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发言
拒绝外交辞令
打开镇海新闻网的“雄镇论坛”,页面右侧排列着37个单位网络发言人的标签和网名:“城事”是城管局的发言人,“蛟龙入海”是蛟川街道的发言人,“师说民声”是教育局的发言人……“想跟网友更亲近些。” 镇海区委宣传部长王宏德说,区里出台了网络效能监督办法,禁止各职能部门对网友的问题作外交辞令式的回复。
他说,在新闻网站的论坛运作中,他们发现通过网站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互动,有些跟不上趟,有些问题引不起某些部门的重视。于是,区里尝试推出网络发言人制度,要求职能部门挑选有较强政治素质、责任意识和一定专业技术素质的工作人员为网络发言人,并在网上公开公职身份;对于涉及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网民投诉、意见和建议,在网上及时作出回应,并下载、整理、提出初步意见,经分管领导同意和主要负责人审定后,在网上予以回复。
“生怕一句话说不好,引起网民的不满。所以,在网上的每句发言要斟酌半天。”城管局网络发言人“城事”说,在网络上发言,尊重网友是最起码的素质。回应网友的帖子,不能居高临下,不能打官腔,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要我们的态度是真诚的,采取的措施得当,是能够得到网民的尊重的。如果有极个别网民冷嘲热讽,其他网民也会站出来为我们据理力争。”
在镇海区很多职能部门,网络发言人已经成为一个团队,他们使用同一个网名,实行24小时轮值制。他们每天要关注网上有没有关于本单位的帖子,如果有了,就要回复网民的建议和咨询,并尽快解决有关投诉。
网络发言人制度刚推出时,网友对城管部门的投诉最多、最集中,如今一个月也没有几件,好评却悄然多了起来。网友“老木头”说:“城事”扎实办事,从谏如流,是该赞一记的。网友“梦网议员”说:俺很少夸人,但俺由衷地为城管兄弟的真情告白唱首赞歌……
采访札记:当前,中国的网络舆论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一是网络舆论容易走向偏激或极端,造成集体的非理性。在这一高地面前,任何拂逆民意的举动,可能会引发更为激烈的逆向反弹;二是对网络“信息轰炸”和“信息伪造”,一般民众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一些人就可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误导民意,使得网络民意很难被均衡代表。
对于政府而言,需要理性地去伪存真,仔细筛选和甄别网络信息。当下紧要之处,是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化的力度,建立健全及时、畅通、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