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天上有颗“谈家桢星”——纪念宁波籍院士谈家桢逝世二周年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12-02 11:11:01

谈家桢院士

  百折不挠的科学家脊梁

  新中国成立,万象更新。踌躇满志的谈家桢教授结束在国外的讲学,重返浙江大学任教。

  为了让祖国的遗传学事业尽快赶上世界潮流,首当其冲的是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谈家桢从湄潭送往美国留学的盛祖嘉、沈仁权夫妇学成归国,又回到浙江大学任教。师生相见,自然分外高兴。谈到具体工作,谈家桢建议盛祖嘉在浙大生物系开一门有关微生物遗传学的课程——这是国内高校最早开设的系统讲授微生物遗传的课程。

  同时,谈家桢在浙大又招收了三名研究生:高沛之、朱孝颖、周光裕。谈家桢思索着,如果一切顺利,那么不消几年,我国自己的遗传学事业马上就可以全面铺开了,这是何等令人欣慰的事啊!

  1952年,根据院系调整的部署,谈家桢奉调至上海复旦大学担任生物系主任。1960年又接受周总理的任命,出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一职。

  1956年8月,在周总理关怀下,中科院和高教部在青岛召开历时15天的遗传学座谈会,谈家桢多次发言,直抒己见。青岛回来不久,他即在《人民日报》发表《我对在遗传学中进行百家争鸣的看法》。后人评价此文发表的意义:“是在遗传学这一禁区放了一枚解放的信号弹。”

  “文革”开始,谈家桢被当作“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打倒,夫人傅曼芸因不堪忍受批斗而自杀,然后是下乡“三同”,遭受种种非人待遇。但不论环境如何险恶,谈家桢坚信良知终将战胜邪恶。他不仅自己咬牙坚持,还劝导与自己一起接受“改造”的同事心放宽,眼看远,等着真理复归的那一天。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