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统筹余慈地区发展:携手同心创伟业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8-26 09:12:33

余慈中心城旅游服务基地鸟瞰效果图

余慈地区参保农民享受养老保障。(胡建华 摄)

杭甬客专建设加速推进。(胡建华 摄)

  余慈市长联席会议

  2006年11月,余姚、慈溪两市市长共同签署了余慈市长联席会议章程,并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就加快推进两地共建共享的道路、公交、水利项目等事宜进行了磋商,这标志着两市统筹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

  2007年5月28日,余慈市长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在余姚召开。两市分别交流了前阶段贯彻落实宁波市统筹余慈地区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及《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有关情况,并就下一步推进两市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和重点进行了探讨。

  2008年8月27日,余慈市长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慈溪举行。本着“共建、共益、共赢”的统筹发展理念,会上,两市有关部门、相关镇(街道)和市级有关领导对统筹余慈的前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和当年实施计划进行了广泛交流,对一些具体项目和合作事宜进行了充分协商。

  2010年3月15日,余慈市长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在余姚举行。双方认为下一步两地要在更高水平上推动统筹余慈工作实现新突破,要加快构建一体化的设施环境、政策环境、资源环境、营销环境、建管环境,要加强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确保统筹发展各项任务的完成。

  自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统筹余慈地区发展战略决策以来,余姚、慈溪两市各级、各部门共同谋划,齐心协力,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资源共享合作,逐步完成政策衔接,为全面推进宁波北部副中心城区建设,奠定了扎实的软硬件基础。在这实践探索的5年中,余慈地区众多企业和数以万计的群众,从统筹余慈发展中切实享受到了实惠与便利,更收获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浓墨重彩绘就发展新画卷

  ——余姚市委书记陈伟俊谈统筹余慈

  本报记者 包凌雁 余姚记者站 张 伟

  “当今世界区域的竞争已不仅仅表现为单个区域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群、区域组合体之间的竞争。进行区域统筹,促使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参与区域竞争,已成为实现区域快速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谈到统筹余慈的意义,余姚市委书记陈伟俊开门见山道出自己的想法。

  余慈地区是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完善、经济社会发达、发展前景广阔的重点区域,综合实力较强,一直是宁波的“排头兵”。在宁波市和整个浙江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余姚、慈溪两地面积超过宁波市的四分之一,人口超过宁波市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超过宁波市的四分之一,工业总产值接近宁波的三分之一,外贸出口占宁波市的四分之一,财政收入占全市的五分之一。

  陈伟俊表示,统筹余慈地区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余姚的城市发展是一次重大的战略机遇。余姚虽是全国百强县市,但是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地位较低,城市综合竞争力较弱。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改善了余姚同长三角主要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提升了余姚的区位优势。余姚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阶段,但是受地形影响,主城区大量新增建设用地受到制约,造成城区综合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实施统筹余慈发展战略,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改善各功能区的发展条件,推进主城区与各功能区融合发展,有利于拓展余姚发展空间。同时,余姚可充分利用长三角主要城市的产业、资本、科技、人才优势,打造面向长三角的产业体系,带动产业结构全面升级。“余慈地区真正成为宁波经济副中心,可以为余姚城市经济的发展打造更高平台。”

  在过去的5年里,在统筹余慈发展的目标下,两地加快基础项目建设,梁周线大修去年完工,兰曹大道、继光大道相继开工,余慈城际快速通道慈溪西三环至余姚东外环段和61省道至北滨江路延伸段都已经列入规划。此外,梁周线拓宽、新太公路拓宽改造工程也已列入计划。备受关注的余慈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工程破土动工。水利工程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已全线竣工。种种迹象表明,各项统筹工作不断推进,让两地的发展基石不断巩固。

  同样,按照“就高不就低、同城同待遇”的原则,一些重要民生政策已经统一或者正在逐步趋同,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对接,失业补贴的统一、养老政策的并轨以及城市公交的同价。这些看得见的惠民政策,也给两地居民带来真正的便利。

  陈伟俊说,国内外各层级统筹区域发展实践表明,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保障。余慈区域需要借鉴长三角等区域协调推进机制的成功经验,在两地现有的协调机制基础上,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多层次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保障统筹余慈区域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今年是统筹余慈地区发展战略实施的第五年,也是统筹发展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的重要一年。对此,陈伟俊表示,余姚市将紧紧抓住统筹余慈战略深入实施和杭州湾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政策对接融合和重点区块开发建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体化的设施环境;加快两地政策对接,构建一体化的政策环境。在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服务领域,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强两市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加快实现余慈地区城乡居民生活方式一体化;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构建一体化的经济环境。搭建余慈两地共同的经济社会发展平台,不断推进事关余慈地区长远发展的余慈新城、高铁新城和余慈核心区的开发建设。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