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蔬菜流通环节中,菜市场称得上是整个环节利润最大的一块。是良性运转,还是恶性循环?菜市场的运营模式令人关注。
探寻菜价·从田头到餐桌样本调查
家住天封社区的张阿姨有个习惯,尽管离家不远就有两个菜市场,她还是会隔个一两天,就跟社区里聊得来的两个姐妹结伴乘公交车到距离更远一些的白沙菜市场去买两把菜。
“那儿的蔬菜比市区的几家大型菜场都便宜些,长年累月下来,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比起马路菜场,也更放心些。”张阿姨向晚报记者解释为何“舍近求远”。
白沙菜市场的蔬菜,真的比其他菜市场更便宜些吗?如果确实如此,同为标准化菜市场,白沙菜市场的蔬菜为什么可以更便宜?白沙菜市场的模式,其他菜市场是否可以复制?
昨天,记者走访了白沙菜市场和市区另外几家大型菜市场和超市。
标准化菜市场里卖便宜蔬菜
“青瓜怎么卖?”在白沙菜市场的一个蔬菜摊位上,记者询问。
“1公斤6元。”摊主一边整理蔬菜一边回答。
“能便宜些吗?”记者试图还价。
“不能了,我们这儿的菜零卖一直不叫价的,这青瓜批给单位食堂也得5.6元。”摊主头也不抬地答道。
在这个摊位上,记者又询问了芹菜和土豆的价格,每公斤分别为7元和5元。
在该菜市场的蔬菜经营区逛了一圈以后,记者综合得到以下信息:青瓜价格为每公斤6元—6.4元,芹菜价格为每公斤7元,土豆价格为每公斤4元—5元。
而在距离白沙菜市场100米左右的三江超市,这三种蔬菜每公斤的价格分别是5.8元、6.4元、5.2元。
随后,记者来到了另外两家大型菜市场。同样以青瓜、芹菜、土豆为例,记者询问到的价格分别是每公斤7元—8元、7元—8元、5元—6元。