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话
民意诉求“一贴灵”
“通过网络建立起群众参与和表达的机制后,凡是民众需要的,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做到及时沟通、快速响应。”说这话的是镇海区委书记马卫光。
2008年7月3日,马卫光与网民展开在线交流。网友提问帖子的目录排了长长3页,问题很尖锐。从社会治安到环境质量,从基层干部素质到文明城市创建,从新城开发到老城提升,马卫光都没有回避,网民大呼过瘾。自此,他在论坛上有了一个响亮的昵称:“马哥”。
笔者手头有一大叠“马哥”从论坛上下载并批示的帖子,大多是反映当地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上的“疑难杂症”。“马哥”自称经常在网上“潜水”。他在一次网友见面会上说,“我在网上久闻各位大名,对你们非常熟悉。”
网友“乔雨”经常要路过镇骆路。一天,一辆装载啤酒的货车行驶到后大河桥段弯道处时突然侧翻,成箱的啤酒从车上滑落下来。“乔雨”将这起交通事故的照片连同文字发到了镇海新闻网“民声快递”板块上。第二天,该路段就出现了区长陈召华带领的调研队伍。随后,区建设交通局对该路段进行现场查勘,并完成了设计方案,这段路如今已成了放心路。对此,网友“丫丫”说,党委、政府对网民意见的重视,也表明网民的声音从“非主流”开始成为“主流”,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近日,镇海区政府发出通知,决定整治人力三轮车未悬挂号牌行驶、非法安装马达现象。而这,源于镇海新闻网论坛上的《人力三轮车装马达,该管吗?怎么管?》的帖子。发帖人“麦田守望者”反映,骆驼街道内的人力三轮车都装了马达,“大街小巷充斥着轰鸣声”,“速度快”,“乱闯红灯”,一系列“恶行”让人忍无可忍。这个帖子引起了网友热议,大家从三轮车车夫的生存状态谈到如何缓解出行难,有热切的关注,也有冷静的分析。
如今,镇海网络问政平台上的上千个求助、投诉和咨询帖的办结率达到98%。对此,一些网民评论说,他们的意见能得到政府部门的答复,并且能切实解决,让人感到很有成就感和价值感。因此,他们在生活中看到什么就用手机或相机拍下来,再发到网上。对于感到不满意的答复,他们会通过网站继续投诉,一直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为止。
采访札记:网民与政府间的网络对话,省去了传统的书面层层向上汇报的形式,这种平等的对话弥合了存在于政府与百姓之间在联系沟通上的“断层”和由此产生的一些矛盾、误会。
网络论坛为市民搭建了一个高效的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政府部门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市民诉求,市民可以看到每一项诉求的办理过程,有效地避免了一些部门的敷衍塞责,因而成了他们反映问题的首选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