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浙江省各科目名师点评2010年高考试卷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6-10 07:56:01

  点评老师

  湖州中学特级教师羊刚

  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周红阳

  语文

  整体难度仍与去年大致相当。有以下特点:

  坚持能力立意

  “语言文字运用”前4题,延续了贴近当代生活、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风格。1、2、3小题取材均为生活中常见、常用而又常错的词语,着重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辨识音、形、义、用的能力,第4小题辨别语句,解答的必要前提是对语句结构和语意作具体分析,简单套用病句类型则难以如愿。

  后3题为主观题。第5题语料表意清晰,中心句却难以寻觅,能测试考生真实的语言“压缩”能力。

  第6题最具光彩,题干有4句话,句句都不虚设。

  第7题提供世博园“零碳馆”的介绍材料,要求据此拟写组织参观的“海报”,与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需要完全吻合。

  命题有创意

  第5题用“拆拼汉字”的方式,来考查“仿写”,不仅充分体现了命题的匠心,彰显汉字独特魅力,还能有效检测考生的运用能力,当然,顺利完成解答会有一定难度。

  如“古诗鉴赏”,第22题强化了鉴赏能力和考查重点。

  “《论语》评价”考题,要求在理解欧阳修名言的基础上,写出“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巧妙融合了理解、识记(默写)、评析等多种能力的考查。

  第16题的“成长感悟”则属于“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探究”题。

  “刷新”阅读指向

  “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自《我们与父亲》,系名副其实的当代散文,告别了连续几年选用的外国小说文本,这将是命题专家发送给我省中学语文教学界的一条“温馨提示”,有助于“拨正”近年“迷恋”外国小说的急功近利偏向。

  文言文阅读材料出自《魏书·胡叟传》,选文的出处跟往年一样“难猜”,能有效地消解“押题”的时弊。跟去年议论成分偏多的《宝绘堂记》相比,今年回归“人物传记”主流,以记叙为主,线索清晰,语境明朗,考生更容易理解。

  《论语》阅读题的刷新,主要体现在形式上,考点并没有实质性变化。

  “激活”理性感悟

  采用考生驾轻就熟的标题作文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角色转换之间”与“角色转换”并不等同,既不能专注于“角色”,也不可纠缠于“转换”,命题的亮点和写作的“出彩点”落在“之间”二字。

  如何理解和把握“之间”,便是审题细粗准偏优劣高低深浅之关键。“之间”可以是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一方或大或小的空间存在,一些或喜或忧的生活经历,一个或浓或淡的情感故事,一种若隐若现的社会现象;也可以是一种体验,一种氛围,一种姿态,一种认知,一种影响,一种感悟。一种意识,一种见解,一种思考,一种思想,一种人生,一种文化……

  无论怎样立意和构思,从“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文化”层面进行定位和表达,凸显“理性”品质都是写作的重中之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