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
“统筹余慈步伐应再快些”
人物:中国裘皮城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洪伯安
从2005年开始筹划到动工建设,从2007年10月开张营业直至今年年底二期将破土动工,位于余姚朗霞街道、与慈溪周巷镇紧邻的中国裘皮城,其发展步伐与统筹余慈地区发展战略实施有着时间上的巧合。
“统筹余慈发展是件大好事。”中国裘皮城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洪伯安对此颇为支持。他说,只要是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能看到统筹发展的好处,还能找到统筹发展的商机,“把余慈地区建成宁波北部副中心城区,对本地企业和普通百姓都是一个利好。”
中国裘皮城依托当地30多年裘皮加工历史和基础,将分散的家庭式作坊整合到专业市场中,通过开展裘皮服装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批发商。“这几年几乎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在增长,去年销售额近20亿元。”洪伯安说,到二期建成开业,裘皮城3年后将力争年销售超60亿元。
虽然中国裘皮城并非统筹余慈项目,但洪伯安希望中国裘皮城今后能从统筹余慈发展中受益更多。“统筹余慈步伐还应再快些,加快基础实施建设,加大土地、资金等扶持力度,让城市和产业同步升级,追求国际一流。”
一体化之上,物流大“统筹”
人物:余慈物流中心董事长陈虹
“统筹余慈是我做物流企业22年来遇到的最大机遇。”站在慈溪周巷余慈物流中心的在建工地上,中心董事长陈虹不禁这样感慨。
余慈物流中心是宁波为数不多的通过国家“AAA物流企业”认证的企业之一。多年来,公司106辆运输车载着慈溪、余姚两地的小家电、化纤产品奔波在国内高速。“随着余慈两地经济发展,上大桥的必经之路芦庵公路车流量越来越大,往往要花上1个小时才能到庵东出口。”陈虹说。
不过,这样的交通状况即将得到改善。于2008年底开工建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连接线(梁周线北延)是统筹后加速建设的一条干线公路。“这条路年底建成通车后,从周巷上高速只要20分钟,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成本。”陈虹说,一辆车单趟节约40分钟的行驶时间,企业一年就可节约成本6万余元。
除了路网完善带来的运行成本降低,陈虹所说的“机遇”,更多地指两地一体化后的物流大“统筹”。2006年,陈虹在周巷镇规划建设物流中心。“周巷北临宁波杭州湾新区及姚北工业区,东临慈溪工业区,南邻余姚工业园区和中国塑料城,西邻泗门及朗霞工业区,四个方向的工业重心均在10公里交通圈内。”陈虹说,统筹余慈后,周巷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在建的余慈物流中心占地100亩,包括1万平方米仓储和拥有68条国内专线的配送模块以及一个2600平方米的信息配载交易大厅。“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宁波设施最完备的物流中心,整合既有的货源、车源、人才,吸引杭州、宁波等地中介及散户的集中交易,实现仓储、配送、报关、出口等全套物流服务。
如今,投资近亿元的物流中心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预计于明年1月1日正式开业。“明年,我们的物流业产值能做到6个亿。”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陈虹成竹在胸。
余姚也“理”慈溪污水
人物:宁波锦惠毛绒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科长劳其忠
“自从污水进入余姚的排污管网后,企业没有了污染环境的后顾之忧,处理污水的成本也大幅下降。”宁波锦惠毛绒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科长劳其忠说,“运行了两年多来,余姚已经为我们这家慈溪企业处理污水近15万吨。”
锦惠公司位于慈溪周巷镇,但紧邻余姚朗霞街道,当时污水排放量在每天60吨左右,旺季平均日产污水400吨。这些污水以前只是经初步处理,直接排放到河中,造成污染。企业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可慈溪污水管网接入点在10多公里外,铺设管线成本巨大。
