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中学与上坪安居小区全景
建成通车的黄茶公路
援建指挥部的最后一天
宁波日报记者 包凌雁
2010年10月18日,对于宁波援建青川的建设者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也是最为留恋的一天。
上午8时半,我们来到位于乔庄小学宿舍楼的宁波援建指挥部。作为指挥统筹宁波对口支援工作的“枢纽”,这里依然人来人往。
“请你们马上来办下交接手续。”综合组的高羽波一边给青川县政府联络员打电话,一边写着捐赠协议。指挥部即将撤离,决定将12辆工作车赠送给当地部门。高羽波连夜起草了赠送协议,将每辆车的行驶证、保险卡甚至维修记录都一一附录在后。“等对方过来确认以后,我立即归档。这些都是国有资产,要经得起审计。”
上午10时,办公室外,交谈声、脚步声越来越大。省援建指挥部负责人来看老战友史济权。两年的高压工作终于在最后一月将指挥长史济权击倒了。幸好他身体底子好,在成都华西医院抢救后得以康复。病一好,史济权又立即回到青川投入工作,热情依旧。省市指挥部在一起协商后续移交的一些具体事项,一谈又是一个上午。
三楼的文印室,“赵姐”正在把大叠大叠的资料归档整理。42岁的赵雪燕是指挥部招聘的年纪最大的当地人,地震后,她家垮塌了,跟着大家吃住在单位,随着大部队搬了三次家。“这两天一想到他们要走了,我就忍不住难过。”赵姐说,每次同事休假回来前都打电话给她,她就帮他们把被子洗好晒好。“这一走,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
中午时分,乔庄分指挥部王勉邀请我们一起去他的“地盘”看一看。车至乔庄镇大沟村,村民赵志贵一见王勉就把他拉进“明镜山庄”。当年援建人员来到大沟村,发现这里山清水秀,离县城又近,于是帮助村民重点发展农家乐。宁波方出资800万元将村舍道路治理一新。赵志贵的“明镜山庄”每到周末可以摆上十多桌,忙的时候还要电话预定。“老赵,你的菜谱还是太单调了,搞点新花样出来。”来自奉化的王勉不愧是旅游业专家,一句话就点醒赵志贵。
下午5时,指挥部办公室,一镇三乡负责人与宁波援建人员举行最后一次“头脑风暴”会议。“宁波人民的捐款,我们一分都不带走,全部留给青川人民。”史济权深情地说,“青川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希望它越来越好。”“青川永远铭记恩情,我们将世代传承宁波大爱,把青川建设得更加美好。”乔庄镇镇长杨金军道出了青川人民的心声。
来自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规划组郭建华今年5月才来到青川,他的工作就是资料归档。在他的办公室兼宿舍,地上床上都整齐地堆放着一叠叠已经制作好的档案。刚来时,光复印资料他就干了两个月。每一本城建档案有150页,他需要编码装订6000册,一式四份分别移交给当地业主、主管部门、青川档案局,并带一份回宁波。
晚上9时到10时,当晚才赶到青川的副市长陈炳水与指挥部成员又开了一个小会,协调后续移交的一些工作。白天下工地,晚上开会解决问题,“5+2”,“白+黑”,这样的工作模式在一个本应该庆功的夜晚,也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