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卫星城市建设:从"镇"到"城"的跨越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10-25 07:39:29

  卫星城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乡一体化的载体

  有关专家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本质上是一个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将分散的资源逐步集中起来,使其发挥规模效应,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的过程。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

  市发改委调研后认为,我市如果要形成层次分明的市域城镇体系,应由以下五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是都市区,由双核组成,三江片、北仑、镇海、鄞州形成中心城区,余慈中心城(包括余姚、慈溪两市的城区、姚北—周巷地区和三片之间的区域)将成为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第二层是副中心城市,包括象山、奉化、宁海三个县城,形成错位发展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第三层是卫星城市,具有上联都市区和副中心城市、下带周边建制镇和农村的重要经济社会功能,有效形成一批要素集聚明显、基础设施良好、发展特色鲜明的卫星城市;第四层是中心镇组团,有效实现农村人口向中心镇集聚,基本建成一批服务完善、管理到位、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小城市;第五层是一般建制镇,融合联动形成小城镇组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基础设施完善,有效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

  卫星城市在宁波五层市域城镇体系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宁波大都市圈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小城镇发展的“桥头堡”。

  卫星城市既能聚集并优化配置乡镇和农村资源,又能实现中心城市功能拓展,优化中心城市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卫星城市的节点平台作用,可以促进基础设施向乡镇及农村延伸,通过城乡基础设施的联通,形成紧凑的城乡空间格局,畅通城乡资源要素流通。在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方面,卫星城市可以积极主动接受中心城市工业转移,成为中心城市产业的扩散地;也可以积极接受中心城市商贸业的服务延伸,大力发展以专业市场为主的服务业,形成城乡合理布局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扩大就业途径方面,可以在优势产业带动下,充分发挥吸纳、转移乡镇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中心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同时,卫星城市还具有制度对接功能,可以消除或弥补城乡制度安排的差异。

  创新体制

  大力破解卫星城市发展障碍

  去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心镇改革加快卫星城市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一部分大而强的中心镇向卫星城市跨越发展。市里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担任组长,王勇、陈炳水、苏利冕三位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发展卫星城试点领导小组。市发展卫星城市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发改委主任陈仲朝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有关县(市)区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专题研究部署卫星城试点工作,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毛光烈市长和王勇常务副市长先后主持召开了两次试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7个试点镇的方案。至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已发文批复了所有试点镇的总体方案。

  5月19日,在余姚市泗门镇召开全市推进卫星城市创新发展现场会。7月6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卫星城市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7月27日,市财政局发出《关于做好卫星城市财政工作的通知》。8月23日,发展卫星城市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宁波市卫星城市试点镇综合评价考核办法》。9月2日,市长毛光烈签署《宁波市卫星城市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的政府令。9月17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编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卫星城市机构设置和干部人事管理的意见》。10月9日,在江北区召开全市卫星城市开发建设体制创新现场会。一年之中,一项工作召开两次现场会,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市发改委加大调研力度,加强对卫星城试点工作的指导服务,会同相关市级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卫星城干部人事、机构设置、权限下放、财政体制、金库设置、统计体系、项目直报和评价考核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意见。市编办、规划局、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等部门积极帮助有关县(市)区和试点镇培训骨干,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卫星城市建设管理的需要。

  建立统一便民服务机制,余姚市以派出机构的形式在泗门镇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已有234项审批事项授权到分中心;建立综合执法机制,象山县将国土、规划、建设等19个部门的1092项行政执法管理权限下放给石浦镇统一行使,石浦镇行政执法局于6月启用;慈城,机构设置和权限下放工作全部到位,已经启动运作的审批服务中心承接了市、区共193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集士港、溪口、西店等试点也已经初步明确了机构设置和权限下放的方案,综合执法局和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即将启动运作。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