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科研攻关解决技术难题
在地下修建如此庞大的工程,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自然充满了神秘感,而对于建设者来说也绝非易事。“到目前,我们已开展了15项科研攻关工作,内容涉及线网综合、资源开发、运营及设备系统、工程技术等方面。”指挥部负责人介绍,这一系列试验取得了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更好地解决设计和施工的技术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号线工程在江厦桥下游附近下穿奉化江,按轨道交通设计规范,其隧道顶部距河床之间的覆盖层必须大于6m。然而,由于工程穿越奉化江河段水流条件、河床冲淤演变规律十分复杂,河床的冲淤变化将直接影响覆盖层的厚度,从而对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轨道交通过江是个较大技术难题,为了盾构施工安全通过奉化江,指挥部专门委托河海大学做了下穿奉化江局部冲刷试验模型开发研究。这一试验为盾构区间工程方案设计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减小了河床底覆盖层厚度,因此减小了两边车站的开挖深度,在降低施工风险的同时土建投资也相应节约了1~2亿。
“轨道交通投入运行后,振动和噪音会不会影响我们生活?”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开展,振动和噪音问题已越来越为市民所关注。理论上说,列车运行时产生过量的噪声和振动将影响轨道沿线人们的正常生活,特别是高架桥梁结构振动时辐射的低频噪音,通过媒介传播后有时会和房屋结构产生共振现象,产生二次噪声。
为有效控制轨道交通引起的噪声和振动污染问题,指挥部组织开展了“1号线工程减振降噪技术研究”,分析轨道交通引起的噪声和振动的特点,评价噪声和振动对沿线建筑物的影响,针对噪声和振动超标的路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减振降噪措施,特别是对低频噪声和振动污染的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轨道交通运营时产生的噪声与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指挥部技术部门表示这一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其成果将有效保障市民的工作效率、学习环境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装修将体现宁波地域文化特色
轨道交通还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它将来到底会长成什么样子?“到时候一看就知道它是地地道道的‘宁波产’。”指挥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关于轨道交通装修方案的总体思路已经确定,那就是强调地域文化、历史、人物、地方特色题材的应用。
具体来说就是在高架车站造型和地下车站装修上,考虑宁波本地的特色,体现一线一景。在景观上融入宁波本地的特色例如宁波江南水系的植物,宁波的历史、人物、文化题材及旅游城市题材,宁波的特产、工艺题材等。众多宁波特色题材将在轨道交通的适当场所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法表现、发挥。车站出入口、风亭等地面设施的造型、地面引导指示标识等也将体现宁波特色,并直接体现我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艺术水平。
记者 杨继学 通讯员 徐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