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马路菜场“升级” 正规菜场客源减少菜价难降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12-20 07:54:41

  客源减少:农贸市场菜价恶性循环

  如此看来,相较于菜市场里的经营户,这些“升级版”马路菜场的最大优势还是较低的摊位成本,这也使他们最终能够以价格优势分流了相当大部分的客源。

  华严菜市场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菜场周边分布的不到10家的独立蔬菜店铺几乎分流了这个大菜场近三成的客流量。对于这样的变化,菜市场内不少蔬菜零售经营户感受颇深。“以前我这3米的摊位一天卖个300多元的菜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现在真是只能比个零头了。像今天一整个上午我就只卖出了6根莴苣、4棵生菜、2棵白菜、2节藕,十根手指就能掰出来,加起来也就30来块钱。”经营户俞阿姨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样受到周边独立蔬菜店铺分流的影响后,菜市场里价高的蔬菜不走量,又有各种费用跟着,经营者为保证不赔钱,常常只能再在菜上加价,几乎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比如一个1.5米的摊位,经营户原来一天可以卖50公斤蔬菜,现在只能卖25公斤,但是这个摊位的各项成本照旧得付,分摊到每公斤蔬菜上的摊位成本自然就高,那卖价怎么可能轻易下得来呢?”

  靠马路菜场“升级”解决不了问题

  记者观察

  尽管颇受追捧,马路菜场还是赤裸裸地暴露着两个主要问题。

  “首先就是农药残留问题。比如我们有一个规定是蔬菜在打过农药至少半个月后才能上市,但是马路菜场里有不少是农民自产自销的,这方面意识很薄弱,很多蔬菜打过农药3、4天就直接被拿来卖了。其次就是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比较严重。”宁波市贸易局市场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其次是安全。在正规菜场里按照国家要求均设有检测中心;但是无论是“挂靠”临街店铺的马路摊贩,还是独立经营的蔬菜店铺,都是游离在这样的常规检测之外的。而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无法通过进货渠道追溯原因,追究到责任人或责任主体。

  近年来,政府运用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对马路菜场进行管理,大力改建和新建标准化菜市场,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市民吃上放心菜。事实上,市民们对于蔬菜的要求不仅仅是放心,更要求实惠。放心需要成本,实惠要降低成本,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平衡各方利益,适当降低菜场摊位费而拉动菜价回归到合理价位,也是当务之急。

  此外,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及时拿出针对“升级版”马路菜场的解决方案来。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像在正规菜市场周边出现的独立蔬菜经营店铺,工商部门应该在审核其营业执照时予以多重考虑。而对于“挂靠”临街店铺钻管理漏洞的摊贩,城管等部门也应该及时完善相关的管理措施。

  宁波晚报记者 史娓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