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站建到村里 小病不出村
农民看病难,其实难在农村医疗网点不健全,难在农村医疗卫生人才严重不足。过去,鄞州区同样存在这一问题。那时,绝大多数农村卫生室是乡村医生的天下。这种“名为集体办医,实为个体行医,收入个人拿,风险集体担”的旧格局很难为农民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不少农民只能辗转到城里的医院看病,耗时费钱。
让农民能就近看病并看好病,成为三年前鄞州区委、区政府的一号民生工程。
三年来,该区投入6亿元对全区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高标准进行新一轮迁建和扩建,由各家中心负责区域内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慢性病管理和康复等综合服务。目前22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貌焕然一新。
服务站建到村里。按照群众出行15分钟或每个建制村设置一个站点的要求,设立了278家“小快灵”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站点面积均在200平方米以上,功能齐全,群众不出村就可得到规范的优质医疗服务。
在上张服务站里,记者见到诊疗室、药房、输液室、换药室、计生指导室一应俱全,还设置了无障碍通道。药房里的药品贮备充足,种类与中心一致;输液室配备空调、软凳、电视机,设施比大医院毫不逊色;诊疗器具更新换代,观片灯、快速血糖仪、急救设备完备。鄞州卫生局医政科科长朱宇告诉记者,一半离城区较远的站点还配上了心电图远程诊断设施,三成多站点开出了心理咨询室。
确保村村都有一名大学生村医。三年来鄞州区招聘的800多名医科大中专毕业生里,有近七成定向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彻底改变了过去村卫生室里正规医师缺乏的局面。一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告诉记者,三年前该中心下属站点里农村社区医务人员50岁至60岁年龄组占大头,现在30岁至40岁年龄组占了近四成;学历为本科及本科在读的人员所占比例由以前的6.56%增加到30.67%;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由之前的不足1/4增加到一半多。
大学生村医的加盟,快速提升了站点诊疗水平。38岁的程东英是东光服务站的大学生村医。8月26日上午记者采访时,问诊、配药、输液,她忙得团团转,三小时接诊20来个病人。虽说与中心只有几分钟车程,但农民们还是愿意到站里看病,一来图方便,二来人头熟。程东英笑称自己是农民的健康守门人,小毛病就地解决,急重症病人及时转诊。两周前,一位腹痛病人来到站里要求输液。细心的程东英通过触诊等进一步检查,断定她是急性阑尾炎,立即将她转到上级医院治疗。过去,这类疾病往往因误诊被拖延至腹膜炎发作。
在鄞州区,大学生村医参与社区疾病管理课题研究,职称晋升通道畅通,因此绝大多数人乐意扎根农村当“民医”。今年,程东英和另外两名大学生村医准备申报全科医生副高职称。
15分钟的社区卫生服务圈将基层群众留在当地解决疾患。据统计,今年1至8月,鄞州区近八成基层群众首选社区医疗机构看病,初步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小病在社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