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居住环境,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完善县域村庄布局,统筹实施中心村培育工程,深化提升百村示范和千村整治工程,注重特色村保护和建设。以中心镇和中心村为重点,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农房集中改建,促进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建立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功能。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稳步推进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大对革命老区、山区和海岛等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人居环境建设,促进人口内聚外迁,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加快干线公路网改造和等级提升。建成杭甬客运专线,规划建设杭州湾跨海铁路和甬金铁路,积极构筑“一绕五射”铁路网。坚持客货并举、以货为主,实施机场扩建改造,加快宁波空港物流园区建设,增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综合竞争力。加强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建成“三纵两横”中心城区快速路网,推进主次干道和跨江通道建设,加强重要路段和节点的衔接,提高路网整体通行效率。建成运营轨道交通一号线,基本建成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后续线路开工建设,努力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的公共交通格局。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场站建设,加强城际城乡交通与港口、城市公共交通的相互衔接,提高交通组合效能。加强饮用水管网、电力设施、通讯设施、防洪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网络化发展。
六、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2)全面推进自主创新。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引导全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以推进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继续引进大院大所,合作共建中科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兵科院兵器材料工程研究院、宁波高等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提高产学研合作实效。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大力推进宁波国家高新区建设,加大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研发园区、和丰创意广场等一批重点创新载体建设力度,切实降低企业创新成本,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开发一批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共性关键技术,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深入实施专利、标准、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行业标准,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技术转移机制和推广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培育和发展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注重科技惠民,大力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23)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建成教育强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改革,加快实施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多样化。推进开放式、创新型的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建设,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争创一批国家级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切实提升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支持民办教育办优办强。
(24)推进人才强市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推进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专门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构筑区域性国际化创新人才高地。大力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加快推进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企业创新团队建设。完善人才载体平台,办好中国(宁波)人才科技周,实施领军人才引进培养、海外高层次人才吸纳集聚等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复合型应用人才、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探索人才管理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