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农村地区治安相对稳定 侵财型案件时有发生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08-09 13:44:37

宁波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主城区—城乡接合部—乡村”的基本地理格局下,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相应地呈现出区域差异性。和城市治安状况的日趋复杂多变相比较,农村地区的治安形势相对稳定,但盗窃、诈骗等侵财型案件时有发生,伤害着农民兄弟的切身利益。

  近日,本刊记者实地走访了我市部分偏远农村和当地派出所,了解并记录了关于农村治安的第一手资料,希望通过撷取的几个典型案例,来管窥那里的治安现状,并带来一些思考。

  门窗牢靠,谨防夜盗。农村居民应安装质量可靠的防盗设施,并养成出门随手关门的习惯,防止溜门入室盗窃;夜晚睡觉关好门窗。

  故事一

  新婚第一夜遭小偷“搬家”

  阳光驱散山间的晨雾,透过贴着喜字的窗户照在床沿,鄞州区章水镇梅陇村村民李磊迷迷糊糊睁开眼了,身边新婚的妻子依然熟睡。

  李磊在床上惬意地伸了个懒腰,转过身习惯性地将手伸向床头柜上的手机。“咦?”,摸了个空,定睛看去,柜子上空空如也,连放在上头的裤子也不见了。

  咋回事?小李一个激灵坐起身来,环顾四周,不由大吃一惊:原本喜气洋洋的新房似乎空了许多。翻身下床检查,从西服、皮鞋、被单被套,到现金、手机,香烟,甚至冰箱里的几斤水果,一夜之间竟然全不见了!而原本闭合的木质窗户大开着,雪白的窗台多了几个黑黑的鞋印。

  章水镇地处山区,很多村子就在大山脚下。今年年初,几个山村在一个月内突发3起入室盗窃案,被盗的人家都是结婚前后的新人家庭,这也成了当时山民们茶余饭后讨论的重大话题。

  经艰苦的外围侦查和群众走访,鄞州警方最终锁定了嫌疑人,并赶在新春佳节来临前,将两名结伙作案、专偷新房的重庆籍犯罪嫌疑人抓获,这才让山村重新恢复了平静。

  小偷原来是从四明山那头的余姚趁夜翻山过来作案的,他们特地选择“油水”较多的婚房作案。嫌疑人陈某交代,他们之所以作案屡屡得手,并不是因为自己“偷技”有多高明,而是部分村民家实在是“城门大开”,让他们丝毫不费周折,“不少人家里晚上窗户不上插梢,几乎所有人家都没有门窗防盗设施,轻轻一撬就能撬开。”

  盗窃多发,村民大意是个原因

  “过了这座山,那头便是鄞江镇。”在龙观乡桓村,派出所民警钱寅立指着郁郁葱葱的山林告诉记者。谁能想到,去年年初,一个4人盗窃团伙就是利用了这片山林中一条不为人知的小道,在龙观乡和鄞江镇间来回疯狂作案,制造了十余起夜盗案件,涉案金额高达15万余元。在鄞州警方的侦查追击下,至今年4月,潜逃在外的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此案与章水镇“婚房盗案”一起,引发了农村公安机关对山区村落防盗的重新思考。

  瞻歧派出所副所长石磊的桌上放着一本辖区发案情况登记册。“与城区、城乡接合部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地处山区的偏远农村的发案率是较低的。”石磊指着登记册给记者看,“但盗窃案绝对是‘大头’,以瞻歧镇为例,在所有的治安、刑事案件中,仅盗窃一项就占了70%以上的比重,也是侵财型案件的主要形式。”

  瞻歧镇张东周村,一幢二层小楼内,房主谢某指着厨房的窗对记者说:“在民警的建议下,已经换了更牢固的防盗窗。今年2月底小偷就是深夜从这里撬窗进来,把家里值钱点的财物都拿走了,连厨房的锅也不见了,够贪心的。”

  “针对村里盗窃案件相对高发,多为外来人员作案的情况,去年6月所里进了巡逻队改革,增加巡逻力量,进一步完善全天候动态化巡逻机制,此后农村盗窃案件发案率得到大幅度下降。”石磊说,虽然群防群治工作有声有色,但细细推敲起盗窃案多发的原因,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很多案件真是让人痛心。”石磊说,有村民走街坊不随手关门,被人溜门入室的,有随随便便整个司必灵锁,被人插片入室的,也有只管一道围墙门,被人翻墙入院,偷个干净的,“实在是太大意,才让人有了可乘之机,”

  在咸祥派出所,教导员翁华良也告诉记者,农村地区由于邻里相熟,大家都认为只要进了陌生人,就算自己没看见,邻居也会帮忙注意,“可小偷可是就盯着大家都打盹的时候,所以这种心理,使得农宅几近不设防。”

  多看宣传,防骗护财。留意关注媒体和公安机关关于治安防范的宣传信息,并积极在亲友间耳口相传,共同提高自防意识。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