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58个孩子的生命安全
支教三个月,或许只是漫长人生的一瞬间。严意娜很快回到了宁波,重新成为了一名忙忙碌碌、每天上下班的公司职员。“我的人回来了,心似乎还一直在那里。”让严意娜魂牵梦萦的就是那些曾经跟着她大声朗诵的孩子。
在她结束支教回宁波的时候,她带回来一份当地100多名贫困孩子的名单,这些孩子品学兼优,却因为种种原因为能否继续读书而担忧。很快,这些孩子的读书问题就被富有爱心的宁波市民们解决了。
我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曾经无数个夜晚,严意娜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里挂念的就是甘肃的孩子们现在还穿得暖吗?书读得好吗?上学的路好走了吗?
回想起了支教期间的一件小事。有一次严意娜拖课拖到了天黑,虽然孩子们没有说什么,但老校长知道后给她写了一封信,说天黑之后孩子们回家的路十分难走,而且很危险,以后请严老师能尽早让孩子下课。好奇的严意娜当天晚上就陪着几个孩子去走那段路。
“深100多米的沟下面是一条小河,几乎只能匍匐在山坡上走。”严意娜走了一次,脸吓得煞白,走了很多次,依然心有余悸,每一次都是孩子来帮她的。她终于明白老校长的提醒是多么重要。
当宁波的孩子们还需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包接包送”的时候,甘肃的孩子们早就习惯了在这悬崖峭壁艰难来回。巨大的反差,让严意娜下了决心,“我要给孩子们造一座桥。”
每天从贾家屲小学经过那条沟的孩子总共有58个,为了这58个孩子的生命安全,严意娜开始奔走。
就算自己去挑砖也要把桥造成
心愿是高远的,现实是残酷的。造桥,尤其是在条件恶劣的黄土高坡上造桥,单单所需要的几十万元资金对严意娜个人来讲就是个巨大的数字。于是她再次想到了宁波晚报。在本报独家报道了严意娜的造桥愿望之后,宁波爱心人士再一次来了。
“造桥的预算多少?我能出50万,姓名什么的就不用提了。”向本报记者打来电话的一位男子自始至终都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名字,只用了最大众化的姓李来回答记者。
最初的造桥预算在严意娜打了无数个长途电话后才争取来的。50万是爱心人士允诺的捐款金额,却有苛刻的条件,只有严意娜到现场当督工,亲自过问造桥的所有环节,这笔钱才能兑现。多次跟李先生沟通后,严意娜答应了他的要求:监督造桥的质量,保证把所有的捐款都用在造桥的刀口上。“其实不用他说,我也一定会做到这点的。”拿到捐款的严意娜在一夜之间少了往日的嘻嘻哈哈,她明白如今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今年5月底,在宁波即将跨入夏天的时候,带着造桥爱心款的严意娜和本报记者一起坐上了飞往甘肃的飞机。
“还记得瞬间的念想,还记得长者的鼓励,还记着校长的疑惑,还记得村主任的寻根问底……似乎是昨天的事,又抑或是过了好久好久,有过失落、有过彷徨,更有激动,而今天,真的到了要去实现的时候了。”走之前,她在博客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在将近一周的时间里,严意娜和记者一起陪着桥梁工程师们对桥址进行了多次踏勘,落实了一件件造桥所需要的前期工作。
回到宁波,严意娜继续着各种准备工作,然而造桥不像支教那么简单,只要在课堂上认真给孩子们讲课就行,造桥需要做的事情和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严意娜的想象。
“你知道吗,有几次我真的都想放弃了,但在电话里听到孩子们的声音,我眼泪就停不住,我就想着我不能这么懦弱,就算我自己去那里挑砖,我也要把这座爱心桥造起来。”在最困难的时候,严意娜在深夜哽咽着向记者袒露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