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万事民为先 “十一五”宁波出色作答民生大考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12-09 10:28:57

  殚精竭虑暖民心

  改善民生,从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开始。

  宁波锁定“解四难创四优”:努力解决就业保障难、住房难、就医难、出行难问题,着力优化就学环境、人居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

  2006年12月,宁波发出总动员,深入开展解难创优系列活动 齐心协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突出人居环境、就业保障、交通状况、医疗卫生四个重点,集中开展农民工维权、缓解出行难、缓解住房难、缓解就医难、公共服务保障、公共安全保障、扶贫帮困七个专项行动。

  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政相继出炉,目标举措实打实:

  促进就业政策密集出台,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外来工社保“套餐”等让各类特殊群体与城镇职工一样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每年新增5亿元专项资金规划建设全市十大医疗基础设施工程;

  以公租房为主渠道、其他保障方式为补充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建立;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等举措,开启了城市交通建设计划……

  关心民生,改善民生,让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同和赞誉。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最容易就业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公众首选宜居城市、全国十大最满意城市等城市“金名片”纷至沓来。

  宁波乘胜而上。2008年5月,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实施“富民、育民、惠民、便民、健民、安民”六大民生工程,把全面改善民生推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位置上。

  恰恰在这时,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至,外向度较高的宁波经济遭遇了严重冲击,财政收支平衡出现相对困难。群众开始关心“十一五”以来持续扩容的民生投入是否会“偃旗息鼓”?

  “财政再难不能难民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复强调,经济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明确把新增财力的70%用于改善民生。

  一诺千金。市委、市政府2009年提出的十方面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破解了危机之年最大的就业难题。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超过了GDP的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城镇居民。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41元,分别增长9.2%和10.4%。

  危难时刻见真情,殚精竭虑暖民心。宁波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强化社会事业的建设,惠及新老宁波人。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