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轨道交通今年全面转入地下施工并实行双保险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2-05 08:41:10

  自去年6月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面动工以后,各方面进展顺利,今年开始包括鼓楼站、东门口(天一广场)站、樱花公园站等在内的9个站点将进入地下施工,这意味着,市民期待已久的轨道交通距离建成使用又近了一步。转入地下施工以后,工程建设或许还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建设部门如何应对?而作为市民,我们又该对这个“渐渐长大的孩子”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呢?

  施工现场实行“双保险”

  全面转入地下施工后,施工过程从“看得见”变成了“看不见”,加上建设轨道交通在宁波还是头一次,部分尤其是1号线沿线市民不由地顾虑:地下施工会不会产生安全问题?

  “地下地质状况千变万化,施工过程不可避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市民的担忧可以理解。确保施工安全是轨道交通建设最基本的要求,我们从技术上、制度上都进行了周密安排与策划。”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人介绍,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将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实施,由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监督。施工单位都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主体变形、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建筑物沉降进行严密观测,并根据观测数据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周边建筑物安全。与此同时,指挥部还专门引进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周边建筑物、地表、重要管线进行独立监测,并对施工单位的监测情况进行复核,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种科学的监测是两个单位同时在进行的,相当于做了‘双保险’”。

  在泽民站施工现场,项目总工程师刘典基介绍,施工之前,他们会对周边建筑物和重要管线调查取证,对危险性较大建筑物采取事先加固或拆除措施,并对施工进行监控、测量,控制施工中对建筑物和地表的沉陷影响,尽量将施工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此外,我们建设单位,还有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都制订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旦发生险情,会立即启动预案进行抢救,把险情控制在最小程度。”

  制订多个方案降低环境影响

  “进入地下施工以后,盾构作业和渣土运输量将会大增。我们已制订多个方案,目的就是减少施工对市民生活的影响。”指挥部负责人说,实际上从轨道交通全面开工开始,他们就将这当作一个硬性指标来要求施工单位。为防止施工影响空气质量,当初在进行房屋拆迁、施工地面开挖、渣土堆放和运输等施工时,每个施工单位都必须在施工区域设置围挡,施工车辆驶出工地前进行及时清洗,施工现场也定期洒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影响,这些措施也得到市民的支持。”

  今年,轨道交通的施工点会更多,进出市区的大型机械设备也会更多。“这些设备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噪声,而像主体结构、盾构工程等因工程特殊性,又必须连续作业。所以在三年的土建施工期间,难免会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指挥部负责人表示,除了市民支持以外,他们将会采取尽可能的手段降低这种影响,要求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噪声大、振动大的施工机械布置在与居民区相对较不敏感的一侧,合理安排各项施工作业的时段,保证夜间施工噪声达标,针对有些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要求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以缓解。

  “轨道交通建成后肯定是宁波的窗口,现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也要把它搞成展示城市文明施工的窗口。”指挥部负责人说,他们已经制订了《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施工现场材料堆放、设备等布置合理,安全防护到位,防尘、防噪音措施得力有效。在工程施工期间,噪音、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影响要符合国家和宁波市有关法规的要求,各施工单位都要按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及原则来保护城市生态。

  中铁十三局项目部负责人介绍,各标段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施工方案时都必须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根据施工特点,围绕敏感点,制订噪声、振动控制方案。根据各工地的具体情况和环保要求,制订控制预防扬尘和大气污染工作方案、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方案、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案、管线迁移和防护方案,如果施工范围内有入保护范围的文物,必须制订保护方案并在施工中予以落实。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