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思路,公益内涵
探索公益文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案例:创办于2003年的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是宁波国助民办博物馆模式的一个典型实例。宁海县政府累计投资近1000万元建造了场馆,展馆面积3000多平方米,而1260多件展品则是馆长、民间收藏家何晓道20多年的私人收藏。这些展品展示了明清江南地区传统的婚嫁习俗、闺阁文化和浙东独特的传统工艺。
发展公共文化,光靠政府的投入,是难以撑起一片蓝天的。
而另一方面,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像宁波这样的沿海城市,民间涌动着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热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宁波市开始探索公益文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寓公益文化于产业文化,实现公益文化与产业文化融合,增加文化产业公益性内涵。
一些文化企业自发地把产业文化发展与服务民众联系起来,在创造企业利润的同时,使产业文化带入公益文化的元素。文化部门在充分发掘民间自发性力量的基础上,有意引导文化企业提升自己的文化服务能量,把文化的公益性和产业性适度结合起来。
这条探索之路,宁波市在博物馆建设中找到了突破口。
近年来宁波的民营博物馆发展迅速,全市民办博物馆已占博物馆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宁波市对民营企业办博物馆在政策上特别是土地和资金上给予积极支持。博物馆发展产生了国助民办、民办等许多运作模式。
宁波的博物馆很多走的是产业化运营的路子,但它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公益文化的功能。
象山德和根艺美术馆、鄞州区紫林坊艺术馆等民营博物馆,兼具创作研究、艺术精品展示、文化创作培训、文化学术交流等功能,为城市文化建设添了自己的一笔。
而华茂堂美术馆、宁波世界厨房文化博物馆等一些企业投资的博物馆、艺术馆,集收藏研究、展示展卖、产品体验、设计研发和工业旅游于一体,使文化产业在创造市场利润的同时,增加了丰富的公益文化内涵,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