而相邻的余姚市,近年来先后投入5亿元,建成了污水集中收集、输送和处理系统,目前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6万吨。余姚的污水输送管道正好经过慈溪企业,是否能处理邻市的污水呢?这一想法得到了余姚市有关部门的支持。
2008年4月,锦惠公司污水排放管道成功接入余姚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投入20多万元,管道长度仅800米,最高日排放量达600吨,锦惠公司的排污难题迎刃而解。
“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是推进区域统筹实实在在的行动。”劳其忠说,不仅两地避免了重复建设,企业也得到了便利和实惠。
“大山”被点“亮”了
人物:横河镇大山村党支部书记戚金潮
横河镇大山村是慈溪市仅有的三个山区村之一,全村312户共1142人,去年人均收入约15000元。全国劳动模范、村支部书记戚金潮说,近年来山村的大变化与“电”分不开。
大山村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完成于2008年上半年。戚金潮说,无论是村里办企业还是发展旅游业,用电给我们一路开绿灯,“2009年全村用电量近32万千瓦时,这都是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后带来的变化。”
2009年7月20日,宁波电网建设“7510”目标的重点项目、全市首座GIS数字变电所——500千伏句章变投运,从此在宁波5座500千伏变电所中“领衔主演”,为统筹余慈地区发展注入强大内力。慈溪就此结束了作为经济强县却没有超高压电网的历史,步入了数字化电网时代。
随着以句章变为代表的一大批变电所投运,慈溪用3年时间再造了一个电网,余慈地区网架结构更加坚强,百姓用电得到保障。
戚金潮说,如今村里既有家电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还创办了农业观光休闲企业。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统筹余慈发展推进,大山村越来越受到来自上海、杭州、宁波、苏州等地游客的欢迎,今年杨梅节期间就来了约3000人。
在余姚工作和在慈溪看病
人物:余姚工业幼儿园职员马书珍
今年53岁的马书珍,经常用“体弱多病”这个词来形容自己。事实上,她也的确是医院的常客,“身体经常不舒服,常常去医院看病”。
现在是暑假,在余姚工业幼儿园从事后勤工作的马书珍住回了在慈溪崇寿的家。前段日子,她刚去过慈溪人民医院看病。“一个暑假下来,怎么也得好几百元的医药费。不过,到开学了,直接回余姚报销就行了,很方便。”她说。
这样的方便,在去年7月以前,马书珍想都不敢想。因为在余姚工作,社保金都在余姚缴纳,那时,她的医保卡也只能在余姚的医院使用。但寒暑假和平时节假日在慈溪老家时,马书珍有个头疼脑热的,到慈溪医院看病就得完全自费。
按照当时的政策,即使经过申请审批,余姚医保部门同意马书珍在慈溪人民医院看病,她自己还必须得先自负30%的医药费。为了省钱,又怕赶到余姚看病太费事,马书珍经常延误看病,让老伴很是担心。
去年7月1日,余姚、慈溪两地实施互认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马书珍终于可在慈溪舒坦看病,不需办理任何申请、转院手续,且随时可回余姚报销医药费。“我知道这是统筹余慈带来的便民政策。”马书珍笑着说。
道路通畅乐了杨梅种植户
人物:横河镇童岙村杨梅种植户郑建华
郑建华是慈溪横河镇童岙村的一位杨梅种植户,种植的杨梅树有百余棵。慈溪童岙至余姚开发区“断头路”的打通,也打通了他的致富大道。
“以前,我最头痛的就是杨梅销售。因为交通不便,我们只能采上几框杨梅推着自行车带到旁边的余姚去卖,一季销售就千余斤。”郑建华说,可自打2008年断头路打通后,自己只需要将新摘的杨梅放在家门口卖就行了,因为不断有途经车辆来买,还有的干脆自驾前来采摘,杨梅销量一下就增长到1500公斤,收入也随之翻了两番。去年,他新买了20余万元的轿车,顺路往余姚方向开,很快就能上高速,生活也因此更丰富更有滋味了。
郑建华所说的“断头路”是一条依山而建的盘山公路。这条路在一个小山头被一分为二:因为一头地属余姚,一头地属慈溪,反而在两路连接的近两公里距离内成了没人管的真空地带。年长日久,沿路村民在这两条道路中“走”出了一条不足1米宽的泥泞小路。统筹余慈工作启动后,余慈两地应百姓呼声各建了约一公里长的道路,使这条路终于得以贯通。
坐余慈直达公交车上下班
人物:余姚市民张庆东
