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筑起一道挡风墙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曾是我国农民就医的真实写照。高昂的医药费让农民群众“小病拖、大病捱”。同时,农村由于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障,不少家庭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鄞州区委、区政府认为医药费用的减少与否是衡量医改是否取得成效、群众是否得到实惠的重要指标。这些年,鄞州区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提升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据了解,鄞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每人每年度筹资标准为480元,最高支付额为8万元,这两项在全省均为最高。此外,民政部门等还构筑起了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体系。
鄞州医保中心主任张佩莉说,占户籍总人口六成的农民98.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8.35万的参合农民里,今年前7个月有7.5%的农民住院治疗,平均报销比例为60.3%;同时,每位参合农民平均门诊报销3次。而在六年前,农民的住院率仅为4.06%。
新农合,犹如给农民筑起了一道厚实的挡风墙。墙弄村的陈章良50多岁,疾病缠身半世。去年一场白血病花掉了六七万元,钱都是从亲友处东拼西凑来的。这对于打零工维持生计的老陈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处于康复期的老陈不能干重活,每月药费需上千元。幸好,新农合报销了一大半医药费,前些天民政部门又送来了3万元医疗救助款,才让老陈愁眉舒展。老陈算了笔账,还掉借款尚有余,每月的药钿有着落了。
最近鄞州区医保中心的一份调研发现,医药费用在5万至10万元区间的人数在参合农民中最多。而这一人群得到的医疗保障也最高,他们的大病补偿率为68%。据测算,鄞州区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平均补偿率为20%左右。两项合计,这部分人群的大病补偿率达到88%。通过比对发现,近五年鄞州区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总数里,因病致贫只占极少比例。张佩莉说,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发挥了农民患病后第一道保护线的作用。
如今,鄞州区的西医门诊补偿率和中医药门诊补偿率分别提高到45%、54%,接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这种小病普惠机制让更多的农民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时,和城里人一样可直接刷卡报销。
在门诊普惠的基础上,年初推行的基本药物制度让农民看病更省钱。上月,鄞州区社区医疗机构的门诊均次费用为46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6%,农民平均每次看病少掏6.6元。在陈介桥社区卫生服务站里,俞宝成老太刚配好替米沙坦片、拉西地平片各两盒,另加一盒阿斯匹林片。她告诉记者,这是老两口半个月的降压药量,现在不到50元钱就能搞定。而在去年,这些钱只够其中一人买一周的药。
农民的医疗需求被大大释放。据鄞州区卫生局统计,社区医疗机构的门急诊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近三成。
连续三年加大财政投入,夯实基层医疗网络建设,提升农村医疗水平,同时服务模式从“给群众看病”向“助群众防病”转变,让农民少生病,有地方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有效缓解了区域内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部给予鄞州样本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套系统、完整、成功的经验,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