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阳光
给临终者更多抚慰和温暖
截至2009年年末,宁波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97万,占总人口的17%,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有14.64万,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去年,全市共有35841人离世。
随着人口老龄化,宁波人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转变,慢性病成了健康的主要杀手,病人的弥留过程延长,而家庭结构越来越单一,一对夫妇既要忙事业又要照顾老人,压力非常大,为此,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越来越高。
甬上的有识之士为此呼吁,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扶持,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到临终关怀事业中。
有专家说,临终关怀的护理原则,大致有三方面内容:
一是以照料为中心。对临终病人来讲,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而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目标以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
二是维护人的尊严。患者尽管处于临终阶段,但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力降低而递减,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未进入昏迷阶段,仍具有思想和感情,就应维护和支持其个人权利,如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选择死亡方式等。
三是提高临终生活质量。不能片面地认为临终就是等待死亡,生活已没有价值,为此,切不可对病人表现出态度冷漠、语言生硬,操作粗鲁。
临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正确认识和尊重病人最后生活的价值,才是对临终病人最有效的服务。
万事不会一蹴而就,但不开始,永远不会有成功的机会。推广临终关怀,需从点滴做起:
首先,要有相关政策来扶持。
1982年,美国国会颁布法令在医疗保险计划(为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计划)中加入临终关怀内容,这为病人提供了享受临终关怀服务的财政支持,同时也为美国临终关怀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政策的变化使得各地立即出现临终关怀浪潮。
其次,要建立多渠道。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临终关怀服务。
在北京,比较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有朝阳门医院“临终关怀”病区和松堂医院。朝阳门医院“临终关怀”病区是北京第一家由卫生局批准的老年关怀医院,收住多种心脑血管病人、癌症晚期病人,医护力量雄厚,提供24小时临床护理和生活护理。松堂医院的特点是护士与病人同住一病房,使病人昼夜得到护理。
在上海,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日成立了中国内地首个社区临终关怀科室。这一科室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一级科室,推广“优生优逝”理念,为临终病人提供心理咨询、门诊姑息治疗、病情评估、随访管理等服务。
在南京,鼓楼安怀医院是一座社会办医性质的临终关怀院,护理人员注重对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并妥善地协助料理死者的后事,众多家属深表满意。
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专门开辟了临终关怀病房。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该病房已收治临终病人近900人。
在义乌,有专门的临终关怀医院收治中、晚期癌症患者,兼收高龄老年人、老年性痴呆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残疾、瘫痪病人。这家医院由个人出资创办,得到了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并指定为享受公费医疗的定点单位之一。
在香港,1982年,香港天主教医院首先在当地开始临终服务。1987年7月,香港又创立了善终服务会。被称为“握手护士”、“握手姑娘”的临终关怀护士倍受尊重。
第三,要加强救治护理人员力量的配备与培训。
鉴于目前的情况,极大多数临终病人的医疗救治还是要由社区医生承担,而社区医院医疗力量普遍吃紧。据了解,一个社区医生现在一般都要负责2000名居民,还有日常的门诊工作,还要挨家挨户随访重点人群。一位社区医生告诉记者,他负责的辖区居民中,光二级高血压患者便有500余人。
第四,殡仪馆能否拓展服务,与社区家庭病床的临终医疗服务更好地挂钩。
此外,家政公司能否在医院、养老院寻求合作,培训更多的有专业临终护理知识的家政人员,在临终服务这一领域拓展更大的市场。
事在人为。虽然眼下困难重重,但相信只要开动脑筋,只要齐心协力,办法总是会有的。
推广临终关怀还需要观念的转变
临终关怀的推广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同时还需要人们在观念上进行一场革命。
一是要改变死亡的传统观念。
中国人注重“优生”,但忌讳谈论死亡,甚至用各种替代说法代替“死亡”的意思。但在忌讳谈论死亡的文化中,是无法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
二是要改变使用卫生资源的传统观念。
临终关怀一改过去对任何病人无例外一律实施医治的做法,承认医治对某些濒死病人来说是无效的客观现实,通过对他们提供舒适的照料来替代卫生资源的无谓消耗,它实质上体现了对病人及大多数人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是要倡导文明办后事。有一家社区医院曾开辟了一个临终服务场地,但由于一些人的后事处理陋习,最后因干扰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而不得不关闭。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现在的医保政策还没有完全覆盖老人护理项目,这使得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服务更加困难。
“临终关怀”急切需要社会扶持!比如医保政策,比如资金渠道,再比如志愿者队伍。只有有了政策,有了资金,有了人员,这项工作才能真正做好。
哭着出生,但要笑着离开人世。每一个人,最后都会面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