张庆东家住余姚,在慈溪上班,每天的交通工具就是余慈直达公交。“我刚开始上班的时候,余慈地区每天只有不多几辆中巴车,一路沿线停靠,坐一趟需要40多分钟。那时,为了上班不迟到我每天都要早早出门,下班时间没到又得立马往车站赶,怕误过最后一班车。现在想起来真是辛苦。”
2006年12月,余慈直达公交开通了,这件事是当时两地人民最常挂在嘴边的。张庆东回忆说,当时直达公交车是6分钟一班,快的话路上只要20分钟,价格也没涨。直达车运营时间也延长了,他不仅早上能多睡半小时,有时晚上加班也不用担心回不去。“以前坐中巴车路上要停车接客,人没坐满车不开,车子又要绕来绕去,时间还算不准,现在就没有这样的担心了。”
谋变
区域功能转型升级的战略抓手
横河镇委书记邹柏涌:
“统筹余慈对慈溪余姚百姓而言,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说起统筹余慈,慈溪市横河镇书记邹柏涌深有感触:统筹余慈地区发展是宁波市委、市政府为实现区域统筹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余慈地区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造福余慈两地百姓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抓手。
“统筹余慈也是横河镇转型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他介绍说,横河镇位于慈溪市南郊,北与慈溪市中心城相接,西与统筹余慈区块相临,南为丘陵及农业地带,是一个既有湖光郁林之美,又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工业强镇。因为横河镇的区位优势及天然资源秉赋,规划将横河镇划入重点打造的核心区,其优质的生态资源,就是未来核心区的生态绿心。这里将大面积保持自然形态,重点布置大型文体休闲设施,打造宜居现代化中心城市,形成良好生态环境。
“届时,研发、设计、教育等高端产业自然会形成集聚,推动横河镇经济由二产主导向三产主导发展,老百姓也将从中受益。因此,我们迫切希望统筹余慈早日进入到实质性建设阶段,相应项目尽早落户横河镇。”邹柏涌说。
自启动统筹余慈工作以来,横河镇已经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效。邹柏涌介绍说,先是打通了童岙至余姚开发区的一条断头路,方便了百姓出行。现在余慈大道329国道至余姚东外环线工程涉及横河镇的前期调查工作已经开展。镇内朝驾山废弃山塘已全面完成治理和复绿。美人山废弃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年底前可全面竣工。杭甬客运专线慈溪段全长5.25公里,全部位于横河镇,目前65米红线范围内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面完成。
周巷镇委书记岑剑国:
统筹工作在推进中贯彻落实
余姚工业开发区内的一条路,两端在余姚土地上,中间120多米在慈溪土地上,出于政策处理和地方利益的考虑,这条路一直摆脱不了断头路的“身份”。2008年,周巷镇打通了余姚工业开发区的这条断头路。“都是朝着统筹协调发展,不能斤斤计较!”岑剑国这句话给了我们最实在的回答。
“从行政区走向经济区的统筹促进了两地间的三个‘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现有公共资源的整合以及生产要素的有机整合。”岑剑国分析说,经过多年发展,余慈两地区域交叉,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双方联起手来,在各方面协同合作,既减少了成本,又增强了区域的竞争力,发挥了共建设施最大的效益,最终得益的还是两地老百姓。”
在统筹协调发展中,周巷镇做了很多事,岑剑国如数家珍:“我们进行了‘一规’、‘两路’、‘两江’、‘两电’、‘两网’、‘两平台’、‘两中心’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规划,周巷镇完成了5个重点区块的控制性详规修编,加速推进梁周线北延和329国道拓宽工程,整治周家路江和辉桥江的水环境,加速推进自来水网和污水管网改造,建立了公共就业平台和现代物流平台,扩建了医疗卫生中心和体艺中心……
在岑建国看来,统筹余慈正处在规划层面向实施层面、基础性项目建设向功能性项目建设、松散型管理向紧密型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美好的政策愿景要通过快速、紧密、有力的推进,才能真正让地方强‘筋骨’,百姓得实惠。”(王岚 秦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