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靠”临街店铺的菜贩。
编者按:众所周知,流通成本已经占到最终菜价的2/3-1/2,菜价“发烧”最大的受益并非农民。在刚刚过去的半个月,我们的记者走访了多个市民、菜场、菜贩,试图探询蔬菜从田头到餐桌层层加价的深层次原因。
平抑物价,有些行政手段可以立即见效,如减免生鲜运输的通行费等。但从多个环节理顺市场机制,才是根本所在。惟有这样,才能让今后老百姓手中的菜篮子不再越拎越沉。
近段时间,在国家多项政策调控和本地菜大量上市的情况下,蔬菜价格有了明显的回落。但是华严菜市场的蔬菜经营户俞阿姨却还是很郁闷:菜价降了,生意却并没有好做多少。“每天卖出的菜,十根手指头就能掰出来。”
而原因,俞阿姨心里也明白:菜市场外的几家独立蔬菜店铺分流了客源,而这些独立经营的蔬菜店铺实际上就是马路菜场的“升级版本”。
马路菜场:菜价虽低但来钱更快
上个周末早上7:00,记者来到了镇安菜场附近一条马路。尽管下着不小的雨,但是马路两旁早已经摆起了不少临时菜摊,人来人往,颇为热闹。
菜贩老蒲夫妇一人称菜,一人收钱,还有些忙不过来。记者站在摊边上5、6分钟的光景,夫妇俩就已经做了10多笔生意。“前段时间菜价高的时候来买的人更多,那会儿还雇了个小工。”
在老蒲的菜摊上,西兰花3元/500克、茄子2.5元/500克、芹菜2.5元/500克。老蒲说:“这些要放到菜场里,少的加个0.3—0.5元,多的得贵上1元多,所以很多人都上我们这儿来。”
尽管生意不错,老蒲每天最多做2个小时的生意。“6点多到这儿,8点左右无论如何得走了,不然就很有可能被城管巡逻检查到。”
这么辛苦,为什么不进菜市场交易?市场内的摊位费是像老蒲这样的马路摊贩共同摇头的原因。
“这几年菜市场的摊位费水涨船高,还不如在外面摆个摊来得赚钱。”菜贩老陈的老乡就在附近的镇安菜市场里面有个固定的摊位。
“一个2米长的摊位,现在一年要将近2万元,再加上水电费什么的,都得摊到菜价上,净利并不见得多。”据老陈称,以500元的蔬菜销售额为例,自己在市场外面的菜摊能净赚200元左右,但他老乡在菜市场里面只能赚1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