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
山村老光棍的“爱情幻相”
“哗!”简陋的农房里,诸某狠狠地将一皮箱的石块、废纸向地上砸去,他终于明白,自己所有的积蓄,以及历时月余、曾给他带来无限幸福的“爱情”,都随着这一声巨响化为泡沫逝去。
家住奉化大堰山区的诸某已经40出头了,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条件也不好,一直没娶到老婆。去年11月,诸某经人介绍认识了外地人孙某。
“那女的三十出头,说是离过一次婚,想找个老实人嫁了。”第一次见面让诸某非常兴奋,孙某相貌姣好,不但没嫌弃他,还声称筹了钱打算到镇上买房子开服装厂,两个人可以一起生活。诸某的家人听了这一喜讯也很开心。
接下来的日子,孙某连续几次主动约见诸某,每次都以购房款、中介费不够等理由借钱,一开始诸某二话没说,把压箱底的钱都拿了出来,还向亲戚借了6000元。可借钱的次数多了,诸某心里不禁有些犯嘀咕。就在他暗自起疑时,孙某拿着一个箱子给诸某,称里面有150万元的办厂资金,先放在他这里,但银行利息什么的还得让诸某去付一下。整整一箱的钱提回家,诸某放心了。那天晚上,他按捺不住好奇心,把箱子打开了。一看傻了眼——箱子里尽是石头和纸。
如梦初醒的诸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算下来,他一共被骗走了18400元。去年12月3日,孙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奉化警方刑事拘留。
农民赚钱不易,骗子却盯得很紧
“丢捡钱这样的骗术挺老套的,城市已经不会有人上当,所以我们到农村去,专挑那些中老年妇女下手。”7月8日,鄞州警方摧毁了一个贵州籍驾驶摩托车系列性丢捡物品诈骗团伙,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李某这样交代。该诈骗团伙有四人,分工明确,每次两三人搭档,上演“丢捡钱”这样老掉牙的骗局,在洞桥、鄞江、龙观等地作案20余起。
卖涂金的元宝,田里挖到了“文物”,啤酒盖中了“大奖”……记者同样了解到,这些在城市人眼中,只会看见笑笑走开的低级骗术,在农村地区却依然有市场。
“啪”,一张图文并茂的“防骗指南”贴在村口的宣传窗上,正下村分发防范材料的鄞江派出所社区民警林海峰对记者说:“之所以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骗术还是屡屡得手,一是由于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年群众信息不灵,缺乏警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骗子利用了部分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
林海峰说,目前,我市警方正在积极推进“安全防范进社区”工作,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民警都力争将防骗知识传达到每一个角落,“就是要让那些原本消息封闭的受众,也能掌握最新的防骗知识,让骗子无从下手。”
记者得知,警方还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创意型宣传方式,如近期海曙公安分局近期开展了“1+6”进家庭宣传活动,民警拿着图文并茂的防骗小册子走进校园,与小朋友们交流,并让每个小学生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宣传防骗知识。
“中央电视台有个6+1,我们来了个1+6。”文昌社区警务室的李鹰警官说,“小朋友的话老人听得进,我们设想通过孩子们,让防骗知识直接进入家庭。”
关爱儿童,教育为重。关爱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进城打工的父母应更多地言传身教,不要只专注挣钱而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