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天上有颗“谈家桢星”——纪念宁波籍院士谈家桢逝世二周年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12-02 11:11:01

当年毛泽东邀请谈家桢等人夜谈的西湖边刘庄。

  偏远山城中的重大发现

  1937年秋,谈家桢回国,被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先生聘为浙大理学院生物系副教授。然而壮志未酬,卢沟桥的炮声却已经响起,南方也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谈家桢跟着内迁的浙江大学由杭州至建德,至江西吉安、泰和,再至广西宜山,最终到达贵州。尽管是“秋水寒山落日斜,江南江北总无家”,但谈家桢与广大教职工一起,情绪从未低落过。临离杭州之前,他便将必需的仪器、资料装入一只大木箱中随身携带。每到一地,他都要打开这一只被人们称之为“谈教授的百宝箱”的大箱子,随时作观察、研究。到湄潭之后,条件更为艰苦,作为生物系校舍的唐家祠堂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灯,煤油灯也只有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和染色体时为提高分辨率才舍得一用。谈家桢带领师生“土法上马”,以竹管作导管,瓦盆作蒸发皿,以挖地窖来代替冰箱,坚持做他的遗传学实验。

  就这样,从1940年秋进入湄潭到1946年随着抗战胜利凯旋回归杭州,谈家桢硬是在那个边地小城度过了6个春秋。

  一切就如同巴斯德所说的:“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1944年春天的一个傍晚,屋外下着雨,谈家桢一人照例心无旁骛地在唐家祠堂里仔细地观察着瓢虫的杂交后代。突然,一个奇妙的现象呈现在他的眼前:在瓢虫的鞘翅上,由黄色和黑色所组成的不同斑点类型中,在它们的第二代身上,其父体和母体所显示的黑色部分均能显示出来,而黄色部分却被掩盖住了。

  这种现象在以前实验中可是从来也没有发生过的啊!

  谈家桢兴奋极了,他立即将这一发现告诉了时任浙江大学生物系主任的贝时璋教授。贝先生建议将此种现象命名为“嵌镶显性现象”。

  谈家桢的这一发现很快震动世界。第二年,应哥伦比亚大学之邀,谈家桢暂别浙大,赴美担任客座教授。这一去横跨两个年头,在美国除讲学之外,他潜心著述,整理完成了一篇极为重要的学术论文:《异色瓢虫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理论》,并且当年就在美国《遗传学》杂志上发表。很多学者认为,这一发现“丰富发展了摩尔根遗传学说,是对遗传学的一大贡献”。1948年,他作为中国的惟一代表,出席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八届国际遗传学会议。在会上,谈家桢宣读了论文《异色瓢虫色斑季节性变异》,并被推选为国际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会后,谈家桢继续到欧美各国讲学、考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