和涉足电子商务了。奉化芋艿头协会理事长蒋华东对笔者说,该协会下属的剡溪芋艿头合作社早在前年就开始了电子商务,通过宁波农经网、供销社信息网以及中国农业信息网等网络平台,发布各种农产品信息,客户需要什么,在网上就可下订单,货款一到,立即发货。
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物流体系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何炳华博士认为,从长远来说,我市应当构建低成本、高效率和产业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大对农产品物流的科研力度,设立一定的研究基金,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地区农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实地调研,因地制宜地建立相应的物流组织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使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在提供信息、引导生产、联结产销、制订标准、协调价格、拓展市场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鼓励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同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重点扶持建设规模大、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区域性批发市场,使之成为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递中心和产品集散中心,并为实现农产品的第三方配送和连锁经营配送提供源头保障。此外,还应大力扶持大型连锁企业集团和大型批发市场,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对此,徐振海深表赞同,他说,宁波农产品生产、经销企业各自为战的做法不适合上海市场,必须抱团作战,通过基地合作、协会互动等方式,以一家或几家主要企业为龙头,整合农产品营销渠道,建立新型的农产品营销体系。他同时表示,只要政府能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再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甬海农渔食品有限公司可以在3年内达到5个亿的产值,在上海18个区(县)发展50家农产品连锁店。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董有德和上海海洋大学汪之和教授都认为,宁波农产品要想在上海市场打开局面,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前提下,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物流配送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两位专家表示,这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是以批发市场为枢纽,以具备一定组织化程度的农产品经营者为主体,以规范化的集贸市场和超市为终端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第二是以配送物流为枢纽,以连锁公司为经营主体,以超市为终端的农产品连锁配送体系;第三是大型生产商、加工商或零售商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实现供应链的无缝对接。
采访中,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农产品生产、经销商和专家学者,都认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依靠营销主体发展壮大来推动营销渠道整合和品牌营销,通过政府的合理规划和财政支持来促进农产品物流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宁波农产品定会大规模地挺进上海市场。
林金康 裘国璋 吴建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